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海峰
以前,雷軍總把“順勢而為,豬站在風口也會飛”等形容順勢的詞掛在嘴邊。
但是他卻沒有說背后的造勢,如果沒有人造勢,又何來的順勢而為,順誰的勢?
此前,在清河五彩城對面小米“總參”內召開了一場小范圍的媒體溝通會,宣布原新浪網總編輯陳彤加入小米電視擔任副總裁,以及小米將要投入10億美元建設內容生態鏈的消息。
陳彤為何會選擇小米?
用小米電視CEO王川的話說:“這是一頓飯的事,我們是26年的朋友,陳彤研究生剛畢業時就在我當時創業的公司工作,也是我把他送進利通四方(新浪),我們做了個約定,如果我有需要,他隨時回來和我一起十?!?/p>
由此看來,陳彤此刻的加盟更像是一種歸來。
另一方面,雷軍還稱陳彤是小米早期的投資人,在小米創辦初期,陳彤就以私人名義投資了,所以陳彤加盟小米也是理所當然。
而我覺得這更像是無奈之舉。
或許王川以及雷軍等合伙人可能早已意識到,小米硬件的短板是內容體系、是版權引入、是生態鏈的搭建,但在陳彤加入以前,小米團隊不僅缺米,連會做飯的巧婦也沒有。
據悉小米最早是想要找個內容總監,但是因為王川并沒有想好如何做,便一鼓作氣招個副總裁回來負責內容。
至于小米的內容搭建,說實話我沒辦法猜到陳彤所謂的“不一樣的玩法與天翻地覆的變化”是什么。
但我們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如果陳彤將10億美金全部用于推動智能電視產業的內容建設,就意味著一個新的互聯網“戰場”會被引爆,未來將會有大量的創業者選擇在客廳生態鏈里創業。
如果客廳端真是下一個風口,那陳彤扮演的角色就是聯合其他競爭對手一同推動這個風口的建設,讓更多創業者加入進來,豐富市場的內容,也是為小米的下一步發展造勢。
回顧3年前的移動互聯網,也是經過了這樣的路徑,才有了今天。
目前,已經有很多互聯網廠商開始布局客廳這樣的第三終端(前兩者為PC、移動設備)。
從早期的各類“盒子”到電視、投影儀等,大家都在瞄準這個第i屏,不想像錯失智能手機一樣,錯過這個新戰場。
那小米的腳步是慢了嗎?
慶幸的是,客廳互聯網這股大勢還未真正形成。
即使拋開廣電總局的阻礙,這個市場也沒有真正成熟。
號稱在智能電視領域做的好的樂視,其出貨量也不過每年百萬臺。至于傳統電視廠商生產的智能電視,多數只是個噓頭,因為它們的產品既不智能,也不瓦聯網。
但從用戶體驗出發顛覆傳統廠商,從硬件終端搶占互聯網用戶卻是小米的殺手锏。
不僅如此,軟服務(指MIUI及相關)正逐漸成為小米的主要收入來源,據悉其MIUI當前月流水已過億,而去年同期流水僅百萬左右。
我認為,企業競爭與商業競爭一樣,他們的未來一定不再是一次性的買賣與重組,而是持續性的服務收入。
顯然,面前就是一片藍海,但現在還缺少一個推動內容建設的力量,缺乏一個吸引創業者來貢獻內容的力量。
從這一角度分析,陳彤講述的構建內容生態鏈與這一缺失的力量十分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