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青
當你經過一家商店時,手機短信提醒收到了新消息,打開一看,里面都是關于這家店鋪里你可能喜歡的商品;當你禁不住“誘惑”進店拿起衣服準備試穿時,在“魔鏡”前一站就會告訴你衣服是否合體;進入試衣問后,智能厙存管理“叫”來貨品;當選好貨品準備付款時,只需拿出手機一掃,帶著新買的商品離開或配送至指定地點,就可以接著“掃”下一家店鋪。
以上愉快的購物場景并不是在想象中,在最近舉行的DX3數字營銷大會上,自稱為“零售先知”的道格·史蒂芬斯展示了一個名為“集體零售”的項目,旨在突破缺乏協作的單一品牌展示的限制,幫助實體零售商對抗電商。
這個概念商店的組成部分包括增強實境鏡子、標準與分析、智能庫存管理、移動支付和無線信號等。“集體零售”同時照顧到了消費者和商家的角度。例如,可選擇參與的移動ID追蹤可以使零售商查看他們想要的數據,同時向消費者展示個性化購物的優勢。
“我們并不是把一些很酷的東西簡單集合起來”,史蒂芬斯說,“目的是讓顧客在路過時說,‘哇哦,不錯,我找到我想要的東西了”。
史蒂芬斯將科技與品牌結合,應用到了零售終端并做了展示,其實中國服裝品牌也一直在努力做這方面的嘗試。
新時代,任何一個行業都需要科技生產力的介入,時尚領域更是如此。
助力O2O
“在品牌的發展中,離不開科技的支持。如果企業與時俱進,好好利用,那對企業將是一大助推力”,對于科技對品牌的重要性,諾奇董事長丁輝如是說。
丁輝認為,在大數據時代,隨著移動互聯網大潮的到來,O2O模式就是科技與品牌結合的一個典型,而且對于每一行業來說都是一個必然。“發展O2O模式,必然需要利用互聯網技術。我們計劃未來將利用先進科技進一步拓展網上零售業務,并進一步開發信息管理系統與主要網上零售商聯結的能力。”
同樣進行O2O嘗試的女裝品牌WEWE更強調線上與線下的一體化,WEWE不僅將天貓商城、官網商城、官方微博等互聯平臺和WEWE微信、WEWE APP、手機商城等移動終端平臺聯合,更通過企業內部服務系統,串聯線下數百家實體店鋪,以會員體驗為基礎,適時提出共享銷售、異地客服、利潤共享等舉措,鼓勵線上線下共享銷售。
客戶不僅可以通過線上購買到店鋪體驗,同時還可以在店鋪購買線上調貨,WEWE為此還專門開發了比“ERP”系統更加方便靈活的內部銷售系統“E服寶系統”,不僅可以管理所有的會員信息,還可以更加精準地管理產品的流通。
其總經理洪美娥稱,“互聯網思維最重要的一個理念就是‘快,它除了讓消費者更加便捷之外,還要求企業內部的操作和溝通更加便捷,因此,一套為企業自身量身定作的銷售系統尤其重要”。
除此以外,此次WEWE在2014服博會的展館上就有一些高科技的設備,如藍牙感應器,可以直接收集到每位到店顧客的停留時間,每位消費者對哪種顏色的產品更感興趣,以及更欣賞對哪種風格的陳列等,都能夠通過數據采集分析出來。
情迷大數據
2013年科技領域最熱的詞非大數據莫屬。
無論從數據端的采集還是到海量數據的分析,大數據帶來的精準分析已經滲透服裝品牌從前端到終端的整個產業鏈過程。
僅就一家店鋪而言,經營者可以實時看到終端店鋪的客流情況,顧客在店內的消費動線,對試銷產品的關注度,VIP的消費情況。因為大數據,零售分析不僅僅局限在傳統粗放的數據采集,而是采用更加主動的方式記錄終端發生的每一個因素的變動。
這僅僅是大數據應用的冰山一角。除此以外,服裝的大規模定制生產是未來幾年的發展趨勢,也具備大數據時代智能制造的特征。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產業部副主任吳迪稱,通過大數據等信息化技術,批量定制可輕松實現。
“設想一下,通過固定或手持的人體測量設備,移動互聯網、云計算中心,以及運用大數據技術對人體數據庫、服裝數據庫等多種類型數據處理。可以迅速得出滿足個性化需求的款式設計。還可以將模擬試穿樣衣的照片或視頻通過社交網絡,或直接發送到客戶手機征求反饋意見。確定設計后通過網絡提交給制造中心的CAD、CAPP、CAM系統,進行排料、裁剪,最后縫制、整理成為成品。”
大數據對服裝行業的未來將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愛登堡運營總監蔣春波也坦言,大數據目前在企業的實際應用中更多還是在摸索和嘗試階段,企業自身的ERP系統基本可以滿足對顧客數據采集的需要,未來還會在大數據的應用方面做更多努力。
暢想3D
2013年巴黎秋冬時裝周上,荷蘭80后設計師Iris van Herpen就曾以高精尖的3D打印系列驚艷全場;而幾個月前,巴黎還上演過專門的3D打印時裝秀,呈現時尚與科技的緊密結合將如何重塑T臺風尚;連一次性內褲都可以3D打印了,據稱每條的生產時間不到3秒,今年就會在以色列率先上市;3D打印的鞋子也已頻頻亮相……
2014年3月,模特身著設計師中里唯馬與Stratasys合作推出的3D打印服飾系列來到了上海,3D打印時裝似乎離我們又近了一步。
盡管3D打印技術目前對于中國服裝業基本不會產生影響,但這一甚至被譽為“第三次工業革命”關鍵的技術已經開始向服裝產業滲透。未來3D與服裝的結合究竟會走到哪一步暫不明朗。但這一趨勢卻不容忽視。
除此以外,可穿戴設備最近也是火到不行,可以測量你的血壓、心率的納米纖維材質智能服裝、能夠定位的鞋子,可以設定目標心臟速率、跑步速度的鞋子層出不窮。
耐克設計師Tinker Hatfield在新奧爾良的一次亮相中甚至表示:“我們在2015年能不能看到自動系帶鞋呢?答案是Yes!”
隨著傳感功能的進化以及生活風格、運動狀況、社會和健康相關的應用的變革,生活風格和時尚品牌也將與品牌定位和產品研發等共同進步,科技和時尚之間的結合也將推動消費者進一步關注可穿戴科技市場。
如此看來,不遠的將來,消費者購買的VictoriasSecret胸罩、法國鱷魚襯衣或者阿迪達斯服裝都將能夠緊密地追蹤他的生理數據,從而幫助消費者更加健康快樂的生活。
倫敦時裝周首日,英國設計師品牌Fyodor Golan秀場上的一條由80臺諾基亞Lumla手機制作而成的“智能裙”可謂風光無限,這條估價68000英鎊的“智能裙”設計師費奧多和戈蘭采用3D打印技術搭出模型,經過多次嘗試才最終成型。
他們認為,將科技融入時裝、融入秀場乃大勢所趨。而人人擁有的智能手機,亦將迅速加入可穿戴設備大軍的麾下。“我們想要創造一種服裝,可以隨著穿著者的心情和喜好來變幻色彩,甚至是厚度。”在這一愿景下,新推出的“智能裙”已然實現了第一步。
另外,蘋果近期聘用了Burberry和Yves StLaurent等時尚界的前首席執行官們。
種種跡象,是不是已經預示著時尚科技崛起以及未來時尚與科技相互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