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中外對寵物的態度,我們就能看出這一點。國內帶“狗”字和“貓”字的成語或短語多數為貶義詞,如“狗眼看人低”、“看門狗”等,而國外凡帶有“狗”字和“貓”字的俗語基本全是褒義,當國外夸一位年輕人聰明,會說“a clever dog”。
正是在這種文化的影響下,國外寵物業發展健康而穩定。
1 對寵物的規范和立法特別完善
國外與寵物相關的行業協會的自律性非常高,國外關于寵物的立法已經完善到要養寵物,飼養人要參加考核和培訓的地步,政府還要考察飼養人的經濟實力和具不具備養寵物的常識等資格后,才可以飼養。
2 國外寵物行業的業態成熟
從上游寵物食品和用品的生產,到中間環節寵物的銷售,再到下游為寵物提供的各種服務,行業高度細分。政府還設定了寵物行業準入門檻,如開設一家寵物的美容服務機構,必須拿到寵物美容的從業資格,對企業注冊資本也有嚴格的要求。
3 產業鏈條還穿插了一些提升寵物品質的產業環節
歐美自19世紀中期就開始商業化運作犬展,且把其當做一種產業去操作。由比賽又衍生出諸多相關產業,同時拿到名次本身對犬只來說就是一種身價的提高。
4 寵物保險在國外很常見
種類完善豐富,一種是為寵物本身上的保險,主要針對寵物的疾病、意外等,還有一種類似于國內車險的擔責險,針對寵物傷害到人或別的寵物而投的保險。
5 出現寵物的心理醫生
當寵物精神上出現問題時,可以帶寵物去看心理醫生,經過心理醫生的一番調教,寵物的精神狀況就會恢復正常。
從傳統的寵物文化到飼養人的經濟基礎再到政府對行業的引導和規范,國外都走在了前列,隨著國內寵物行業的快速發展,寵物店將是第一批和國際接軌合作的對象之一,未來發展前景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