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曉燕 劉 輝
(1.湖北工業大學,湖北 武漢430000;2.國網張掖供電公司,甘肅 張掖734000)
國網公司提出配電網規劃以提高供電可靠性為目標,按照差異化、標準化、適應性和協調性的原則發展現代配電網。(1)滿足差異化??茖W劃分供電區域,明確可靠性目標。根據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和可靠性需求,制定相應的建設標準和發展重點。A+、A類供電區提升裝備水平和配電自動化水平,滿足國際化大都市高可靠性用電需求;B、C類供電區完善配電網結構,提高轉帶互供能力;D、E類供電區適度新增變電站布點,解決縣域電網聯系薄弱、孤網運行問題,滿足基本用電需求。(2)堅持標準化。堅持統一規劃、統一標準,實現配電網規劃分析的“四統一”(統一方法、統一模型、統一工具、統一數據),推行模塊化設計和標準化建設,實現網架結構規范化,設備選型序列化。(3)堅持適應化。滿足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對用電的需求,適應地區新型城鎮化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對配電網的要求。(4)實現協調化。堅持主網與配網、建設與改造、配網發展與用戶接入、一次網架設備與配電自動化相協調,堅持配電網發展與外部環境、電價政策、公用資源與用戶資源相協調。
通過與各縣、市兩級政府相關部門規劃局、工信委、發改委、建設局、國土局等進行充分溝通交流,全面掌握當地經濟發展情況及重要負荷落地情況。與政府部門進行區域控制性詳規的對接,按照居住、工業、商業等不同用地性質劃分區域建設地塊,并按地塊開發程度將其歸類。
在嚴謹、細致開展配電網發展診斷分析、負荷特性分析的基礎上,針對城市不同區域分別按設備裝設情況和設備運行情況對配網現狀進行分析評估,按經濟性、可靠性、安全性及網架模式分別進行分析評估;明確指出電網現狀優缺點。結合配網分區,分階段開展配網主要指標梳理,參照負荷密度及功能定位,逐條線路分析配網存在的供電能力、網架結構、設備水平等主要問題,為差異化選取規劃標準奠定基礎。
在多方面用電需求分析的基礎上,采用先進負荷預測理論方法對規劃區域進行負荷預測,其中包括遠景飽和負荷預測結果、中期負荷預測結果、近期分年度負荷預測結果;根據城市土地空間布局分布,負荷預測結果精確到各功能分區,逐年(2014—2020年)明確負荷水平,給出空間負荷預測分布圖,實現配網規劃同步發展。
依據負荷預測結果,明確分區內配網開閉站和配電室等配置規模;結合站點分布,對于A+、A、B、C、D、E類區域采用差異化的規劃標準搭建10~110kV目標網架,統籌配電自動化、配電通信網、保護配置等內容。
變電站布點位置合理,線路通道經濟合理,具有可實施性;站點建設理由充分,文字敘述部分達到變電站可研深度。依據10kV目標網架結構和配變容量,結合變電站網架結構及布局分布,提出110kV變電站布點及網架規劃布局。
根據已建區域、未建區域的實際電網情況,分別按網絡優化、網絡新建的思路,在負荷分布分析的基礎上,按照功能分區劃分,進行配網布局規劃。
規劃后的電網可實現設備的標準化、系列化、易于管理、減少檢修維護人員工作量等目標。規劃報告應具有科學性、創造性和前瞻性。
依據網架需求和項目建設進度,對規劃中涉及變電站站址、線路走廊、電纜管道等方面,加強與當地政府部門對接,提前加以預留保護。在A+、A類以電纜網為主的區域,按照城市主次干道路雙側路由規劃;在B、C類電纜與架空結合區域,按照主干道路規劃隧道,其他道路規劃管井方式實現管溝全連通。
在建成、半建成區域重點關注提升設備健康水平、增加互倒互帶能力項目。在新建區域重點關注提升供電能力、優化網架結構項目。有效指導新增客戶接入、配網專項工程改造。分專業完成2014年和2020年規劃項目儲備,并融合于規劃設計平臺。
開展與各區縣政府對接工作,聯合政府電力主管部門和規劃部門共同發布配網規劃成果,逐步將規劃變電站、線路路由等納入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將開閉站、配電室等納入地塊修建性詳細規劃。
(1)明確公司配電網規劃編制工作職責及權限,規范管理流程,提高配電網規劃的工作水平,形成公司發展部牽頭組織,經研所具體編制,運檢部、營銷部、調控中心提供發展需求建議,各縣公司全面參與的規劃編制工作模式。(2)節點控制,有效保證配電網規劃“四化”管理理念實現。先后下達公司《關于開展配網規劃工作“四化”實施細則》,細化各專業部門、縣公司工作要求,明確責任及工作時間節點。同時,組織各地市供電公司建立以主管領導牽頭的規劃編制工作組,出臺實施方案,明確職責分工。(3)量化“四化”評估指標,建立規劃項目后評價常態機制。對“四化”評估指標進行量化分解,重點對配電網規劃項目的實施情況進行評估,分階段性對配網規劃項目的實施情況進行匯報,對未實施項目的原因進行分析,為規劃的及時滾動修編提供依據。(4)與政府部門全面對接,破解配電網發展外界瓶頸。與政府建立“月度一匯報、季度一督辦、年度一報告”定期會談制度。主動與市發改委、城建、規劃部門溝通,得到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將配電網規劃納入城市發展總體規劃。
(1)“四化”管理制定了遠景配電網目標網架,張掖電網按照“遠近結合、分步實施”的原則,合理確定網架過渡方式。合理劃分變電站供電范圍,明確目標網架,規范城市配電網接線,消除無效聯絡和迂回供電。針對10kV及以下電網,著力解決網絡結構不清晰,增加有效聯絡,合理分段,縮短供電半徑,提高轉供互帶能力和供電可靠性。(2)新建與改造相結合,以遠景規劃為指引,按飽和負荷密度選擇導線截面,提高配電網對負荷增長的適應能力。至2015年,該區電網S7型及以下的10kV配變將全部更換完畢,A、B、C類區域10kV聯絡率達到100%,A、B、C類區域10kV絕緣化率達到100%。(3)按照“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建設”的原則,全面建設配電自動化系統,提升配電網管理水平和供電可靠性。合理控制“三遙”終端比例,擴大“二遙”、“一遙”終端覆蓋范圍,全面監測配網運行工況,提高運行控制水平,解決配電網盲調問題。
研究表明,遵循“四化”配網規劃理念,按照“橫向專業協作,縱向深入融合”的方式,按照差異化的規劃標準,分區域開展網架布局,統籌配網自動化、通信等內容,并延伸規劃110kV電網和廊道布局,實現與地區發展規劃全口徑對接,最終形成“供電區域差異化、規劃方法標準化、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適應化、與專項規劃發展協調化”理念的規劃成果,提高了配電網規劃的科學性、前瞻性、適應性。
[1]河南省電力公司焦作供電公司.電網工程項目管理[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7
[2]杜棟,龐慶華,吳炎.現代綜合評價方法與案例精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