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美芬
(云南省元陽縣林業局,云南 元陽662400)
隨著農村經濟發展和國家建設新農村投入不斷增加,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也發生著重大改變,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保護和開發需要抉擇,人們更多地選擇保護。在哈尼梯田的保護中,應該把森林生態的保護放在首位,在保護形勢中,農村能源建設也是保護森林資源,應改善生態環境的重要手段,加快核心區周邊農村能源建設步伐,調整農村用能結構,降低直接采伐森林攫取生活燃料用能方式,真正現實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元陽縣位于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南部,東經102°27′~103°13′,北緯22°49′~23°19′之間,東南與金平縣接壤,西南與綠春縣為界,西與紅河縣相鄰,北與建水、個舊兩縣隔河相望。南北寬54km,東西長79km,國土總面積2189.88km2。全縣共轄14個鄉鎮、132個村委會、4個社區、1185個村民小組。
據元陽縣統計局《元陽縣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統計提要》(2013年)數據,元陽全縣總人口440380人,人口密度172人/km2。居住著哈尼族、彝族、傣、漢、苗、瑤、壯等7種民族,少數民族人口391636人,占總人口的88.9%。
縣內國民生產總值(可比價)292663萬元。工農業總產值(現行當年價)28999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776元,農民人均口糧374kg,農村經濟總收入220240萬元,農村經濟凈收入137276萬元。
由于農業耕作條件差,工業落后,導致經濟發展滯后,形成了集邊疆、民族、山區、貧困四位一體的典型的邊疆特困縣。
元陽哈尼梯田核心區主要有3大景區:壩達景區包括箐口、全福莊、麻栗寨、主魯等連片14000多畝的梯田,老虎嘴景區包括勐品、硐浦、阿勐控、保山寨等近6000畝梯田,多依樹景區包括多依樹、愛春、大瓦遮等連片上萬畝梯田。高山上的412905hm2森林,提供著核心區人民的生活用水和農田灌溉用水,哈尼梯田呈現出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構”的良性農業生態系統(表1)。
哈尼梯田保護應該按照“保護優先、合理開發、永續利用、保護與開發并舉”的原則,切實加強“森林、村寨、梯田、水系”生態系統的保護。梯田的保護,除了梯田傳統耕作方式、民居建筑、民俗禮儀的保護外,重點在于森林資源的保護,它給梯田灌溉提供源源不斷的水源,哈尼梯田水源涵養林的保護至關重要。開展以沼氣、節柴改灶、推廣太陽能熱水器等農村能源建設,是減少薪柴消耗、保護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的最有力的手段之一,為此元陽縣政府在新街鎮、攀枝花2個鄉鎮哈尼梯田核心區及周邊村寨,實施建設農村戶用沼氣池4772口,節柴改灶2210戶,推廣太陽能熱水器1363臺,6205m2。表2為核心區農村能源建設現狀。
每口沼氣池年節約薪柴2.5t,4772口沼氣池年節約薪柴11180t;每口沼氣池年節省電168kW·h,年節省電1672944kW·h;每戶節能改灶年節省薪柴1t,2210眼節能改灶年節約薪柴2210t;每平方米太陽能年可節約薪柴0.2t,1363臺太陽能熱水器3405m2,年節約薪柴681t;合計每年節約薪柴14071t。可保護10993畝薪炭林免遭砍伐(云南省紅河州薪炭林蓄積量每畝1.6m3,每噸1.25m3)。通過農村能源建設,有效地抑制了哈尼梯田水源涵養林的亂砍亂伐現象,有效地降低能源性消耗在森林資源消耗中的比例,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森林的蓄積量,降低了因森林覆蓋率下降而引起的水土流失,生態環境得到了明顯的好轉。

表1 元陽縣哈尼梯田核心區各類土地面積統計 單位:hm2

表2 元陽縣哈尼梯田核心區農村能源建設情況統計 單位:戶、人、口、眼、臺
哈尼梯田核心區周邊村寨,實施完成農村戶用沼氣池4772口,節柴改灶2210戶,推廣太陽能熱水器1363臺。核心區有7250戶家庭37526人口,祭祀、喬遷、婚慶設宴及民族傳統節日活動頻繁,已實施的農村能源項目,規模小,分布不均勻,難以滿足日常生活用能需求,生活用能對哈尼梯田周邊森林資源的消耗依然存在。
紅河哈尼梯田申遺成功,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大,在哈尼梯田核心區村寨,實施少數民族房屋仿古式“美麗家園”建設,人畜分離式集中養殖建設模式,有的發出:“太陽能熱水器的顏色,與房屋和梯田自然景觀不協調,禁止安裝”的聲音。對農村能源推進及成果保存難度日趨凸現,據元陽縣農村能源工作站2014年12月統計,哈尼梯田核心區周邊村寨有260戶沼氣池報廢。其中:因打造民俗文化村,新街鎮土鍋寨村委會箐口村65戶沼氣池報廢。實施梯田核心區哈尼蘑菇房改造,新街鎮多依樹村委會普高寨20戶沼氣池報廢;實施“美麗家園”行動計劃,攀枝花鄉保山寨村委會攀枝花哈尼寨15戶沼氣池報廢;其它衛生道路、房屋拆除重建等造成160戶沼氣池報廢。
元陽縣沼氣建設經歷了竹編沼氣、石砌沼氣、連環形沼氣、鋼模澆灌沼氣等,并且各個時間所投入的資金也不等,導致了建池標準不一樣,產氣率不一樣,三結合率很低。建一口6m3的戶用沼氣池需投入4500元,國家補助2300元,其余部分是農戶自籌,而農村經濟基礎還比較薄弱,嚴重制約了農村能源建設的發展。
勞動力市場由農村向城市轉移,農戶家里只剩老人和小孩,沒有養殖能力趨于廢棄的池子逐年增加,有的沼氣用戶中,缺乏必要的管理知識,沼氣的利用一般局限在點燈做飯上。
對該地區的沼氣建設必要性和需求進行分析和調查,然后向上級部門進行匯報,爭取獲得國家的資金支持。實施農村能源生態示范村,即從單一的每一戶農戶的農村能源沼氣建設或改灶建設,向多元化的農村能源沼氣—改灶—太陽能建設合為一體的模式發展,在農村每一戶農戶建成集農村能源建設沼氣、改灶、太陽能多項能源互補的農村能源建設模式,實現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哈尼梯田周邊村寨沼氣建設長達19年之久,部分沼氣由于年久失修,加之許多農戶外出打工,缺少管理,趨于廢棄的池子逐年增加,目前病舊沼氣池改造項目已經納入了財政補貼,應該依托財政補貼,以哈尼梯田核心區周邊為重點進行改造,提高沼氣池使用壽命。
建立縣、鄉、村一體化的服務網絡,以鄉村服務網點為重點,以縣級服務站為支撐,為農戶提供優質、規范、高效、安全的服務為宗旨,因地制宜地推廣協會領辦、個體承包、企業運營、股份合作等多種服務模式,拓展服務范圍,提高服務質量。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步由政府扶持向民營化轉變,從而形成以民養民、自發、健康的農村能源服務體系。
結合當地環境條件和地里位置以及種養殖業發展狀況,從沼氣的基礎知識、農村戶用沼氣池的科學管理、農村戶用沼氣池的安全利用、灶具管線常見故障的排除和維修、沼氣的綜合利用技術等向沼氣用戶進行全面培訓,使沼氣用戶通過沼渣、沼液的綜合利用技術的學習,邊少量實驗邊總結,然后主動應用于實際生產中,一方面節省購買農藥化肥資金,一方面改善農業生態環境,讓沼氣產業在發展種養殖業中增加收入。
綜上所述,哈尼梯田核心區森林資源保護,需要政府及核心區7250戶家庭37526人口共同參與,增加資金投入,加快核心區周邊農村能源建設步伐,調整用能結構,降低直接采伐森林攫取生活燃料用能方式。應及早對該地區進行生態修復,改善居住條件,真正現實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1]農業部人事勞動司.農業職業技能培訓教材編審委員會沼氣生產工(上冊)[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4.
[2]云南省林業廳.云南省農村能源建設管理辦法[R].昆明:云南省林業廳,2011.
[3]夏國俊.農村能源開發建設與標準規范實用手冊[J].北京:北大方正電子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