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江漢(廣東省天然氣管網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0503)
天然氣長輸管道安全運行優化管理淺談
彭江漢
(廣東省天然氣管網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0503)
目前國內長輸管道建設和發展已經進入到一個較為繁榮的歷史階段,雖然管道的長度不斷的增加,有效地解決了長距離輸送天然氣的問題,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了方便,但是天然氣管網運行安全管理工作也將面臨新的挑戰。本文將對天然氣管網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安全問題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就如何加強天然氣管網安全運行管理,談一下自己的觀點和認識,以供參考。
長輸;天然氣;管道;運行管理;安全;策略
2013年11月22日凌晨3時許,在山東省青島市開發區舟山島路與劉公島路附近,中石化管道公司的東黃輸油管線發生破裂事故,導致原油泄漏入海。同日上午10時30分許,在清理油污的過程中,開發區海河路和齋堂島街交會處發生爆炸事故。
截至12月3日,該事故已致62人死亡,136人受傷。 事故發生后,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立刻作出指示,并于11月24日起赴青島市黃島區慰問事故傷員,要求抓緊調查處理該事故,依法追究相關人員責任。“前車之鑒,后事之師”,加強對天然氣管道安全運行優化管理問題研究,勢在必行。
第一,對地下天然氣管道管理不到位。近年來,因管理過程中存在著條塊分割現象,地下長輸管道的管理不規范,甚至部分建設單位沒有嚴格按照規范要求進行施工,一些市民缺乏安全意識,這些因素的存在都會增加天然氣管道運行的安全隱患。
第二,老化管道相互交錯,而且與市政管線相互混合在一起。中石化“11.22”事故而言,涉事的東黃復線始建于80年代,如今已有現近三十年的時間,按照規定服役期限超過二十年的管道均為老齡管道。加之當時施工過程中的技術條件限制,大量的老齡管道存在著施工方面的缺陷,服役時間長、傷痕累累,老齡管道安全事故率超過正常運行著、在役適齡管道。中石化11.22東黃輸油管道泄漏事故的主要起因是輸油管線、排水暗渠交匯點的輸油管線腐蝕非常的嚴重,以致于原油泄漏、流入暗渠之中。更為嚴重的是國內油氣長輸管道總長超過了40000km,其中老齡管道大約六成左右,試想,類似于青島中石化11.22輸油管道事故的“隱形炸彈”大量隱藏在我們周邊,可以說11.22泄漏事故僅是冰山一角而已。
第三,第三方施工。在長輸管道申請獲批后,當地政府可能會規劃高速公路、成品油管線等工程建設,導致多個線性工程相互影響,主要表現為交叉穿越、近距離平行布置和油氣管線同溝鋪設。由于多個工程分別隸屬于不同的建設單位,建造現場施工往往不能同步進行,另外由于設計、運行、施工的安全標準都不相同等原因,以致于引起不同管線外加電流互相干擾引起防腐層保護失效、安全距離不足,因搶工期機械開挖造成管線損傷、施工機具材料對埋地管道的碾壓、近距離爆破等,這些危害是造成長輸管道安全隱患的主要原因。
第四,管線違規擴建,與民房之間的距離太近。根據現行的輸油管道工程設計規范要求,埋地輸油管道與地面建筑物之間的最小間距應符合規定,原油以及C5及以上成品油管道與居民點或者人群相對比較密集的建筑距離,應當在15m以上,與工廠之間的距離也應當在20m以上。11.22中石化管道儲運工作人員承認,本次出事的黃島區確實存在著不斷擴建現象,已將東黃線圈進約16km,甚至部分樓房與管道之間的距離不足5m;在居住區內人員比較密集的地區,一旦發生上述爆炸事故,則其后果不堪設想。
基于以上對當前國內天然氣管道運行過程中存在著的各種安全隱患分析,筆者認為天然氣作為現代居民賴以生存的燃料資源,管道分布非常的復雜,對外開放性非常的強,而且不易對其進行集中管理,那么如何才能有效的實現對天然氣管道運行的安全管理呢?
2.1 加強風險管控,開展管道安全風險分析與評價
對管道的風險管控,是保障管道安全運行的基礎,是對管道進行科學管理的重要方面,可減少事故的發生與損失度,節約維修維護成本,間接的提高經濟效益。為了摸清管道風險情況,必須開展管道風險分析與評價,管道風險分析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開展:定性風險分析與評價、半定量風險分析與評價和定量風險分析與評價。
定性風險評價的主要作用是找出管道系統存在哪些事故危險,誘發管道事故的各種因素,這些因素對系統產生的影響程度以及何種條件下會導致管道失效,最終確定控制管道的措施。半定量分析是以風險的數量指標為基礎,對管道事故損失后果和事故發生概率按權重值各自分配一個指標,然后用加和除的方法將兩個對應事故概率和后果嚴重程度的指標進行組合,從而形成一個相對的風險指標。定量評價法是管道風險評價的高級階段,是一種定量絕對事故頻率的嚴密數學和統計學方法,是基于失效概率和失效結果直接評價的基礎上的,其評價結果是最嚴密和最準確的。
2.2 加強管道安全運行,開展管道完整性管理
實踐中,應當認識到在長輸管道上違建的危害性,不斷加大拆除違建管理力度;對各種違建行為進行防治,根據實際情況,成立專門的小組,以誰搭建誰拆除為基本原則,落實責任,將拆除任務分配到相關職能部門,以此來提高長輸管道運行安全系數。同時,借鑒國外先進經驗,開展管道完整性管理,管道完整性管理包括:含缺陷管道本體管理;管道地質災害與周邊環境管理;防腐有效性管理;輸氣管網生產運行各專業管理。
完整性管理涉及的相關工作包括有:
①對油氣管道定期進行智能內檢測,對所發現的缺陷進行評價和補強;
②加強自然地質條件惡劣地段管道的安全防護,對管道途經地質條件惡劣地段每年進行實地勘測和調查;
③定期進行管道、站場設備設施內外防腐檢測和評價,強化設備監測、評價和完好率管理;
④對管網運行工況進行優化模擬和分析;
⑤開展水合物抑制、管道泄漏監測等專題課題研究等。
2.3 加大天然氣管道巡查力度,加強HSE監督檢查
對于天然氣管線上的調壓撬、過濾分離器以及閥門等設備設施,建議采用分段、分片包干責任到人的管理方式,嚴格按照天然氣設備管理標準,定期對閥門以及調壓器等基礎設備進行養護,利用先進檢漏設備,對管網進行嚴格的檢測,一旦發現安全隱患問題,應當及時排除,保障天然氣管網及相關設施的運行安全可靠性。同時,還要積極組織HSE監督檢查,HSE監督檢查是發現隱患和控制風險的有效方式,為確保已投產站場、管線的安全運行和搶維修作業的安全無事故,安全管理部門應組織各類HSE監督檢查,主要有試生產前HSE檢查、投產期間的安全監護、生產運營現場HSE巡查、搶維修中心施工作業HSE檢查等。
2.4 增強天然氣管道搶修能力,確保作業施工風險受控
為了提高天然氣管道運行中對于突發狀況的搶維修水平,需要提高天然氣管道施工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和業務水平,使其熟知并掌握天然氣設計與施工安裝的具體規范要求。針對長輸管道設計、選材以及溝槽開挖和防腐處理等問題,逐漸建立一套健全和完善的搶維修管理控制體系。有關部門要深刻吸取青島市“11·22”中石化東黃輸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別重大事故的沉痛教訓,牢固樹立科學發展、安全發展理念,牢牢堅守“發展決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這條紅線。要把安全生產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建立健全“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的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堅持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的原則,把安全責任落實到領導、部門和崗位,誰踩紅線誰就要承擔后果和責任。
2.5 優選新材料、新技術和新工藝,嚴把作業方案審查關
在當前國內天然氣管道規劃建設過程中,建議選用鋼骨架PE和PE管材,采用新型連接形式的天然氣引入管。結合當前國內西氣東輸工程對輸送天然氣要求,及時對已經老化或者服役時間較長的長輸管道進行更新或維護。在此過程中,可用穿PE管、管道內襯等技術,對存在安全隱患問題的天然氣管道進行改造,不僅可以有效消除天然氣泄漏等安全隱患問題,而且還可以有效延長天然氣管道的應用年限。油氣管道保護工作主管部門要加大監管力度,對打孔盜油、違章施工作業等危害油氣管道安全的行為要依法嚴肅處理;要按照后建服從先建的原則,加大油氣管道占壓清理力度。
2.6 加強政府職能部門管理,嚴控地下設施施工審批
對于城建以及規劃職能部門,核發建筑工程項目施工許可證時,如果涉及到地下天然氣管線,則必須要求建設單位做好與天然氣安全管理單位的協商工作,尤其是那些工程施工規模大、施工工期長的項目,職能部門應當組織召集地下管線業主方、施工方召開施工協調大會,要求施工方在實際施工過程中積極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防范,達標后才能核發施工建設許可證。通過在建筑施工環節加強質量管控,可以有效避免因施工等外界因素而導致天然氣燃氣泄漏。
2.7 加大管道安全宣傳力度,完善應急管理
利用廣播、電視以及網絡和手機短信微信的形式,向廣大市民宣傳安全用氣的重要性,通過宣傳教育使市民們能夠自覺維護長輸管道安全意識;完善油氣管道應急管理,全面提高應急處置水平。各級領導干部要帶頭熟悉、掌握應急預案內容和現場救援指揮的必備知識,提高應急指揮能力;接到事故報告后,基層領導干部必須第一時間趕到事故現場,不得以短信形式代替電話報告事故信息。油氣管道企業要根據輸送介質的危險特性及管道狀況,制定有針對性的專項應急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并定期組織演練,檢驗預案的實用性、可操作性,不能“一定了之”;要加強應急隊伍建設,提高人員專業素質,配套完善安全檢測及管道泄漏封堵、油品回收等應急裝備;對于原油泄漏要提高應急響應級別,在事故處置中要對現場油氣濃度進行檢測,對危害和風險進行辨識和評估,做到準確研判,杜絕盲目處置,防止油氣爆炸。
總而言之,天然氣管網運行安全可靠性,不僅關系著天然氣企業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而且還關系著人們的人身和財產安全,因此應當加強思想重視和優化安全管理模式,只有這樣才能有效解決當前天然氣管網運行過程中的安全問題。
[1]劉允東.天然氣隱患成因及其早期發現探討[J].中國科技博覽,2012(12).
[2]戴杰.天然氣長距離輸送管道焊口的開裂泄露原因與防治[J].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2011(11).
[3]劉國志,彭英偉,伍東,謝興華.長輸管道完整性管理探析[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12(04).
[4]王秀芳,王巖,岳茂興.長輸管道泄漏檢測中的知識發現[J].計算機技術與發展,2012(04).
[5]鄭新偉.淺談天然氣管網的安全問題[J].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2013 (06).
[6]顧祥柏.石油化工安全分析方法及應用[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1.
[7]李旭東,雍岐衛.長輸油氣管道的風險評估與作用[J].天然氣與石油,1997,15(03):1-3.
TE97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