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賓簡介:杜萍,2002年畢業于蘭州大學大氣科學系,獲博士學位,隨后赴加拿大繼續博士后工作,現就職于加拿大國家氣象局。
和平常一樣,我準時來到辦公室,打開電腦,開始新一天的工作。
上午,我要把“觀測資料誤差對天氣預報的影響”這個方法寫入計算機程序,并編譯這個程序,使其正常運行,然后用其他軟件分析運行結果,通過分析結果決定是否需要調整程序。“觀測資料誤差對天氣預報的影響”是我最近完成的課題。下午,我需要再翻閱一些文獻,檢查文獻中的理論是否和我通過實踐驗證所得到的相符。
關于氣象工作者,多數人比較熟知的形象是從百葉箱里讀取氣溫數據的氣象觀測員,以及電視上每天定點站在一張云圖前面給大家播報天氣情況的氣象播報員;而天氣預報,對一般大眾來講,那就是氣象播報員所播報的:刮風、下雨、下雪等。事實上,如何從氣象觀測數據中分析并得到可靠的天氣預報,這才是整個氣象工作的核心。和民間的“看云識天氣”不同,如今天氣預報主要是數值天氣預報,預報員的主要工作是立足于一組有著物理意義的數學方程式,用一些數值方法將這些方程式分解,然后用計算機語言寫出來,利用計算機技術來計算下一時刻的跟天氣有關的溫度、云量、風等。
和上述人員的工作有所不同,作為一個研究人員,我不直接參與氣象觀測和氣象預報,而主要研究如何利用觀測資料提高天氣預報的質量,這是一個非常重要,也很有意義的話題。目前,我的具體工作是負責天氣預報的數據同化模式。
因為數據同化的方法也有好幾種,而且在不斷地改進和提高。我的任務就是要把一些世界上比較先進的方法用到我們的數據同化模式中,和我們目前的方法做比較,尋求更好的方法。所以一般來講我每天會寫一些計算機程序,主要采用Fortran語言編寫,然后運行這些程序來分析結果。當然,我還需要閱讀大量的參考文獻,結合所得到的結果驗證所用的方法是否達到了預期的結果。一般情況下,我會在上午編寫程序,因為每一個程序運行的時候需要一些時間去完成,在等待的過程中(一般是下午),我一般會做一些有利于理論知識提高的工作。我的工作充滿了挑戰,因為里面涉及數學、物理和計算機知識,但我很喜歡我的工作。
求學小貼士:全國只有為數不多的高校開設大氣科學專業,如北京大學、蘭州大學、中山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原南京氣象學院)、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原成都氣象學院)、廣東海洋大學等,一些農業院校還設有應用氣象專業。該專業看似冷門,但由于開設院校少,專業性強,因此只要正常畢業,畢業生一般能保證到氣象局、機場(空管局)等單位對口就業,從事天氣預報和理論分析工作。此外,該專業考研的競爭不大,畢業生讀研的比例相對較高。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該專業在學習和工作中,都需要用到大量的數學、物理知識,數理基礎不好或者不感興趣的同學不建議報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