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內分泌科 謝曉敏

謝曉敏 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現任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享受寧夏政府特殊津貼,銀川市鳳城名醫。兼任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分會糖尿病足與周圍血管病學組成員;寧夏糖尿病學會主任委員,內分泌學會副主任委員;曾任中華醫學會內分泌、糖尿病青年委員。近十年主持科研課題7項,其中4項獲自治區科技進步獎,發表醫學專業論文30余篇。
患者男,65歲。主因“口干、乏力兩年,加重伴四肢麻木1個月”收入院。患者于兩年前體檢時發現空腹血糖6.3mmol/L,餐后血糖9.2mmol/L,自覺口干,飲水量為每日飲水量1000~1500ml,排尿次數及尿量增多,以夜間為著,飲食量略有增多(每餐進食150~200g主食),消瘦不明顯,未予藥物治療。近1個月口干、乏力加重,伴有四肢麻木,門診就診,空腹血糖8.41mmol/L,OGTT 2h血糖17.26mmol/L,即收住院治療。患者無發熱,無意識障礙,呼吸爛蘋果味,大小便正常,睡眠欠佳。既往史:患者曾于30年前因胃穿孔做胃大部切除術,10年前行膽囊摘除術,5年前行疝氣修補術。
查體:體溫3 6.5 ℃,脈搏72次/min,呼吸18次/min,血壓120/80mmHg;身高165cm,體重55kg,體質指數(body messi ndex,BMI)為20.2kg/m2。神志清楚,消瘦,口齒清晰,反應稍遲頓,無定向障礙。角膜混濁,雙瞳孔等大等圓,對光反射存在。口唇無發紺。雙肺未聞及干濕啰音。心率為70次/min,律齊,各瓣膜聽診區未聞及雜音。腹平軟,全腹無壓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觸及。移動性濁音為陰性,雙側腎區無叩痛。雙側上肢肌力5級,雙側下肢肌力4~5級,四肢張力正常。雙側下肢無浮腫,足背動脈搏動減弱。輔助檢查:血常規(-)。尿常規:尿糖(+++),尿酮體(-),尿微量白蛋白13.73μg/ml(正常值0.62~11.00μg/ml),24h尿蛋白定量672mg/24h。生化檢查:空腹血糖8.01mmol/L,OGTT 2h血糖15.06mmol/L,糖化血紅蛋白(hemoglobin A 1c,HbA1c)7.5%。肝腎功能、血脂、電解質均正常。胸片正常。心電圖正常。腹部彩超:脂肪肝(輕度)。診斷:2型糖尿病;胃大部切除術后。
治療:入院后給予生物合成人胰島素R 3IU,每日3次,餐前20min皮下注射,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島素N 4IU,睡前皮下注射1次,三餐前血糖4~6mmol/L,餐后血糖6~10mmol/L。因凌晨3點血糖波動在4~6mmol/L,因考慮患者安全,改為甘精胰島素4IU,睡前皮下注射1次。治療5d后給予胰島素釋放試驗,血糖為空腹5.8mmol/L、餐后0.5h 10.7mmol/L、餐后1h 11.6mmol/L、餐后2h 13.0mmol/L、3h7.2mmol/L;胰島素為空腹8.12μIU/ml、餐后0.5h 15.7μIU/ml、餐后1h 22.02μIU/ml、餐后2h 28.57μIU/ml、餐后3h 27.52μIU/ml;C肽值空腹1.05ng/ml、餐后0.5h 1.93ng/ml、餐后1h 3.94ng/ml、餐后2h 5.77ng/ml、餐后3h 4.47ng/ml。患者午餐前血糖波動在4~6mmol/L,經常心悸、出汗,進餐后好轉;胰島素釋放試驗結果提示:患者餐后3h胰島素分泌有釋放延遲現象,調整治療方案為:米格列奈鈣片(快如妥 10mg/片)10mg/次,每日3次,餐食服用,同時給予甘精胰島素4IU ,睡前皮下注射1次,檢測血糖為三餐前血糖4~6mmol/L,餐后血糖6~10mmol/L,患者無不適感覺,好轉出院。
該患者為老年患者,入院后治療過程中午餐前血糖偏低,經常出現餐前低血糖癥狀。胰島素釋放試驗結果提示,患者存在早相胰島素分泌缺陷和晚相胰島素釋放延遲;同時患者曾做胃大部切除術,進食后血糖易快速升高,餐前更易出現低血糖。因此,在選擇降糖治療方案時既要關注降糖效果,更要保證安全,減少低血糖發生風險。米格列奈是新一代非磺脲類胰島素促分泌劑,其與SUR1競爭性結合時所需濃度較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更低,對β細胞上Kir6.2/SUR1的親和力更高。研究發現,米格列奈可顯著降低餐后血糖及HbA1c,并且在治療老年(≥65歲)2型糖尿病患者中低血糖發生率與一般人群無統計學差異。因此,我們給予該患者口服米格列奈10mg,每日3次,取得了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胰島素抵抗和胰島素分泌缺陷是2型糖尿病兩個重要發病機制。在2型糖尿病早期,第一時相(早相)胰島素分泌缺陷導致餐后血糖顯著升高,第二時相(晚相)胰島素釋放延遲導致下一餐前容易發生低血糖。
與傳統磺脲類胰島素促泌劑相比,米格列奈起效快,可更好地改善胰島素早相分泌,又能較快回到接近基礎狀態的水平,模擬正常生理性的胰島素應答,是一種優勢明顯的餐時血糖調節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