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元勛
真正的市場對接開始了。
見證時刻來了。
遠在山東的服裝設計師曹波,早早就打開了視頻,等待著2014年9月5日上午舉行的“中國服裝關聯產業創新優秀項目”頒獎活動,這是2014中國服裝大會的一項重要議程。
隨著雄壯的音樂,生物質PTT復合彈力短纖維(舒彈絲)、力克專為時尚服裝行業開發的綜合解決方案、高檔薄型黑炭襯等10個創新項目的企業代表,從中國服裝協會會長王天凱、中國服裝協會名譽會長杜鈺洲手里接過獎牌,“中國服裝關聯產業年度優秀創新項目”出爐了。
掌聲響起。電腦前的曹波也情不自禁的鼓起掌來。
作為一個設計師,在“中國服裝關聯產業創新項目”啟動之時,他就非常關注。這源于他經常找不到合適面料的苦惱。
自然,曹波首先注意到了寧波宜科所帶來的漢麻新材料項目。這是宜科與解放軍總后勤部軍需裝備研究所技術合作的結果,目前在纖維脫膠方面已實現了突破,生產的80英支漢麻紗線可開發高檔服裝面料。
而這些面料具有提供抗菌、保健、透氣等功能,并具有節能減排優勢。
目前,雅戈爾已率先涉足漢麻民用市場,成立了品牌“漢麻世家”,在全國已開26家門店,并計劃再開設以家紡為主導的漢麻專賣店。
而宜科“賓霸”里布的原料就是從棉籽絨提取出來的再生纖維素纖維,不僅有天然纖維的環保特性,還有化學纖維的性能,由此開發的里布吸濕、防靜電,有著類似絲綢的手感,已受到很多服裝企業乃至消費者的歡迎。
同樣,海興帶來的新型生物質PTT復合彈力短纖維(舒彈絲)也富有特色。“這是生物科技和纖維技術結合的產物,”其技術服務主管鹿欽芳說,“這不僅減少了對石油等資源的依賴,還標志著一種具備氨綸彈力、棉手感的全能型纖維成功的工業化生產。”
據了解,由此開發的面料已得到了Levi's、Lee、以純等品牌商的認可,也與美國UNIFI、安徽華茂、天虹國際等企業建立了戰略關系。
這都代表著時尚產業發展的潮流。
“一手是面料,一手是工具。”曹波驚奇于自己的發現。
這次,力克喊出了做“整合技術解決方案”的口號。作為專業設計平臺,力克Kaledo為設計師提供了創作所需的可視化虛擬環境,“這能激發藝術創造力,”力克大中國區銷售經理吳斌說,還能精簡流程,優化開發周期。
而力克MODARIS瞄準了全球打版標準;Diamino會讓企業節省面料;OPTIPLAN制定了控制裁剪訂單規則;BRIO會實現高效鋪布;VECTOR是快速且智能化自動裁剪解決方案;LECTRA FASHION PLM則會對服裝生命周期進行有效管理。
這的確是一個有價值的項目名單。
曹波仿佛發現了新大陸,向生產部門推薦“ZJ-AM-5770A-410自動運模機”、“HX6800TA電腦直驅智能高速包縫機”以及“服裝個性化定制產業鏈全面數字化解決方案”;向營銷部門推薦“服裝企業自媒體與O2O平臺建設方案”以及“服裝行業O2O基礎信息化建設方案”,甚至向采購部門推薦“渤海商品交易所羽絨現貨交易平臺”。
其實,5月8日“中國服裝關聯產業創新項目”推介活動啟動后,經過兩個多月工作,共征集到符合要求的創新項目18項。
問題是,如何評價哪些項目更富有針對性、可靠性、創新性?作為用戶服裝企業最有發言權。因此,中國服裝協會決定,這些項目首先要從用戶角度進行評估。
于是,所有申報項目被按照組別整理成集冊,連同評估問卷發放給中國服裝協會的幾百家服裝會員。
這些企業專家都是業內浸淫多年的行家里手,同時由于參選項目都是近兩年產業鏈上的最新產品,正是他們急于了解的內容。
這極大調動了企業參與的積極性,調查問卷發出后,很快又帶著服裝企業的反饋紛沓而來。
當然,更為直接的則是到產業集群地走訪調研,面對面地讓服裝企業進行評估。
2014年7月15日,“中國服裝關聯產業創新項目”用戶評估會在寧波舉行,拉開了走訪集群地的序幕。
隨后,他們來到了寧波、溫州、深圳、石獅以及新塘。另外,作為沿海服裝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承接地,中原大省河南和西南重鎮重慶也被列入走訪計劃之內。
在這里,以分區評估會的方式,共邀請了150余家服裝企業對項目進行評估,從而征集到了服裝企業的一手反饋意見。
比如,溫州迪豐公司的代表和曹波一樣對漢麻產品情有獨鐘,“現在大家都在追求純天然、舒適,漢麻產品前景必定十分廣闊。”
“我們公司設備及CAD系統都是格柏的,在提高功效與產品品質方面幫助很大,”重慶三五三三泰洋服裝代表說,“但目前重慶沒有維修站點,售后人員要從上海趕過來進行維修,耗時較長。”
更多的服裝企業反映,能在第一時間接觸到這么多創新成果,實在是件幸事。
而最大范圍內與服裝行業“零距離”接觸,也為申報企業解決了一個關鍵問題:直接得到服裝企業對項目的反饋意見,可以據此指導營銷戰略的調整。
至此,中國服裝協會通過問卷調查、電話回訪、企業調研,已發動協會近700多家會員企業相關負責人,對項目進行全面評價。
最后,中國服裝協會邀請服裝行業及關聯產業專家組成專家評估組,從行業發展角度獨立對創新項目進行評估。
實際上,各個項目都是近年來富有創新的成果,各有特點和長處。
比如,嘉善圓錦公司針對國內樹脂紐扣品質檔次偏低的狀況特別聘請日本專家,終于攻克了科技難題,產品達到國際水準,而價格比國外卻優惠得多。
比如,格柏新一代智能化裁剪系統融合了格柏裁剪軟硬件系統的核心技術,富有易用性、智能性、集成性等特點,符合未來智能化發展的新方向。
再比如,上海嘉納公司積極研發的三維測體、服裝打版、靜態試衣、動態走秀為一體的定制服裝設計仿真系統,解決了人工測體數據誤差大、采集數據不足、數據不能與軟件共享等問題,從而獲得了服裝企業的歡迎。
“我們在這里給所有的18個項目做一個推廣希望服裝企業去應用,以提升企業內在效率。”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陳大鵬在2014中國服裝大會上說。
顯然,對于這次活動來說,其更大的意義在于通過服裝企業檢驗和評估的創新項目,根據服裝企業的反饋,之后利用中國服裝協會的平臺,向服裝行業進行針對性的推廣。
于是,中國服裝協會選取創新項目材料中最重要的部分,整理成《2014“中國服裝關聯產業創新項目”匯編》。
在匯編里,對18個項目進行了詳細的圖文描述。
一冊在手,“服裝企業可以對每個創新項目產品、市場等情況進行基本了解,”中國服裝協會專職副會長馮德虎說,這將增加企業對創新項目的認知,尋找適合自身企業的創新項目。
而作為年度項目,逐年的推廣積累能夠打造一個關聯產業優秀創新元素與中國服裝業界交流與溝通的平臺。
同時,針對此次參選的每一個項目,中國服裝協會根據企業問卷與走訪集群地的調查成果整理成調查報告回饋給參選企業。
“這都是會員企業的一手資料,或者根據一手資料得出的結論,對參選企業未來戰略的制定有重要參考價值。”中國服裝協會專職副會長王茁說。
顯然,這是一個互動的過程。申報企業將根據反饋意見對項目產品或服務進行調整提高,而服裝企業也把最新的需求第一時間反饋給企業。
這樣的互動,也將在下一步的推廣中繼續。
據介紹,接下來將是本活動為期一年的后續推介過程。
中國服裝協會將利用協會平臺和相關活動,系統而全面地向服裝企業推廣介紹。同時,還根據參與企業的需求,將采取與地方協會合作等方式,舉辦形式多樣的行業交流活動,搭建產業鏈合作多功能平臺。
真正的市場對接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