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好利 ,王樂,李倩,李慧
(河北省邯鄲市中心醫院,河北邯鄲056001)
基層衛生院,是基層衛生服務的重要單元,直接影響著社區衛生服務水平的高低[1]。醫務人員年齡、結構、分布等影響著醫療服務質量。另外,針對基層多種多樣的疾病,醫務人員是否能夠做到安全合理用藥,一直是一個懸而未解的全球性問題[2]。不合理用藥不僅給患者造成經濟損失,而且還帶來生命的危害,也造成了資源的巨大浪費[3]。本文對河北省邯鄲市基層衛生院的醫務人員基本情況、培訓要求,藥物使用情況、不良反應進行了調查,分析醫務人員的水平,藥物的合理應用情況,以期對基層的用藥培訓等提供依據。
根據調查目的,查閱相關文獻,并結合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際情況,設計調查問卷。對邯鄲市20個社區衛生院進行走訪調查,共發放統計表400張,回收有效問卷368張,有效率為92.0%。統計每張調查表,分析醫務人員水平,藥物使用情況等。
2.1 基層衛生院醫生基本情況
從表1可以看出,基層衛生院醫生以女性,年齡40-49歲為主,文化程度均為大專以上,執業醫師及主治醫師占多數,收入水平一般。從工作年限看,基層衛生院醫生多數為工作15~20年,缺乏年輕醫生。
2.2基層衛生院醫生培訓需求調查 從表2可以看出,基層衛生院醫生培訓情況較差,受時間,經濟條件等的影響,希望能更多的參加本地集中培訓。對于培訓內容,大多數醫生希望接受抗生素合理應用等方面的培訓。
2.3 藥物使用情況 從表3可以看出,基層衛生院常用西藥為解熱鎮痛、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抗微生物類藥物;多采用單藥或者聯用兩種藥物,抗生素多與抗病毒藥物、中藥等聯合,使用最多的抗菌藥物為頭孢菌素類,青霉素類,喹諾酮類。
2.4 藥物不良反應情況調查 從表4可以看出,基層衛生院用藥過程中藥品不良反應發生較多的為抗微生物類、解熱鎮痛抗炎類;常見的不良反應為皮疹等皮膚附件損害、胃腸道不良反應;醫生認為發生不良反應的原因為用藥不當,藥品質量問題,患者依從性不好等;希望獲得更多不良反應相關專業知識,藥物不良反應上報程序及相關法律法規等。

表1 基層衛生院醫生情況調查Tab1 The survey on doctor's situation of basic medical institutions.

表2基層衛生院醫生培訓需求調查Tab2 The survey on doctor's training needs of basic medical institutions.
3.1基層衛生院醫生基本情況 從調查結果來看,基層衛生院醫生以中年女性為主,大專以上文化程度,多數具有執業醫師資格,主治醫師職稱,均希望參加本地集中培訓。從調查中可以發現一些問題:⑴醫生年齡集中在40-49歲,工作時間多為15~20年,且收入水平一般。缺乏年輕的工作力量加入基層醫療工作中。上級主管部門應重視這一現象,增加基層醫療衛生人員的待遇,防止將來人才缺乏的產生;另外,衛生院領導應該制定有利于人才引進的相關政策,以吸引高素質、高水平的醫療人員加入到基層衛生工作的人員隊伍中[4]。⑵調查中發現,基層醫師平時參加培訓次數較少,甚至未參加過培訓。這一現象,對不斷提高醫護人員素質水平不利。醫師認為制約因素為時間不足及經濟條件不允許等,希望能更多的參加本地集中培訓。對于培訓內容,大多數醫生希望接受抗生素合理應用等方面的培訓。基層衛生院的醫師以大專學歷為主,需盡快引進高學歷人才,另外,上級主管部門應加強對現有衛生人員的培訓,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和進修平臺,從而提高其學歷和專業素質,促進社區衛生服務健康發展[5]。

表3 基層衛生院藥物使用情況Tab3 The survey on drugs use of basic medical institutions.

表4 藥物不良反應情況調查Tab4 The survey on 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 of basic medical institutions.
3.2 基層衛生院藥物使用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基層衛生院常用西藥為解熱鎮痛抗炎藥、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抗微生物類藥物等。常采用單一用藥或者聯用兩種藥物的方式。該調查反應了基層衛生系統常用藥物類別,用藥方式,為進一步調查藥物應用的合理性提供了依據。對抗菌藥物應用的調查發現,與抗菌藥物聯用較多的藥物有抗病毒藥物、中藥等聯合,使用最多的抗菌藥物為頭孢菌素類,青霉素類,喹諾酮類。醫生往往憑經驗選擇抗生素,根據療效更換抗生素種類,沒有條件進行細菌培養和藥物敏感試驗,缺乏有力的用藥證據[6]。基層常遇到感冒、流感等病毒性感染,基層醫院存在應用抗生素的習慣,藥物療效不佳時,加用抗病毒的藥物,甚至加用一些中藥注射劑。造成無適應癥用藥,用藥種類過多等現象,均不符合國家相關規定。針對基層衛生院藥物使用情況,建議上級相關部門組織醫師進行藥物相關法律法規的培訓,如:《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處方管理辦法》等。醫院自身也應制定相關制度,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強對抗生素使用的控制,加強醫生隊伍的培訓和學習。
3.3 藥物不良反應情況調查 調查發現,抗微生物類、解熱鎮痛抗炎類藥物發生不良反應較多,常見的不良反應為皮疹等皮膚附件損害、胃腸道不良反應等。走訪過程發現,皮疹、靜脈炎等為抗菌藥物輸液治療后最為常見的不良反應,而胃腸道不良反應多為其他口服藥物所產生。究其原因,醫生認為,發生不良反應的原因為用藥不當,藥品質量問題,患者依從性不好等。抗菌藥物應用不規范,超說明書用藥,監護不足;基層衛生院采購藥品可能存在質量問題;有些患者不按照醫師的要求用藥,如忘記用藥、用藥超量、未在規定的時間用藥等等,均為產生不良反應的可能原因。另外,醫師希望獲得更多不良反應相關專業知識,藥物不良反應上報程序及相關法律法規等。針對上述情況,上級主管部門應該加強藥物不良反應相關知識、上報程序、法律法規的培訓;醫院本身也應加強藥品質量監控,規范醫師用藥,開展對患者用藥教育的培訓。
基層衛生院以公共衛生服務為主,其職能是直接向社區民眾提供基本醫療、預防保健等服務,在預防保健網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樞紐作用,其自身的人力資源狀況決定著為廣大居民提供衛生服務的數量、質量與水平。常用藥物及藥物不良反應的調查從側面反應了基層醫療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突出了基層工作者的培訓訴求,為進一步改善基層醫療狀況提供了重要依據。
[1] 左婷婷, 袁兆康, 周偉. 江西省社區衛生服務站人力資源現狀調查[J]. 北方藥學, 2012, 9(4): 93.
[2] 喬建, 王亞群, 陳永志. 843 例住院患者抗菌素應用情況調查及不合理用藥分析[J]. 中國藥房, 2007, 18(17): 1311.
[3] 張述耀, 朱志偉, 方翎. 基層醫院不合理用藥的調查與研究[A]. 2011 年全國醫院藥學(藥物安全性)學術會議[C].2011.
[4] 鄒丹, 云琳, 王倩嶸等. 河南省858所鄉鎮衛生院人力資源現狀調查[J]. 現代醫院管理, 2011, 2(41): 22-24.
[5] 左婷婷, 袁兆康, 周偉等. 江西省社區衛生服務站人力資源現狀調查[J]. 北方藥學, 2012, 9(4): 93.
[6] 閆德偉. 基層醫院抗生素應用情況調查[J]. 中國醫藥創新, 2011, 8(1): 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