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玨瑜
(上海中田綠化工程有限公司,上海200942)
據有效數據表明,雖然設計費用占工程總投資的比例只有1%,但它給整個工程造價帶來的影響卻高達75%。可見重施工、輕設計的觀念是極其錯誤的,從整個園林綠化工程來看做好工程設計階段的造價控制才是關鍵。
相對于土建工程或者市政工程來說,園林綠化只是其配套工程的一部分,故建設方對造價控制并不重視,再加上決策人的專業視角的局限性,片面追求高標準,致使工程投資嚴重超支。但限額設計也并不是一味地考慮節約投資成本,若產生一種“低成本化的綠化設計模式”,會造成了千篇一律的視覺感受,這也是不可取的。
苗木的存活率與綠化工程的造價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適時適地選苗就是保證苗木存活率的關鍵。
2.1.1 適時選苗
當在適宜季節種樹時,苗木的存活率相對較高,優先選地苗,在植物配置時分析環境因素、氣候、土壤、光照等即可。但在非適宜季節種樹時,可以選擇假植苗,移植過程中砍斷它們無法保留的樹根,使苗木生長更多的短小須根,在以后的栽植過程中,保證苗木有足以成活的樹根。
2.1.2 適地選苗
多選用鄉土樹種和當地的野生植物,不僅可以保證苗木的存活率,還可以降低植物的采購成本支出。鄉土樹種具有對本地自然環境條件適應能力強、易于成活、生長良好的優點,又可以反映地方風格特色。以上海為例,上海的本土植物中具有觀賞價值以及生態價值的樹種有:冬青、杜英、櫸樹、樸樹、合歡、烏桕、梧桐、無患子、欒樹、楓楊等。當設計中采用當地的野生植物時,可以進行一定的修剪整形然后再利用,這樣不僅降低了植物的采購成本支出,還體現了一定的景觀生態性。
在植物設計工程中,控制成本可以通過多用草坪,少用灌木,適當選用骨架樹,巧用節點大樹等設計手法來實現。除此之外,植物是有生長過程的,要達到人們眼中的效果需要一定的時間。但過密的效果也是不科學的,是不生態的,所以無論種植什么樣的植物都應該給它們一個合理的生長空間,包括草坪,這樣就不會因為植物配置的過密造成成本的嚴重超支了。
大多數情況下,園林綠化工程的總造價包含植物栽植完畢后的一年養護費,所以如何在后續一年的養護期中做好成本控制,對降低總造價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園林綠化養護費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植物的選擇和配置。
喬木、灌木、草本植物、藤本植物、竹類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對光照、水分、溫度、土壤等不同的環境因素都有不同的要求,只有采取不同的養植方案,才可以使植物正常發育生長,保證苗木存活率。以上海地區為例,如在陽光充足的地方采用陽性植物,即銀杏、雪松、櫸樹、月季、合歡、無患子等,在缺乏日照的地方采用耐陰植物,即羅漢松、山茶、楊梅、梔子花、杜鵑、瓜子黃楊等,對于水分含量較高的土壤,采用耐水濕植物,即白楊樹、香樟、楓楊、水杉等,對于干旱區域,宜采用耐干旱植物,即蘇鐵、紫薇、夾竹桃、泡桐等。在一些污染嚴重的區域,需選用抗性植物,降低植物的死亡率,減少養護成本,如抵抗以SO2為主的有毒氣體的植物有:夾竹桃、女貞、紫薇等。抵抗以Cl2為主的有毒氣體的植物有:櫻花、小葉女貞、烏桕、龍柏。抵抗以HF為主的有毒氣體的植物有:羅漢松、丁香、木芙蓉、蔥蘭等。抵抗以HCl為主的有毒氣體的植物有:小葉黃楊、無花果、鳳尾蘭等。抵抗以NO2為主的有毒氣體的植物有:泡桐、石榴等。
每種植物因其不同的特性在一個植物的集合體中發揮著不同的作用,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原則往往體現的十分明顯,所以要認真處理好植物的種間關系。大多數高等植物會產生和釋放一種具有抗生和有毒性質的有機物質,這些有機物對植物的群落會產生影響,有的可以促進另一種植物的生長,但有的會抑制植物的正常生長,比如將檜柏和梨、海棠栽植的距離過近,檜柏就會得銹病,又如杭州植物園的槭樹和杜鵑園,這兩種植物從個體大小、根系深淺、養分要求等都不同,所以它們可以各自充分利用陽光和養分,不產生競爭,保證群落間的穩定性,這樣自然提高了植物的存活率。
在園林綠化設計階段實行限額設計,注重適時適地選苗,植物的合理搭配,根據生態學的要求配置植物,就可提高苗木的存活率,降低養護成本,從而減少整個工程造價。
[1]張吉祥.園林植物種植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
[2]王世動.植物及植物生理學[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9.
[3]上海園林學校.園林植物保護學[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3.
[4]王希亮.園林綠化工任職晉級必讀[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1.
[5]石寶錞.園林樹木栽培學[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