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晨穎
當大家紛紛感嘆“十一”過完,每月一節的好日子就結束了的時候,“雙11”橫空出世,這個阿里巴巴“生造”出來的節日經過短短幾年的發展,已然有了全民購物節的架勢。
僅此一點,便可窺見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電子商務平臺發展之迅猛、實力之強大。而且,在快速生長的同時,其涉及的方方面面也都在逐步規范中。
作為2014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社會責任年會的分論壇之一,電子商務領域如何更好的履行社會責任成為當下的熱門活題。
探討這一話題的前提則是摸清電子商務目前的發展狀況。
飛速發展的電商
眾所周知,近年來我國電子商務發展非常快,有數據顯示,2006年其規模還不足1.5萬億,2013年已經超過10萬億,平均年增長超過30%。
網絡零售額2006年為258億,2013年已超1.85萬億,年增長超過80%。今年上半年其交易總額已超5.92萬億,同比增長29.76%,增速為GDP增速的4倍,網絡零售1.145萬億,同比增長36.9%。
在紡織服裝電子商務的細分領域,2013年交易總額為2.38萬億,比2012年增長了28.65%,網絡零售達到T4900億,在整個電子商務領域占26%。今年1月~6月,紡織服裝電商的交易額是1.41萬億,占整體電子商務領域的25%,其中服裝、家紡網絡零售總額2770億。
其次,傳統企業運用電商的積極性很高,參與率在50%以上,比2012年高出35%。像探路者、歲萊、波司登、雅戈爾、紅豆、七匹狼等品牌都在做電商,探路者上半年電商收入達到了1.62億元,羅萊家紡的電商占比達到了18%。
不僅傳統企業發力電商,因為電子商務的應用越來越廣,大量的網絡供應商和網絡品牌應運而生。
除此之外,各個地方的產業集群和各級政府部門都在為電商的發展提供更多服務,包括資金、培訓、物流等多個方面,旨在為電商發展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但是,伴隨著發展,問題與矛盾也接踵而至。
電商的問題與隱患
其中最嚴重的問題就是侵犯知識產權。
商務部電子商務與信息化司副司長聶林海在論壇上講述了他的親身經歷:“我到廣州調研時,有90%以上的網店都處于非盈利狀態,主要原因是平臺收費太高,收產品銷售價格的40%以上。由于成本高、賣價低,所以賺不到錢,于是有些賣家開始制造假冒產品。如果這種現象變成了‘心安理得或“‘理所當然,會對我們的社會誠信體系造成極大的破壞,所以明確電商的社會責任是非常重要的。”
還有,在區域發展過程中,各地均作出了各種各樣的支持電商發展的舉措,例如設立電商產業園等,但是缺乏整體的規劃。規劃不完整、不完善,導致在同一區域出現多個電商產業園,還沒有正式運轉就開始了內部斗爭。
在電商平臺,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的矛盾也比較突出。
無論是產品質量還是其他原因,出現問題時,在電商平臺上解決的程序多是繁瑣的,并不順利。雖然現在賣家越來越關注這一問題,比如一個差評就會讓他們積極主動的解決問題,但是因此產生的矛盾并未減少,反而成增長趨勢。
同時,電商企業員工勞動權益保護問題也急需解決。
當下,電商平臺覆蓋的多是年輕人,從消費者到從業人員。年輕人在工作時很“拼”,有些跨境電商甚至需要晝夜顛倒工作。但從職工權益保護角度看,這種做法并不合理,所以需要電商企業規范保護員工的合法權益。
包括以上提及的狀況以及人才缺乏、過度競爭、倉儲物流建設落地慢等各種問題,不僅阻礙了電商平臺的健康發展,也對社會也造成了不良影響。
社會責任的多方合力
所以,妥善解決發展中涉及的問題也是電商平臺需要履行的社會責任。
“要鼓勵發展,快速發展、做大做強,在快速發展當中來逐步規范,通過規范、鼓勵和支持,使其健康有序的發展,這是解決電商問題的原則。”聶林海表示。
首先,盡快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規,營造公正、公平、健康的競爭環境,這對電商發展至關重要。同時,在公共服務建設,特別是產業經濟區和專業市場的建設方面,政府應給予更多的支持。
工業和信息化部政策法規司綜合處處長郭秀明強調:“作為行業主管部門,我們要加強引導和監管,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營造一個良好的體制和政策環境。我們正在探索設立鼓勵機制,通過設立政策和政府掌握的資源,力求為認真履行社會責任的優秀企業提供更多的便利。”
然后是企業自身,誠實守信、公平競爭是企業的根本,如果不能遵守此原則,其他都無從談起。
企業要與自身供應鏈的各環節以及利益相關方共同關注社會責任的問題。因為,相對傳統模式,電商平臺的供應鏈環節更短、更快,所以更需要加強對供應鏈各環節的監管。
“大型企業的帶動效應非常強,電子商務龍頭企業在行業內具有很強的示范作用,由于電子商務企業在產業鏈價值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對價值鏈上下游和周邊企業都有非常大的影響,因此我們鼓勵電子商務企業向這些方面有豐富經驗的大型傳統零售商學習,有些零售商在供應鏈管理上,要求他的供應商必須符合有關社會責任的一些標準體系。如果大型的電子商務企業把他周邊產業鏈上一些相關企業帶動起來,就可以帶動千千萬萬的巾小企業履行社會責任。”郭秀明說。
除此之外,行業協會還要發揮協會組織作用。
一方面要加強電商領域對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視程度,并持續推優逐劣。另一方面開展行業自律,推動政府部門加強監管,通過嚴格執法,來促進履行社會責任的落實。
同時,紡織服裝企業不能僅關注未來的網絡交易、網絡零售,更要關注電子商務企業的成長,讓電子商務變成幫助品牌成長的一個健全的渠道。
當下,大部分服裝企業對電子商務了解的并不透徹,例如許多加工企業,因為市場的變化開始轉做內銷,并盲目地選擇了走電商渠道,但在不熟悉、不適應電子商務的狀況下,這條路變得更加艱難,也會讓電子商務中紡織服裝版塊變得混亂。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夏令敏說:“實際上,近些年電商發展的整體環境一直在改善,電商發展也越來越健康,有更多的企業參與到電子商務巾來,也有很多企業通過電商平臺建立了品牌。在電商發展過程中,社會責任也越來越受到重視,不管是從品牌的規范、市場保護還是保護消費者的權益,這是電商發展的主流思想,也是其未來的發展方向。”
社會責任的方向
不僅是電商領域,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情況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已成為國際社會的廣泛共識。推進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有利于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更有利于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
郭秀明在論壇上表示:“兩年前,我們制定中國電子信息行業社會責任指南時,就考慮到這個問題。指南中有質量治理、技術創新和應用、員工權益、安全與健康、環境保護、誠信運營、供應鏈管理、消費者關系以及社區參與和發展共9大領域。我們希望電子商務企業做好質量治理,將履行社會責任融入企業發展戰略,要求企業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保障員工權益。比如鼓勵電商創新,因為他們的創新和應用將極大地改善用戶體驗,不僅為眾多消費者帶來便利,還可催生互聯網深層次以及其他行業的創新和變革。”
“我們也注意到電子商務企業發展迅猛,其社會責任也成為企業社會責任建設的一個新領域,有其特殊之處。許多電子商務企業都結合自己的核心業務,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構建社會責任的生態圈。”郭秀明如是說。
當下,電子商務最突出的貢獻就是以其新的業態帶動中小企業的發展,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
馬云說過,阿里巴巴有3個理想:為一千萬企業生存提供機會、為全世界一億人創造就業機會、為十億人提供網上消費平臺。這句話放在幾年前看,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但是如今卻一步步變為現實。比如針對較難就業的殘疾人群體和傳統資源貧乏的地區,阿里巴巴的淘寶村就發揮了作用。
同理,電子商務也可以帶動周邊產業發展。倉儲物流等行業近年來發展迅猛,與電子商務的帶動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
還有,電子商務可以加強對整個行業信息化建設的拉動。
傳統零售業受電商的影響,正在轉型洗牌,電商的發展在紡織服裝行業中直接的作用就是讓企業加快信息化建設,從而促進整個產業的轉型升級。
其次,電子商務可以為信息和通信產業提供廣闊的市場。
相關數據顯示,2014年第一季度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數達到了6.7億,而全中國目前網絡購物用戶數現在已經超過3.3億,如此龐大的用戶群不僅為電腦硬件設備制造行業帶來巨大的商機,而且大幅度帶動了電信運營商和設備制造商的服務發展。
在個人隱私保護方面,電商需要更加努力的探索。
由于業務的特殊性,電商能夠接觸到海量的個人消費信息,工業和信息化部出臺了一個關于保護個人信息的規章,但是一個部門規章規范效力有限。經調研發現,許多電商都能夠自覺的通過各種技術手段和內部管理流程來保護消費者的信息,這也是需要履行的社會責任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
還有許多電子商務企業為節能減排作出了很大貢獻。
一方面,電子商務采用的物流集中配送,減少了消費者在購物環節的碳排放,像京東等大型電子商務企業還在探索使用更為節能環保的電動汽車進行物流配送。另一方面,電子商務企業還通過一些創新的做法支持環保,比如減少紙發票的使用等。
在電子商務時代,企業的信譽彌足珍貴。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能夠主動并認真履行社會責任的企業最終會贏得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