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秋鴦
摘 要:民事權利的救濟之中,私力救濟有其相當的作用,雖然長久以來公力救濟為人們所強調,但是在現實生活之中私力救濟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私力救濟因為其糾紛解決機制的先天缺陷,具有相當的局限性。私力救濟合法行使的要求包括其只能在公力救濟力所不及、不違反法律、不與公力救濟相沖突的情況下適用。
關鍵詞:私力救濟;公力救濟;合法性
一、民事權利私力救濟的局限
私力救濟在具有其靈活性的優勢的同時也具有自身的局限性和弊端。首先因為私力救濟缺乏外在力量的約束和控制,在實體權利和程序公正層面缺乏相應的制度保障,而使得當事人的權利義務的行使由當事人主體的力量決定而脫離了權利義務本身。這容易造成救濟中出現不公平現象和非正義結果。其次,私立救濟常常非但沒有解決糾紛,反而成為糾紛升級的緣由,因而具有不徹底性。雖然私力救濟的成本較低,但是因為其不徹底性造成了社會資源尤其是寶貴的司法資源的進一步浪費。最后,私立救濟因為當事人主導的屬性較強,在矛盾激化的時候會成為社會不良風氣的助推器,諸如偵探公司侵犯他人隱私以維權、要債公司通過侵犯債務人人身權利以達成其收款目的等等。這一部分的私立救濟其實是游離于法治建設之外的。
二、私力救濟合法行使的途徑
因為其局限性的所在,所以民事權利的私力救濟必須有相應的限制。如果私力救濟的行為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權益就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筆者認為私力救濟要合法行使必須遵循以下幾點:
(一)私力救濟之前提。私力救濟不應和公力救濟相沖突,而應以公力救濟無法適用或者不能及時適用為其前提。換言之,私力救濟僅僅是公力救濟的補充。私力救濟中的自助和臨時性的行為皆因國家公權力無法及時應對,特別地,在自助行為中,行為人必須及時請求國家機關予以協助,集中體現了現代法治國家對濫用私力救濟的防范態度。
(二)私力救濟應之合法性。在法治社會,私力救濟應具有合法性,即為法律所承認,但各國在私力救濟方面,無論是在救濟方式還是構成要件上都有所不同。大多數國家都把請求、自助、自衛行為作為法定的私力救濟方式,并規定了構成要件。請求是指當權利受到侵害時,有關當事人得以直接向侵害人要求排除妨害、消除危險或賠償損失的救濟方式。自助行為指為保護自己之權利,而對他人之自由或財產施以拘束或毀損之行為。自衛行為包括正當防衛和緊急避險。
在行使私力救濟的過程中,其采取的措施方法及后果都必須符合法律,這是私力救濟的基礎。無論私力救濟的方式如何發展,其最終的效果都要由法律來進行評價,換言之正當防衛、緊急避險、自助是否超出必要限度或是否存在重大過錯最終的成立與否要取決于國家公權力機關。私力救濟當然地不能和公力救濟相沖突,這是與私力救濟本身就是公權力運用的補充有關。只要是公權力運用的范疇則必須完全地排斥私力救濟的使用。相反的一個方面就是私力救濟的濫用,那是將私力救濟的作用范圍無限制地擴大的結果,不僅公民濫用私權利會破壞法律的權威,這對于私力救濟本身的價值的體現也有負面的效用。私力救濟僅在這樣一個范疇內應該被與以使用:即超越公力救濟范疇之外,不能被公力救濟所保護的那部分當事人權益收到侵犯的時候,私力救濟不能也不應超越這樣一個范疇。
(三)私力救濟與公序良俗。通過私力救濟如果損害了公序良俗則意味著通過損害一個法益來保護另一個受損的法益,這是為法律所不能容忍的。同時,對于私力救濟何時何地在何種情況下是否符合了公序良俗,則一方面要依據法律的基本規定,另一方面則需要對私力救濟的具體情況進行判斷。無論如何,私力救濟只能在公序良俗的指引下發揮其作用,諸如商場搜身等等既不符合法律規定,又違反公序良俗的救濟方式,是為正當的私力救濟所不容的。
(四)私力救濟不應有重大過錯。私力救濟如不允許過錯,則當事人采取私力救濟的成本則會驟增,這無疑削弱了私力救濟相較于公力救濟的優勢。同時因為私力救濟的行使一般處于事態緊急的情況下,所以嚴格要求當事人沒有任何過錯是過于嚴苛的。因此,對于私力救濟應該只要求沒有重大過錯。重大過錯即在當私力救濟顯得必要而公力救濟所不能及的時候,當事人采取了過激的行為致使他人人身財產遭受重大損失,往往這種損失必當事人所維護的法益還要更大。這里的重大過失需要在具體的語境內才能正確衡量,即私立救濟超過了其必要程度的范疇。
三、結語
私力救濟是補充公力救濟的重要手段,但同時具有相當的局限性。私力救濟合法行使的途徑必須依照法治之框架,同時遵循公序良俗,且不得有重大過失。
參考文獻:
[1] 李海菁. 試論私力救濟的限度[J]. 科技信息, 2010, (13):114-114.
[2] 沃耘. 民事私力救濟的邊界及其制度重建[J]. 中國法學, 2013,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