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豪
初心,逼格,大規模人的連接,是眾籌玩家必備的基本能力。
青樓算是最早的眾籌嗎?姑娘把自己的青春和才華賣給公子王孫等,而不是特定的某一個人,可能吧,但是我們知道互聯網時代的Crowdfunding(眾籌)一詞,本源上和Crowdsourcing(眾包)一樣,特指因為互聯網而產生并在互聯網運行的網絡行為。
羅伯特·卡沃利(Roberto Cavalli)是時裝界、藝術界,現在更擴展到香水界標新立異的獨創者。他講過,“多余就是成功。”這種多余,他強調的是一種極致且驚艷的打扮。這也成就了他成為時尚的先驅者和創造者,并能夠準確無誤地把握潮流。他在創作中,總是強調和表現野性的、充滿欲望的女性。而野性和欲望,也恰如其分地表達并描繪了眾籌的特質。
今日中國的眾籌如同一個野孩子,而領養這個孩子的領養人的目的也不一而足,有一捧苦心的,也有居心叵測的,正所謂,輾轉徘徊在青云之志和青樓之間。
眾籌之野
眾籌的根本目的其實是為了擴大籌資渠道和投資人群。它站在互聯網時代,運用互聯網思維注入多種感性元素,諸如青春、夢想、意義等,為的就是實現籌來的內容可以最大化的“不負責任”。
在眾籌的中國式定義中,我們還可以看到它區別于非法集資的地方在于,“所有的項目不能夠以股權或是資金作為回報,項目發起人更不能向支持者許諾任何資金上的收益,必須是以實物、服務或者媒體內容等作為回報,對一個項目的支持屬于購買行為,而不是投資行為。”眾籌非常小心謹慎地為自己存在于世立下“分別心”。
2014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上,李克強總理吹響創業“集結號”,他強調三點:“降低企業準入門檻,放松審批管制;最大的支持就是減稅;降低創業融資門檻與融資成本。”前兩項都在表明,政府越來越放開胸懷支持民間工商業的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即便如今眾籌和非法集資仍然“糾纏不清”,但政府已經在選擇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畢竟眾籌界里還沒有出現可憐的吳英式人物。而后一項更是凸顯了政府加大金融市場自由化的決心。
于是,眾籌被政府“默許”為降低創業融資門檻與融資成本的一種方式,畢竟眾籌真的很簡單、方便、時效。
如此“野環境”造就了眾籌方式的迅速蔓延。今天我們可以看到,帶有投資性質的股權和債權模式的眾籌已經暗潮洶涌,誕生了諸如拍拍貸、人人貸、天使匯、大家投等平臺。眾籌猶如一個含苞待放的姑娘,風情萬種。
迪奧前首席設計師約翰·加利亞諾(John Galliano)說,“所謂有型,就是穿著晚禮服去吃麥當勞,穿著高跟鞋去踢足球。”眾籌同樣因野而型,無法定義,甚至亂七八糟。也因此,眾籌的“丑聞”從來沒有斷過。
近日,中國銀監會原主席劉明康指出,“金融危機將會再次發生,170多家眾籌跑路。”這當然是對眾籌的一種炮轟。但敢問,金融危機來了,只有玩眾籌的會跑路嗎?這些年來沿海城市做實體經濟的老板,跑掉的也不在少數。
跑,本身就是下策,逼到不行誰都會跑,這也是“人之常情”。
眾籌之欲
早在一年前,時尚服飾創業公司Everlane借助眾籌決定是否進行國際擴張。我們看到,國外的眾籌不僅能幫助個人實現小夢想,還能幫助企業完成高額融資,而這原本是只有找VC機構才可以做的事情。
無獨有偶,從2012年7月開始用跨界&混搭方式在北京CBD賣煎餅果子的赫暢,也在日前吸納了十幾位投資人,并以8億的估值完成了“眾籌模式”A輪融資。可以大膽想象,這將會成為一種風潮,也可以稱之為VC領域的顛覆式創新。
再說一些普遍的眾籌案例:設計師在Cut on Your Bias上發布創意產品,用戶瀏覽之后,可以進行定制并對他們最喜歡的產品進行投票。最受歡迎的產品將會被投產,同時之前投票給冠軍的用戶可以享受25%的折扣優惠;香港推出的一家時尚設計的眾籌平臺ZAOZAO,使時裝設計師可以在網站上發布自己的作品并能從時尚愛好者那里獲得用于生產的集資;ZIIBRA允許藝術家上傳近期將要發布的歌曲,進行預售,參與其中的人數越多,售價越低,此舉旨在激勵用戶共享他們所買的唱片。林林種種,都是不同欲望的不同表達。
設計師阿瑟丁·阿拉亞(Azzedine Alaa)說:“時尚將永遠持續下去,一直存在著。在每個時代,時尚都會以它特有的方式存在著。我生活在當下。去了解過去的歷史固然很有趣,但是你必須生活在當下。”當下,眾籌已經四處擴散,籌利、籌名、籌勢,各取所需,務求極致。
近日更有新聞報道稱,河北IT青年試水“眾籌農業”建“社交農場”。看來眾籌的機體已經擁抱了第一產業,這將為農業注入新的能量,實現新雜交。
眾籌之人
3W咖啡采用眾籌中的獎勵模式,向社會公眾進行資金募集。因為3W股東招募時,恰逢微博的爆發式增長期,很多知名人士熱衷于玩微博,很快3W咖啡就匯集了一大幫知名投資人、創業者、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其中包括沈南鵬、徐小平、曾李青等數百位知名人士,股東陣容堪稱華麗。
在媒體的推波助瀾下,短短幾年,3W創始人許單單就這樣塑造出了一個知名的跨界品牌,開創了咖啡館的創新,完美演繹了眾籌模式。如果以結果作為實證的依據,許單單無疑是眾籌模式下的靠譜之人。他的眾籌項目至少讓所有參與者都臉上有光。
而劉強東的京東圖書發起的捐贈式眾籌——“為貧困山區孩子捐一本詞典”,所募集金額也完全超過了預期。借助眾籌,京東圖書不僅突出了這一新興模式旺盛的生命力,也為公益事業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貢獻。教育是促進國家發展最重要的問題,京東圖書從自己的立場出發,為解決山區孩子的教育問題提供了最佳的幫助方案,為京東公益事業的開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這,是眾籌的效果。
當然,失敗的案例也很多。眾籌初長成,很多機制還沒有完善,創新者和資助者的關系還不清晰。資助者扮演著慈善家、投資者和客戶的角色。當承諾的回報無法如期實現時,資助者會感到不滿。于是眾籌,與眾酬、重仇之間也可以劃等號。
例如,Diaspora是由4名大學生提出的一個項目,目的是開發可替代Facebook的開放社交網絡。Diaspora最初的籌資目標是1萬美元,但最終有6500人參與了投資,投資額達到20萬美元。然而,3年之后,他們仍未能發布Diaspora的公開版本,并將代碼交給了愿意繼續從事這一工作的人。
顯而易見,人人眾籌的年代尚未到來,而初心,逼格,大規模人的連接,是眾籌玩家必備的基本能力。著名時裝設計師馬克·雅可布(Marc Jacobs)說過,“我一點也不覺得衣服有什么性感的地方。人,才是性感的。”的確如此,眾籌也概莫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