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輝(賓縣國土資源局,黑龍江 哈爾濱 150400)
淺析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李艷輝
(賓縣國土資源局,黑龍江 哈爾濱 150400)
土地資源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保障,具有不可再生性及不可替代性。而且我國還存在人多地少的問題,所以加強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是確保我國各項工作得以協調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文中從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基本內涵出發,對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重要性進行了分析,并進一步對促進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重要的舉措進行了具體的闡述。
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內涵;重要性;舉措
土地是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的基礎,是國家重要的資源和財富,為社會生產力的進步提供重要的動力支持。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人均土地占有率較低,而人均耕地面積更少,在這種情況下,為了確保我國人口、資源、環境和經濟的協調發展,則需要加快推動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步伐,合理對土地資源進行開發,實現土地資源的永續利用。
其一,有效的保障土地資源的基本存量。我國雖然地大物博,但在很多地區可利用的后備土地資源并不多,在這種情況下,需要有效的保障當前土地資源的基本存量,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率。
其二,實現土地資源的合理開發。當前我國各行各業都處于快速發展階段,這就導致資源開發的規模不斷擴大,對土地資源的需求量不斷增加,所以需要合理對土地資源進行開發,確保土地資源的穩定性得以保護,避免出現資源退化的情況發生。
其三,完成土地資源內部的結構質量的優化。土地資源屬于不可再生資源,具有有限性,這就需要在對土地資源進行利用時要具有高質和高性,嚴禁避免土地資源出現閑置及浪費的情況。
其四是土地可持續利用復合系統整體功能的正常發揮。土地利用復合系統是人類社會經濟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該系統功能的正常發揮,可以有效的提高人類從事社會經濟活動中對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更好的實現對生態環境的維護。
(1)我國的基本國情從根本上決定了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我國人口保持持續增長的態勢,盡管土地總面積較大,但人均占有量處于較低的水平,而且耕地資源相對較少,再加之耕地資源存在著利用不合理的情況,所以在土地地資源總量中所占比例在不斷縮減。所以為了有效的緩解我國人地資源緊張的矛盾,需要對土地資源進行必要的保護,確保其得利用的合時性,從而保護我國糧食的安全和社會的穩定。
(2)有效保護土地資源,改善其利用狀況。在當前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對土地開發項目不斷增加,導致大量的耕地被占用和濫用,土地資源存在嚴重的浪費現象,這給當前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帶來了較大的制約,所以需要有效的保護耕地,實現對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確保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同步提升。
(3)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可以有效的加快我國的“三農”問題的解決。我國農業人口比例較大,農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長期以來三農問題一直是制約農業發展的重要問題。土地不僅是農民賴以生存的基礎,也是農業發展的重要保障,所以需要加強對耕地的保護,更好的提升農民的生活水平。但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對土地掠奪性的利用,不僅會導致土地過度消耗,而且還會加劇生態環境的惡化,制約農業生產的全面發展,所以需要走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道路,合理利用和保護土地利益。
(4)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是推進社會經濟發展的物質動力。土地資源具有不可再生性,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都離不開土地資源,在對土地資源利用過程中,如果一味的考慮眼前的利益,則會導致土地過度消耗,耕地面積不斷減小,耕地質量下降,生態環境不斷惡化,這不僅會導致當代人對土地資源的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同時還會給后代生存和生活帶來極大的危害,所以實現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
3.1 加強對耕地的保護耕地
3.1.1 保持耕地總量相對穩定,基本農田數量不減少。經濟發展必然導致建設用地對耕地的占用,為了保持耕地數量的相對穩定,我國實行占用耕地補償制度,以限制建設用地對耕地的占用。對基本農田實行全面規劃、合理利用、用養結合、嚴格保護的方針。在建設基本農田保護區的地方,應簽訂基本農田保護責任書,定期組織檢查。
3.1.2 重視耕地質量的改善。保護耕地,就是保障糧食安全,而耕地生產能力又取決于耕地的數量和質量兩個因素,因此在保護耕地數量相對穩定的同時,不可以忽略對耕地質量的保護。只有重視耕地質量的改善,才能提高耕地的生產能力,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
3.1.3 向土地資源利用可持續發展轉變。通過加強土地整理工作,使土壤得到進一步改變,確保土壤肥力的提升。同時做好排水工程設施的興建和保養工作,實現對土地的保養,避免土壤出現污染及水土流失,科學合理的對耕地進行保護。
3.2 加強政府對土地的宏觀調控
3.2.1 實行有效的人口控制。我國不僅人口較多,而且人口數量也呈不斷增長的趨勢,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對人口進行有效的控制,確保人口增長率能夠與土地承載力有效的適應,更好的實現人均社會福利的最大化目標。
3.2.2 經濟增長要以資源保護、環境保護為前提。近年在農業生產中大量的化肥和農藥的使用,盡管因此使農作物經濟效益有所增加,但卻導致土壤結構板結,環境受到污染,不利于土地的持續利用,所以在農業生產過程中,需要以保護資源和環境作為前提條件,確保實現農業經濟的和諧發展。
3.2.3 提高建設用地集約利用程度。在建設用地過程中,需要對其用地規模進行有效控制,通過供給來對需求進行引導,提高建設用地集約利用水平,確保土地資源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
土地屬于不可再生性資源,而且具有有限性,一旦土地利用缺乏利用性,則會導致土地資源存在嚴重的浪費,不利于國家人口、環境、資源和經濟的協調發展,所以需要加快推動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確保為國家發展過程中各項效益的實現奠定良好的基礎。
[1]曹霄琪.我國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對策研究[J].生產力研究,2009(07).
[2]羅攀,朱紅梅,黃春來,張環宇.縣域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湖南農業科學,2010(06).
[3]白瑞娜,謝世友,趙昆昆.區域農業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1(10).
F30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