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道平
(福建省龍海九龍嶺國有林場,福建 龍海363112)
卷莢相思(Acaciacincinnata)是豆科金合歡屬常綠喬木樹種,原產于昆士蘭北部的凱恩斯、麥凱及其南部的弗雷澤島、布里斯班等地,在南緯16°~28°之間。卷莢相思主要作為綠化造林的先鋒樹種,具有適應性強、速生、材質優良、根瘤固氮等特性,在我國的福建省目前應用量較大。目前有關卷莢相思繁育和栽培技術的研究較多[1~5],而對于卷莢相思的周期生長規律特別是超過10年生的樹木生長過程研究尚處于空白。為此,在漳州龍海九龍嶺林場開展了15年生卷莢相思生長過程研究,以期為卷莢相思合理經營提供依據。
試驗點設在龍海九龍嶺林場,地理坐標為東經117°37′30″~117°45′、北緯24°20′~24°75′之間。該場屬沿海低山丘陵地帶,海拔一般在150~350m左右,最高540.7m,最低25m,坡度20~30°,土層厚度一般在40~100cm,腐殖質層薄,土壤理化性能一般,以磚紅壤性紅壤為主。氣候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溫度21.4℃,最高溫度38℃,最低0℃,霜期短,無霜期326d,年平均降雨量1450mm。試驗地位于九龍嶺工區39大班010小班,海拔60~135m,坡度24°,坡向西北,磚紅壤性紅壤,土層厚度100cm,土壤肥力中等,腐殖質層薄。林下植被主要有五節芒、蕨類、雜灌等。
2000年3月在九龍嶺工區39大班010小班用漳州市林業組培中心提供的卷莢相思苗造林,造林前挖明穴整地,整地規格60cm×30cm×30cm,造林密度1800株/hm2,株行距為2.5m×2.5m,每穴施基肥250g復合肥。撫育措施包含劈草、施肥、修枝。
2014年6月在15年生的卷莢相思林的上坡、中上坡、中坡、中下坡和下坡有代表性的地段各設置1塊樣地,每塊樣地面積為20m×20m,對每塊樣地每木檢尺,全面實測樹高、胸徑、冠幅和枝下高,求算平均值,然后每塊樣地中確定一株生長正常的平均木伐倒做樹干解析。卷莢 相思材積 公式為:V相思=0.00005276D1.882161H1.009317。
從卷莢相思胸徑生長過程看出(表1、圖1和圖2),卷莢相思的胸徑屬于早期生長型,在2~4年生時生長量較大。連年生長量最大值出現在第2年,達到2.9cm,隨后逐漸下降;平均生長量最大值在第3~4年,達到1.70cm,然后逐年降低,但幅度很小,卷莢相思6~11年生時胸徑平均生長量變化不大。由此可見,在造林后前一兩年結合撫育除草進行必要的施肥,這樣可以充分發揮肥料的作用,有效促進卷莢相思的胸徑生長。

表1 卷莢相思胸徑生長過程
卷莢相思的樹高生長過程見表2、圖3、圖4。卷莢相思樹高生長隨年齡增長表現為先加快后降低,平均生長量和連年生長量均在4年生時達到最大,隨后逐漸下降。但連年生長量在8~9年時又有短暫的提高,后又降低。說明卷莢相思樹高生長的軌跡與胸徑生長基本相似,都屬于早期速生型,在幼齡期通過除草松土和施肥,可以較大提高樹高生長量。

圖1 卷莢相思胸徑生長曲線

圖2 卷莢相思胸徑連年、平均生長量曲線

表2 卷莢相思樹高生長過程

圖3 卷莢相思樹高生長曲線
隨著年齡的增大,卷莢相思材積平均生長量和連年生長量逐漸提高,材積連年生長量始終大于平均生長量,卷莢相思在15年生時平均生長量和連年生長量尚未出現交叉現象,說明此時卷莢相思還沒到數量成熟的時候。卷莢相思材積生長還有一定的空間(表3、圖5、圖6)。

圖4 卷莢相思樹高連年、平均生長量曲線

表3 卷莢相思材積生長過程

圖5 卷莢相思材積生長曲線

圖6 卷莢相思材積連年、平均生長量曲線
15年生的卷莢相思樹干解析結果表明,卷莢相思的樹高、胸徑生長屬于早期生長型,亦即在2~4年時生長較快,之后逐漸下降,胸徑連年生長在第2年達到最大,樹高在第4年時最大,因此,在營林生產中,在造林后就要及時進行除草和松土,結合撫育開展施肥,造林后1~2年時施肥能最大發揮肥料對林木生長的促進作用,提高其生長量。卷莢相思材積生長到15年時還未達到數量成熟,說明輪伐期還可以適當延長,但實際中是否采伐還要綜合考慮培育目標、立地條件和經濟成熟等方面因素。
卷莢相思是熱帶、亞熱帶地區優良的造林樹種,由于對土壤條件要求低,而且自身具有改良土壤、一定耐鹽和抗風的特性,無論在沙地還是山地均可以正常生長,特別是在海岸線上風沙較大的地段,可以與木麻黃等抗風樹種混交,共同抵御海風的侵襲,而在荒山荒地、石質地等貧瘠的山地,卷莢相思是優良的先鋒綠化樹種。因此,卷莢相思深受廣大林業生產單位和林農的喜愛。特別在福建漳州地區,由于大面積的桉樹純林產生的地力下降和病蟲害等問題,通過桉樹與卷莢相思的輪栽或合理混交,可以有效緩解桉樹林長期經營出現的生態問題。本文對卷莢相思進行樹干解析,探索了卷莢相思的周期生長規律,為卷莢相思的合理經營提供了科學依據。
[1]張月嬌.卷莢相思組培工廠化育苗技術[J].林業科技開發,2012(1):28~31.
[2]汪長水.卷莢相思組培快繁技術研究[J].福建林業科技,2009,36(30):22~27.
[3]黃林青.閩南丘陵山地卷莢相思引種栽培試驗[J].科技信息,2008(18):324~325.
[4]王雪梅.三種相思樹沙地造林生長對比[J].林業勘測設計,2008(1):130~132.
[5]趙偉民.閩南沿海地區厚莢、馬占、卷莢相思栽培對比試驗[J].綠色科技,2013(7):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