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海峰
企業家需要考慮如何與90后這個群體融合,通過一起玩耍的方式,讓他們在接觸產品的過程中認同自己。
90后,這是一個飽受爭議的標簽與群體。雖然這個標簽本身沒有明確的褒貶之意,但在某些人的墨筆下,卻總是與“壞事”關聯,從而讓我們對90后產生嚴重的誤解。然而深度與90后接觸后,你會發現他們有一些我們沒有的優點。
而且,我們不得不面對他們即將取代我們,成為中國經濟未來的中堅力量的事實,這恐怕就是所謂的宿命。正如瑪格麗特·米德《代溝》中所述的那樣“每一代都有造反的可能,蔑視老人長輩所表達的愿望,從上一代的手中奪權”。
拋開改革開放、互聯網、獨生子女等客觀因素,在90后身上我看到的是勇氣,他們有勇氣去掙脫“傳統”的束縛,忽略社會對他們的期許,去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這是70后、80后不具備的。
在很多90后的眼里,他們無憂無慮,認為“有我有世界”,Who Care?不管你是不是權威機構,他們認為自己沒有試過就不能表態,即使表態,其他90后也不見得相信,因為大多數90后都有獨立的思考能力,在他們眼里,對錯有了更深層次的見解。
在很多90后的世界里,他們不喜歡繁瑣的信息,更加習慣碎片化、即時的信息,對于那些不Care的東西,會自動過濾,這是信息爆炸的互聯網時代留給他們的技能。不僅如此,他們的消費觀也更加超前,懂得適當透支自己的“財富”,對于自己喜歡的,不惜一擲千金。
90后“有我”的表現還有很多,某種程度上這也是向往自由的一種表現。追溯這種對自由的向往,與互聯網存在著莫大的聯系。根據百度發布的《90后洞察報告》顯示(平均網齡7.5年,在線時間12小時等),大部分90后都是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原住民。而互聯網讓世界變平,90后可以通過互聯網第一時間獲取到國外的最新思想,甚至是價值觀,所以追求自由也就變得理所當然。
對于這樣的受眾群體,傳統“灌輸”的營銷方式已然失效,90后并不會聽你長篇大論的講故事。在他們的世界里,參與勝過一切、互動勝過一切、好玩勝過一切,至于品牌則變成了次要因素。哪怕你是一個小品牌,只要產品功能、質量過關,可以讓他們體驗到不一樣的感覺,90后就會選擇你。
就像百度副總裁王湛在百度世界上說的那樣:“現在我們要和90后一起愉快的玩耍”。這里的玩耍更多的是指融合,以往我們是讓受眾與我們融合,通過重復灌輸讓消費者認同我們的價值觀。而對于90后這個群體則是相反的,我們需要考慮如何與他們融合,進入他們的世界,通過一起玩耍的方式,讓他們在接觸我們產品的過程中認同我們。
這是一種思維觀念的改變,然而在抓住90后這點上,我想百度的CBG還是有獨到見解的。“CBG目標就是要給90后提供這樣的空間,不管是移動游戲還是PC游戲,不管是貼吧、視頻、音樂、閱讀、文學還是彩票,他們想玩什么就玩什么。別人說要玩轉90后,我們要跟他們一起玩,成為他們的玩伴。”王湛在百度世界上如是說。
由此可見,百度CBG是想打造一個籠絡90后的平臺。按王湛的話,CBG要做的是為90后提供“玩具”,為企業提供一個和90后溝通的全景平臺,讓企業在這里可以找到所需要的90后,并和他們一起在百度玩耍,從而完成“找到、共鳴、融合、歸屬”的品牌營銷過程。
其中“找到”對應的是精準受眾曝光,通過大數據技術找到精準受眾,在過去的3年里,這個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共鳴”對應的是興趣點,也是通過大數據技術,找到精準受眾的興趣點,然后對癥下藥引發受眾共鳴。“融合”對應的是彼此認同對方的價值觀,品牌認同用戶,讓用戶也認同品牌。“歸屬”則是關系的建立,一個百度貼吧足以。
我們要清醒的認識到,90后不同于以往任何一代人,在他們的世界里,互聯網不再是其一,而是全部,誰能抓住這個群體,就意味著抓住了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