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正義,馬迎教,潘云,李北林,曾永龍,曾冬云
(1.右江民族醫學院附屬醫院 檢驗科,廣西 百色533000;2.右江民族醫學院 預防醫學教研室,廣西 百色533000)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系指由重度圍生期窒息引起的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損傷。近年來發達國家報道HIE的發生率為0.77‰~4.00‰;國內文獻報道,依圍生期保健條件的不同,其發生率為0.77‰~8.50‰[1]。HIE常導致新生兒死亡或留下永久性腦損傷或腦功能障礙,如腦性癱瘓、智力低下、精神發育遲滯、腦積水、癲癇等。HIE是我國新生兒急性死亡和慢性神經系統后遺癥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為尋找快速、靈敏、高效的實驗檢測指標,以協助臨床早期診斷及干預HIE,本課題利用Sysmex XE-5000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對29例HIE患兒和30例正常新生兒進行紅細胞和血小板參數檢測,探討新生兒紅細胞及血小板參數與HIE的關系,以期為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診斷及預測提供一條新思路。
選取于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新生兒科住院治療的符合《實用兒科學》第7版(諸福棠主編)新生兒HIE診斷標準的病例29例,其中,男17例,女12例,輕度14例,中度8例,重度7例,均為足月兒。對照組30例,為同期產科住院體檢正常的新生兒,男19例,女11例。在出生體重、胎齡和年齡之間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HIE組與對照組臨床資料比較 (±s)

表1 HIE組與對照組臨床資料比較 (±s)
性別體重/kg 胎齡/d 日齡/d男 女HIE組 29 17 12 3.29±0.62 280.83±8.39 1.86±0.88對照組 30 19 11 3.24±0.71 279.47±9.28 2.13±0.97組別 例數
抽取患兒和對照組新生兒靜脈血約1ml于ETDA-K2抗凝管混勻抗凝,于2 h內使用Sysmex XE-5000五分類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進行測定。
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指標以均值±標準差(±s)或中位數(M)及四分位數間距(Q)表示,符合或接近正態分布資料不同組別比較用獨立樣本t檢驗,非正態分布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血小板計數(platelet count,PLT)和血小板壓積(plateletcrit,PCT)兩項參數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平均血小板體積(mean platelet volume,MPV)、血小板分布寬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及大型血小板比率(platelet-large cell ratio,P-LCR)等參數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3。
表2 HIE組與對照組紅細胞參數結果比較 (±s)

表2 HIE組與對照組紅細胞參數結果比較 (±s)
例 RBC/(1012/L) HGB/(g/L) HCT/% MCV/fL MCH/Pg 29 4.48±0.82 148.03±26.17 45.39±7.27 103.37±17.15 33.57±5.22 30 4.41±0.74 137.60±25.89 40.97±6.93 93.19±9.02 31.29±3.67 0.38 1.54 2.39 2.84 1.95 0.709 0.129 0.020 0.007 0.056組別 RDW-SD/fL HIE組 73.54±15.80對照組 57.37±7.91 t值/Z值 4.94 P值 0.000 MCHC/(g/L) RDW-CV/%324.62±12.68 19.38±4.20 335.30±12.59 17.28±3.17 3.25 2.17 0.002 0.035

續表2
表3 HIE組與對照組血小板參數結果比較 [(±s),M(Q)]

表3 HIE組與對照組血小板參數結果比較 [(±s),M(Q)]
?
HIE組與對照組比較,發現HCT、MCV、MCHC、RDW-CV、RDW-SD、RET、IRF、LFR、HFR和NRBC等參數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說明紅細胞參數檢測、尤其是未成熟紅細胞計數對協助診斷HIE具有重要意義。造成未成熟紅細胞增多是新生兒缺氧的代償性反應。在缺氧的情況下,體內促紅細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濃度增加,刺激紅細胞生成,代償性造血,幼稚紅細胞過早釋放,導致血循環中未成熟紅細胞包括NRBC、RET及IRF數量增多,使血循環中的血紅蛋白增加,從而增加氧氣的攜帶能力而改善缺氧狀況。未成熟紅細胞數量的增多致使HCT增高并造成紅細胞形態大小的不一致性,導致MCV、RDW-CV和RDW-SD的升高。而HFR的升高及LFR的降低反映了HIE患兒RET和IRF的增生程度[2],本課題結果印證了上述觀點。在國內外相關研究中發現缺氧越嚴重,有核紅細胞增加越明顯,有核紅細胞數量隨缺氧程度的加重而增加[3-4]。本課題HIE組除了未成熟紅細胞包括NRBC、RET及IRF數量增多之外,紅細胞相關參數HCT、MCV、RDW-CV、RDW-SD和HFR比正常對照組增高,而RBC、HGB和MCH等參數未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與國內文獻[5]報道不相一致,雖然本資料HIE組中RBC、HGB和MCH的檢測參數數值比對照組數值略有增加,但統計學顯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能與本研究觀察的例數太少有關。
與新生兒缺氧缺血導致腦部損傷發生的機制有關[6-7]:HIE患兒缺氧缺血引起腦部微血管內皮細胞的損傷,致使前列環素(PGI2)生成減少,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 paf,PAF)被激活并生成增多,活化的血小板與內皮細胞發生作用,加劇了局部腦損傷。而損傷部位所暴露出的膠原纖維和肌纖維使血小板迅速在此黏附、聚集、活化及消耗,導致循環血液中的PLT減少和PCT減低。但隨著HIE患兒病情好轉及腦部微血管病變的修復,血小板數量逐漸恢復正常。因此,動態檢測血小板參數,對判斷患兒缺氧的嚴重程度至關重要。本實驗同時監測MPV、PDW及P-LCR等參數,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通過本研究提示:監測HIE患兒血常規,觀察紅細胞及血小板相關參數,可以及時了解到HIE患兒病情的變化,減少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損傷后遺癥的發生。而血液中紅細胞及血小板參數的檢測只需臨床檢驗實驗室中最基本的設備—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因此,在人們生活質量日益提高的今天,血細胞分析儀在基層醫療機構中已經普及,而且能快速提供靈敏、高效的檢測結果,對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初步篩查、判定嚴重程度、早期診斷及救治,預測新生兒缺氧缺血后器官功能的損傷及預后的評估具有重要意義。
[1]韓玉昆,楊于嘉,邵肖梅,等.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149-159.
[2]劉成玉,羅春麗.臨床檢驗基礎[M].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120-122.
[3]楊曉菊,葉元華,趙金霞,等.應用孕婦外周血胎兒有核紅細胞數量及胎兒臍動脈血流變化預測胎兒慢性缺氧[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10,32(5):466-470.
[4]WALSH BH,BOYLAN GB,DEMPSEY EM,et al.Association of nucleated red blood cells and severity of encephalopathy in normothermic and hypothermic infants[J].Acta Paediatr,2013,102(2):e64-e67.
[5]郝素嬡,史桂芝,范秀芬,等.臍血有核紅細胞數量與胎兒/新生兒圍產期缺氧的關系[J].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06,14(11):81-82.
[6]肖吉群,蔡苗.超敏C 反應蛋白和血小板參數變化預測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發生危險性的研究[J].重慶醫學,2012,41(32):3430-3431.
[7]楊康治,方光輝,馮思國,等.血小板參數變化與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關系探討[J].中國婦幼保健,2009,24(6):783-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