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淑玲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它不僅關系到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的形成,而且直接影響到學生認識能力和寫作能力的發展。學生能不能圍繞學習目標自主學習,能不能達成學習目標,關鍵看教師的引導是否得法,我在實際工作中摸索了一些做法,總結下來,期望與同行們交流,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心設計課前導語,一段好的導語,能起到化腐朽為神奇,把索然無味的說教變成充滿趣味的活動,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我在講授《競選州長》時,先講了馬克·吐溫的一件小事:馬克·吐溫發表了《競選州長》的小說后,一次在大街上遇到了紐約州州長霍夫曼,霍夫曼見到這位小說家極端仇視,便說:“馬克·吐溫,你知道世界上什么東西最堅固嗎?什么東西最銳利嗎?我告訴你,我防彈轎車的鋼板是最堅固的,我手槍里的子彈是最銳利的!”馬克·吐溫聽了微微一笑說:“先生,我了解的跟你不一樣啊,我說世界上最堅固、最厚實的是你的臉皮,而最銳利的呢?是你的胡須。你的臉皮那樣厚,可你的胡須居然能刺破它長出來,還不銳利嗎?”聽完這則小故事,學生們在歡笑聲中明白了馬克·吐溫的語言是多么幽默、辛辣,那么讀了《競選州長》這篇課文,就更能了解馬克·吐溫小說的幽默語言和諷刺手法,下面我們來說學習《競選州長》這一課,體會馬克·吐溫小說的幽默語言和諷刺手法。話音剛落,教室里就書聲一片。
精心創設意境,讓學生在朗讀中真實體驗。為了幫學生更快地進入角色,深入了解課文內容。我在上課之前,都會充分準備與之相適應的意境,讓學生在意境中感悟、體驗,解讀課文就變得容易多了。
注重把握學生的認知規律,循序漸進。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提出的要求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我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根據學生的不同認知水平調整學生的閱讀要求。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設計多種形式的朗讀,使學生在讀中感、讀中悟,在有層次的朗讀中不斷深化、把握感受,體會文本的思想感情,同時立足于增強語文學習的資源意識,以一篇帶多篇,發現共性,感受文本的深刻意義,激發學習語文的興趣。
充分發揮自身的朗讀優勢,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在教學中我常常忘情地范讀,給學生深刻的影響,讓他們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魅力,愛上語文。在上《橋》這篇課文時,我因范讀用情太過,竟然在全班同學面前哽咽。聲情并茂的朗讀和背誦,再加上標準的普通話,閱讀教學的效果會出人意料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