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偉 吳 閩
(華東宜興抽水蓄能有限公司,江蘇 無錫214205)
近年來,電力企業在發展中取得較多突破性的成就,特別是在企業安全管理制度方面,已經趨于完善,事故發生概率逐漸下降。然而,企業實際落實安全管理制度的過程中仍存在較多弊端,以作業現場安全管理為例,其表現出“有開端無結尾”的管理現狀,更無從談及做到預防、管理與治理同時開展,這就制約了電廠作業安全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因此,如何做好現場安全管理工作,成為當前電廠生產作業中需考慮的重要問題。
關于作業現場管理,其涉及的理論內容主要包括事故理論、安全控制理論以及安全組織協調等。首先,在事故理論方面,國外學者海因里希曾對工業生產中的死亡事故進行研究,提出了事故連鎖理論,明確指出作業中的傷亡主要來源于事故,而事故的產生又歸因于作業中人、物等不安全因素。實際生產作業中若忽視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一旦某一環節出現失誤,便可能產生連鎖傷害。其次,在安全控制理論方面,其本身作為管理學中的重要內容,主要提出在安全管理中應明確控制者、控制對象、控制手段等內容。其中控制者指作業管理活動中的領導人員或管理人員;被控對象體現在作業人員以及相關的財、物等資源方面;而控制手段主要指用于作業管理的理念與設備等,如計算機手段,將其引入電廠作業管理中,可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安全管理效率。最后,在安全組織協調方面,主要涉及指揮、檢查與監督系統。如電廠作業中參與生產的主任、負責人以及工段長等可理解為指揮系統部分,而作業中消防員、安全員以及分管負責人則具有安全檢查功能。另外,在監督方面,一般由電廠組織部負責,該部門會通過設立生產安全防線達到監督管理的目標。綜合來看,電廠作業中無論涉及哪方面理論,其揭示的都是安全生產的重要性,確保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才能降低事故發生的頻率,為企業創造更多的收益[1]。
我國大多數電廠在安全管理方面已逐漸形成較為完善的管理體系,該管理體系成為實際作業管理中的重要指導。整個管理體系涵蓋的內容具體包括:第一,組織管理體系。企業在組織管理體系方面,主要要求將安全生產制度落實到具體管理中,并引入相應的監督、保證體系,其中負責管理與監督的主體以電廠、部門與班組為主。第二,安全責任制度。該制度明確指出了各部門、相關人員的職責范圍,且要求相關主體,包括電廠、電廠部門以及作業班組能夠做到到位履職,如電廠自身應保證對設備損壞、人員傷亡等事故進行控制;部門在安全責任上表現為對輕傷或障礙的控制;班組的安全責任體現在作業中異常問題的控制。第三,保證體系。保證體系在構成要素上以人員、設備與管理為主,其中人員應保證具有較高的素質,設備在性能質量上應能達到作業生產要求,這樣才能保證安全保障目標的實現。第四,在監督體系方面,電廠、部門與班組等都需負責不同的監管內容,從而構建完整的安全監督體系[2]。
就電力企業安全管理現狀來看,其在各方面的體系建設上都較為完善,但存在的弊端也較為明顯,具體體現在:第一,責任難以落實到位。盡管企業對于安全生產責任較為明確,但在實際落實中仍局限在一般性動員層面。以現場安全管理人員為例,一般管理人員負責的管理活動都較多,在實際作業管理中根本無暇對事故原因進行深入調查,追究事故責任更是無從談及。再如,電廠生產作業中的專業技術人員盡管具備較強的專業能力,但若其未掌握安全規章制度,就無法為基層班組提供合理的指導。第二,現場安全管理工作不全面。部分管理人員將管理重點置于大型操作管理方面,許多細節性管理多被忽視,如現場工器具胡亂放置,容易使設備性能受到損害,使用中因故障頻發而導致安全事故。第三,班組安全培訓多流于形式。安全生產作為電廠作業生產的重要指導,要求領導人員、管理人員及基層班組都具備較強的安全意識。但在安全教育工作中,多采取由安監部下發學習資料或個人演講等形式,安全生產理念難以深入人心[3]。
安全生產責任落實過程中,需解決的問題主要有:第一,要求各部門以“為一線服務”理念作為生產指導,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基層生產操作人員都需考慮管理工作是否符合生產一線需求,保證落實自身的崗位職責。第二,在安全管理中應堅持做好總結工作。對于各部門與相關人員任務完成情況,需進行檢查與跟蹤,分析其中存在的與安全生產理念相悖的行為,在此基礎上提出完善的安全工作方案。第三,階段性安全管理與連續性安全管理應同時開展。其中,階段性管理工作側重于設備安全檢查與改造、階段性的安全評價等方面,而連續性管理則表現在“三級控制”方面,要求電廠、部門以及班組都需在各生產環節中進行安全控制,及時消除生產中的故障問題[4]。
現場安全工作的目標在于解決違規違章操作問題。實際安全管理中,應完善安全設施,例如禁止標志牌的設置,我們可以發現作業現場許多位置都需設置標志牌,如隔離開關或斷路器處,可考慮將帶有“禁止合閘”字樣的標志牌懸掛在操作把手上。再如警告標志牌,對于現場高壓試驗地點,應將帶有“止步,高壓危險!”字樣的標志牌懸掛在安全圍欄處。另外,現場安全控制中還需落實具體的檢查與監督工作,檢查與監督內容包括人員行為、設備性能、作業流程以及生產環境等方面,若發現存在隱患問題,需及時采取解決措施。
安全生產培訓是提升員工安全意識的重要途徑。針對以往安全培訓存在的弊端,需明確安全教育對象與教育內容,且在安全教育形式上進行創新。其中教育對象應為包括領導干部在內的所有員工,而教育內容除融入基本電廠生產作業知識外,還需豐富安全生產知識,如引入具體的事故案例,這樣能夠對員工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另外,在安全教育形式上,可考慮利用多媒體手段展示具體的安全教育內容,或采取會議討論形式,請各部門人員溝通安全生產經驗,以達到提高員工安全生產意識的目標[5]。
科學的管理方式是提高電廠作業安全水平的關鍵所在。實際的現場管理中,應正確認識安全管理的必要性,從相關理論角度出發分析作業現場管理中事故問題表現、產生原因以及控制策略等,立足于當前作業現場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從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做好現場安全控制及安全生產培訓等方面出發,提高管理水平,從而保證電力企業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1]趙憲忠.國電蓬萊電廠作業生產現場安全管理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1.
[2]楊敏.全面質量管理對電廠生產現場安全管理方面的啟示[J].中國電力教育,2011(36):22-23.
[3]葉剛進.供電企業安全風險辨識與管控體系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4.
[4]趙永黎.克拉瑪依石化公司熱電廠安全管理問題研究[D].石河子大學,2013.
[5]劉懷增,熊亮,伍東.海洋石油作業現場安全管理探討[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12,8(5):12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