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曉瑾,殷曉松,王一竹
(云南省環境科學研究院,云南昆明650034)
濕地水資源保護不僅與水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有著緊密的聯系,還與我國現階段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的達成有著較高的契合度。云南省安寧市人均水資源占有量極低,僅占云南省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的1/6,水資源存儲主要依賴螳螂川。水量對于降雨期依賴比較嚴重,尤其是雨洪時期,是安寧市水資源的重要來源渠道。但是從水質來看,雨洪時期水質較差,污染情況十分嚴重,無法直接利用。安寧市車木河水庫屬于工業用與民用水結合建設的一項綜合性水庫,同時也為農業用水方面提供了一定的便利。
從水源地徑流面積來看,車木河水源地徑流覆蓋面在250 km2左右,涵蓋了安寧市八街鎮3個村落以及晉寧縣下屬個村委會,人口總量在12 000余人左右,其中務農人員比例超過了90%,當地居民人均收入僅2 200元。近年來,車木河流域人口增長迅猛,人均水資源占有比例下滑嚴重,而且人為生活垃圾造成的水資源污染也在不斷加劇,對車木河水源地水資源質量造成了極大的破壞。
安寧市車木河流域成立了水源地保護區管理處,制定了一系列的生態環境保護法,如《雙河磨南德水源林保護區管理辦法》、《安寧市車木河飲用水源地規劃》、《安寧市車木河水庫管理保護實施辦法》等多項規章制度,為構建健全的車木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法律體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安寧市車木河水源地實施了多項生態環境保護工程,包括小流域綜合治理、生態修復等工程,實現了車木河水源地保護林覆蓋率超過50%,其中灌木林覆蓋率高達25%。近年來,云南省安寧市市政府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的資金投入,植樹造林工作每年都在如火如荼的開展,為安寧市車木河水源地環境保護項目的良好實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造成車木河水源地水質污染的主要因素與周邊村落生活污水的排放、生活垃圾的隨意丟棄、農田化學肥料灌溉后徑流污染、固體廢料污染以及畜牧養殖業污染有著極大的關系。就車木河水源地污染情況來看,畜牧養殖業污染所占比重最大,據相關統計表明,畜牧養殖業對車木河水源地水質影響的比例占污染總量的60%以上。其次,農田化學肥料灌溉后徑流污染以及生活垃圾、污水造成的水質污染所占比例在17%左右,其他污染造成的水質惡化所占比例在6%左右。
在實施新能源建設前,車木河水源地區燒柴量約為5 000 t/年,大量的燃料消耗,不僅對當地林木業造成了巨大的破壞,同時也產生了大量的污染物影響當地生態環境保護。實施新能源產業建設后,車木河水源地區燒柴量得到了明顯的降低,燒柴量僅為原先的2/5左右。
環境效益是本項目最主要的效益,包括污染物負荷削減、水質改善、生態效益以及水土保持效益等。通過濕地自然凈化技術,能大大降低車木河污染物的入庫量,整個項目的實施將顯示出良好的環境效益,提高水庫區域水土保持功效,防止土壤侵蝕,減少河口淤積;優化生物群落結構,從而增加車木河水庫區域生物多樣性,環境效益突出。
濕地具有很強的降解污染的功能。濕地植物、微生物等通過物理過濾、生物吸收以及化學合成、分解等,將車木河上流排入的面源污染吸收和轉化,并能有效控制流域內農戶由于使用農藥、化肥不當等造成的面源污染,使流入水庫的水體得到凈化。濕地植物帶能使大量的低等水生生物得到繁殖,為魚類和鳥類提供豐富的食物來源,有利于構建庫區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
本項目的實施所產生的環境效益具體如下:每年污染物削減量分別為CODcr 197.1 t/年、BOD587.6 t/年、SS1303 t/年、TN 16.4 t/年、TP 5.5 t/年;攔截垃圾 40 t/年,收獲植物2 000~4 000 t/年,阻止泥砂直接進入水庫2.7萬t。濕地工程削減量與車木河總入庫污染負荷比例見表1。

表1 濕地工程削減量與車木河總入庫污染負荷比例
濕地以其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及多彩的生態景觀效果而著稱,能為人類提供聚集場所、娛樂場所、科研和教育場所。長期以來,濕地由于其特有的資源優勢和環境優勢,一直以來是人類理想的居住場所。濕地具有自然觀光、旅游、娛樂等方面的功能,中國有許多重要的旅游風景區都分布在濕地地區。本項目的實施主要是保護水源地,但也可以作為教育基地,使游人在參觀中直接感受環境對于人類的重要性,了解和學習濕地的相關知識,起到普及環保意識的效用。同時使區域內的人民群眾切身體會到環境改善帶來的利益,潛移默化中喚醒和更新環境保護觀念,有助于區域內人民群眾環保意識的提高。
濕地具有很強的降解污染的功能。濕地植物、微生物等通過物理過濾、生物吸收以及化學合成、分解等,將招壩小河上流排入的面源污染吸收和轉化,并能有效控制流域內農戶由于使用農藥、化肥不當等造成的面源污染,使流入水庫的水體得到凈化。濕地植物帶能使大量的低等水生生物得到繁殖,為魚類和鳥類提供豐富的食物來源,有利于構建庫區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
4.2.1 強化環境管理能力與監察隊伍建設
相關部門需要進一步強化環境管理能力以及監察隊伍建設,尤其是針對現階段濕地保護監察隊伍執法能力較為薄弱的問題,需要相關部門不斷強化監察力度。同時,濕地保護工作者也需要更多的進行信息的交流,開展更多的培訓工作,既能夠提升監察隊伍的整體素質,也能夠使其更好的開展日常執法工作,為我國濕地保護奠定堅實的基礎。
4.2.2 實施生態建設工程
利用生態工程建設實現濕地保護的目的,是未來濕地保護工作的主要方向。生態工程的建設,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防治水土流失,保護水源地水質。大力推行植樹造林項目,涵養水源。另外,在原有的基礎上推行退耕還林項目,將水源地周邊耕種區域更多的改造為綠化帶,既能夠起到涵養水源的作用,也能夠降低畜牧養殖業對于水質的破壞。
4.2.3 農村污染源的控制與管理
由于車木河水源地周邊村落較多,居民生活污染造成的水質下降較為嚴重。因此,可以采用開渠截污的方式,避免生活垃圾、污水流入水源地。除此之外,對于較為接近水源地的村落,可以考慮整體搬遷。
環保項目的實施不僅能削減入庫污染物、改善入庫河流水質,而且能建立河口區良性濕地生態系統,恢復動植物良好生境,建立穩定的生態群落結構,美化水庫景觀,因此,項目的建設是非常必要而緊迫的。
[1]毛德華.定量評價人類活動對東北地區沼澤濕地植被NPP的影響[D].長春: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2014.
[2]王昌海,崔麗娟,馬牧源,等.濕地資源保護經濟學分析——以北京野鴨湖濕地為例[J].生態學報,2012(17):5337~5344.
[3]張翼然.基于效益轉換的中國湖沼濕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估算[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14.
[4]王曉霞,吳 健.濕地水資源保護實證研究[J].管理世界,2011(8):57~65.
[5]方 芳.城市濕地公園景觀規劃初探[D].鄭州:河南農業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