王金鋒
3月27日下午,由中國服裝協會、中國紡織出版社主辦,《中國服飾》雜志社承辦,網上輕紡城、上海和鷹機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協辦的“中國服裝電商大會暨中國最佳電商服裝品牌頒獎典禮”在CHIC博覽會期間于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新館舉行,百余家服裝企業到會參與。
開獎時刻
評選最終獲獎結果在會上揭曉:阿卡artka(杭州界內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波司登羽絨服裝有限公司、凡客誠品(北京)科技有限公司、GXG寧波合和杰斯卡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韓都衣舍、裂帛(北京心物不二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杭州藍色傾情服飾有限公司、秋水伊人(杭州印象視覺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寧波太平鳥魔法風尚服飾有限公司、逸陽(鄭州云頂服飾有限公司)、以純A21(東莞市潮品秀服飾有限公司)、茵曼(廣州市匯美服裝有限公司)等十二家電商企業獲獎。
大會開始后,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陳大鵬、中國紡織出版社黨委副書記董清松相繼致辭,紛紛表示中國服裝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會和電商的發展趨勢相結合,也對目前在服裝電商領域打拼的眾多服裝企業寄予了很大的希冀。
“過去幾十年,服裝行業發展所依托的一些支撐要素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新技術已經改變甚至顛覆著服裝行業的生產、貿易、消費等方式。”陳大鵬表示,在網絡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電子商務給服裝企業下一步的發展,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
陳大鵬認為,這種變革,某種意義上來講,實際上也在倒逼著服裝產業去謀變、轉型,服裝企業在管理模式、營銷模式、商業模式方面的改變和創新正在加速。“電子商務已經是企業在生產經營、市場拓展等方面,一個不可能忽視的重要選擇,線上線下將成為服裝企業渠道戰略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行業的共識。”陳大鵬說。
“未來企業市場之間的競爭,將主要是電子商務能力的一種競爭。”董清松更是認為,不只是服裝行業,全國建設都離不開電子商務,電子商務是新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新經濟活力,已經成為主要發達國家增強經濟競爭實力贏得全球資源配置優勢的有效手段,也會給企業帶來全新的經營模式,是企業之間競爭的一個主戰場。
據權威數據統計,2013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規模達9.9萬億元,增長21.3%,預計到2017年將達21.6萬億元。與此同時,隨著網民購物習慣的日益養成,網絡購物相關規范的逐步建立及網絡購物環境的日漸改善,中國網絡購物市場將開始逐漸進入成熟期,預計到2016~2017年中國網絡購物市場交易規模將達到40000億元。其中,2013年移動網購整體交易規模達到了1676.4億元,同比增幅高達165.4%,預計2017年市場規模將近萬億。
然而,在董清松看來,中國服裝行業電子商務水平參差不齊,已經做過或者做得比較好的企業,要思考電子商務下一步的趨勢在哪里?它的風險在哪里?如何能夠做的更好?而那些還沒有做過或者沒有做好自己電子商務的,他們要思考如何去做電子商務?會碰見什么樣的問題?怎么解決?有什么樣的風險?而《中國服飾》作為中國服裝協會會刊,應為這些問題尋找答案。這也是為什么中國紡織出版社能堅定不移支持《中國服飾》持續關注電商這一行業熱點的原因,希望通過一系列新聞調查,去逼近事實的真相,尋找問題的答案,最終為行業和企業的發展提供新的推動力。
本次大會還邀請了多名電商企業家、專家、學者到會發表主題演講。“服裝企業應做好經銷商的信息化管理與運營,從提高供應鏈效率著手,支持并更大程度地推動整個中國服裝行業的電商化進程。”網上輕紡城的總經理丁建軍以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專業的B2B平臺代表網上輕紡城為例,以供應鏈電商化角度,闡釋了中國服裝企業目前所存在的高庫存壓力及供應鏈管理效率偏低的問題。
阿里巴巴旗下阿里媽媽營銷部經理田柔、中國銀河證券研究部研究員花小偉、中央財經大學文化與傳播學院副院長李志軍、上海和鷹機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尹智勇等也在大會上紛紛作了發言,從服裝電商零售的廣告營銷方式、服飾品牌與資本市場合作路徑、社會化媒體下的社會化企業、3D技術對服裝企業電商發展的影響等多角度分享各自對于服裝電商企業的發展案例及對未來趨勢的看法。
不難看出,隨著電子商務企業的深入發展,打造權威優質的高端交流平臺已成為必然。“中國服裝電商大會暨中國最佳電商服裝品牌頒獎典禮”從服裝行業相關的品牌、營銷、媒介的角度著眼,為實現全面的行業資源、信息、人才、資金、業務整合互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構筑起服裝行業電商的核心交流平臺。
釋惑平臺
電子商務為本時代開創了全新的商業模式,而此時也正值中國服裝行業面臨轉型升級的特殊時期,行業急需一個具有全球視角、全國高度、全行業專業度的電商大會,去探討并設法解決中國服裝品牌以及各大電商平臺面臨的急迫問題。
此次大會經過了長期的籌備,《中國服飾》雜志社還在今年1月啟動了“首屆中國服裝電商大會及中國服裝最佳電商品牌及平臺總評選”活動,通過對消費者、行業和電商平臺的全面調查,提名二十余家候選品牌、電商平臺,并在網上輕紡城、全球紡織網平臺支持下,開展全國范圍內的公開網絡投票。
此次獲獎的十二家電商企業在行業內都取得了杰出成績,其中不乏韓都衣舍、茵曼、裂帛、凡客等擁有純正“電商血統”的品牌,亦有太平鳥、波司登等從線下發展壯大,從而在線上亦具有不俗成績的品牌。
這讓不少參會的企業決策者們陷入了沉思:電商這東西到底該怎么玩?要不要將原先的一切推倒重來?
實際上,電商的強勢崛起,令傳統品牌制造企業既喜又憂。
電子商務的火熱,讓越來越多的電子商務網站出現在互聯網行業里,除了傳統的專門做電子商務的公司外,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進軍這塊領域,導致競爭越發激烈,時不時會爆出價格戰。
互聯網公司低價戰略的背后,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搶用戶,而且要黏住用戶。所以,通過電商可以通過低價建立強的粘性,但前提是企業要有好產品、好的可行模式,如果產品不好、模式無法落地,燒再多的錢都是打水漂。
近日,“光伏富豪彭小峰10億豪賭電商折戟”的新聞,再次給盲目“趕潮流”投資電商的傳統企業敲響了警鐘。
“2013~2015年,非凡定美電商公司銷售額要從20億元翻至200億元,利潤從5000萬元增長至6億元。下一個五年,銷售額則要達到2000億,利潤額達到70億;再五年后,銷售額要達到4000億美元,利潤額達200億美元。”
為此,光伏富豪彭小峰對外宣稱以10億元投資非凡定美,還成立了22個事業部和北京、上海、深圳等多家分公司,上述員工多來源于賽維舊部,以及京東、順豐、聯想等公司的中低層干部,而且彭小峰直接管理各個分公司總經理及事業部總監。
彭小峰將非凡定美定義為是創新型的電子商務企業,欲打造“全球第一個以C2B模式的國際化會員制線上線下綜合服務電子商城”。
然而,非凡定美如今的窘境與彭小峰曾經定下的目標天差地別。有記者走訪非凡定美位于蘇州的總部,發現該公司已經無人辦公,前臺貼滿了各地發來的勞動仲裁通知。據園區一位物業管理人員稱:“一個多星期前已經搬空,來要債的倒有幾撥人。”
彭小峰折戟電商,資金緊張和模式不合時宜應當是主要原因。電商平臺燒錢的特性人盡皆知,即使彭小峰真的投入了10億元,這對電商平臺的建設也不過是杯水車薪。
電商讓企業的品牌宣傳和貨品銷售多了一個新渠道,可是若想從這個渠道受益,企業的供應鏈必須更高效,運營管理必須更精細,業務整合度也必須更高,這一切對傳統企業都是不小的挑戰。隨著電商品牌化趨勢的不斷加強,傳統單純追求流量,苛求銷量的思維已不能滿足品牌營銷時代的需要。如何準確分析市場環境,展開有針對性的品牌核心訴求以及高性價比的整合營銷傳播,已成為企業的核心關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