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華
計算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生存技能。在小學階段,計算貫穿于小學數學教學的全過程,學生計算能力的強弱與否,直接關系到他的興趣和效果。往往在每次測試中,學生做題的出錯原因最大的還是計算。學生的計算能力差,這也是歷來學生的通病,出錯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原因之一:態度不端正,粗心大意。有的學生題目抄錯,把“÷”看成“+”;有的學生書寫不端正,字跡潦草,把“6”看成“0”,把“7”寫成“1”。
原因之二:口算能力不強。特別體現在用豎式計算中,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學生試商有困難,即便試商成功了,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又有問題,只要一步計算不小心,整個計算就白費心思了。
原因之三:算理不清晰。主要體現在脫式計算中,大部分學生時常會發生這樣的錯誤:如20-16÷4,學生往往先算前面的減法得到4,再用4÷4等于1。
原因之四:定律不熟。特別是運用除法的簡便計算中,如540÷45。
針對以上問題,我是這樣做的:
1.加強口算訓練。口算練習是培養學生反應能力最好的訓練平臺。利用數學課預備鈴聲2分鐘時間,我下發了每天12題的口算訓練,由每天的數學組長負責當堂做完、批改。細水長流、堅持不懈,針對教材每一時段的內容和學生現階段計算薄弱的部分出口算題,這一訓練提高了學生口算的速度與準確率。
2.加強對比練習。利用個性作業本,出對比練習,鞏固學生對運算法則、運算性質、運算定律、計算公式等基礎知識的掌握;通過對比練習,也讓學生對簡便計算有主觀上的要求,積極主動尋找簡便計算的途徑,從而體會其中的樂趣。
3.培養良好的計算習慣。做題時要提醒學生,不能有輕視的態度,要靜下心來做每一題,要細心地看清每一個運算符號和數字,有耐心地解答每一步。同時教師還要對學生的書寫格式做指導,這對提高學生計算的正確率也有促進作用。
4.鼓勵學生在生活中要多自己計算。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現在讓學生在生活中運用計算的機會已經越來越少了,無論是購物還是游玩,已經不用我們自己來算了,但是我還是鼓勵學生能夠自己算一算。比如去超市購物,鼓勵學生把發票上的賬單再核實一遍,因為超市找錯錢的事情時有發生;還可以讓家長配合,讓學生平時多參與一些買菜、坐車、旅游等費用的計算。
計算是一個長期復雜的教學過程,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并不是靠突擊就能突圍的,這需要學生、教師和家長的三方面共同努力才能見到好的成效。但愿我們的學生能提高計算能力,為數學學習插上騰飛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