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春朋 (青島港灣職業技術學院,山東 青島 266404)
淺談運用節點法對電控線路的定量分析
玄春朋
(青島港灣職業技術學院,山東青島266404)
在電工實訓中,嘗試探討運用節點配線法,根據電控節點定律,對電控線路進行定量分析,理順配線思路,達到清晰、準確配線,避免在配線中多接或少接,產生錯線的目的。
電控節點;節點定律;合并同類型;先連后引
在電工實訓中,依照電控原理圖實現電器配線,是一項基操作技能。對于簡單的電控線路,配線難度不大,但對于稍微復雜一點的電控線路,如兩臺電機的順序啟動逆序啟停,星三角降壓啟動等原理圖中,由于控制要求多,用到的電器多,分布的電控節點也會增多。如果沒有一個清晰的思路作為指導,就會多接或少接,出現接錯線情況。而通過運用節點法,對電控線路進行定量分析,不僅可以做到正確而迅捷的的配線,而且能提高接線效率。
為了實現對電控電路的定量分析,先作以下幾點說明:
2.1 電控節點定義
在識別不規范的電控電路的時侯,不論導線有多長,有多少個低壓電器觸點或線圈觸點發生相互連接,只要其間沒有電器觸點及線圈觸點等,這線相互連接的導線就可以看成是一個電控節點。
2.2端子排
實現按鈕和電控盤之間的連接,在電氣原理圖中有按鈕和其它電器相連的地方需要標注端子排號。
2.3節點定律
合并同類型:對于位于同一個節點中相連的觸點,首先,要實現同類項的觸點相連,如KM和KM相連,SB和SB相連。其次,若沒有相同名稱相連的,要實現位于同一個盤內的觸點相連,如有KM,FR和SB,要首先實現KM和FR相連,最后再和SB連。
2.4先連后引
在電控盤和按扭之間的連接需要通過端子排實現連接。在配線中,要做到先合并同類型后,再往端子排處引,電控盤的引出的線接到端子排的上方,按扭引出的線接到端子排的下方。
2.5器件走線方向
為了以后維修的檢查方便,按照觸點上進下處,線圈觸點左近右出原則進行配線。電器及線圈觸點有數字標注的,規定單數為進端,雙數為出端。
舉例,圖1是兩臺電機順序啟動控制電路原理圖,按照電控節點定義方法,序號1~7為節點號;按照端子排在電路中的作用,實點標注為需要外接端子的排五個位置,依次標注為X1,X2,X3,X4,X5,如圖1所示。配線定量分析如下:
在節點1,只有熔斷器FU1(下)和熱繼電器常閉觸點FR(上)兩個點,按照節點定律,需要一根線,用符號表示為:FU(下)——FR(上);
在節點2,除熱繼電器FR常閉觸點(下),接觸器KM 21常開觸點(上)和按鈕SB1(左)外,還隱含端子排X1,四個點,按照節點定律,需要3根線,再按照合并同類型,先連后引的原則,配線用符號表示為:
先連FR(下)——KM 21(上),
后引KM 21(上)——X 1(上),SB1常閉(左)——X 1(下);
在節點3,除接觸器KM 21常開觸點(下),接觸器KM 1常開觸點(上),常閉按鈕SB1(右)和常開按鈕SB2(左)外,還隱含端子排X2,五個點,按照節點定律,需要4根線,再按照合并同類型,先連后引的原則,配線用符號表示為:
先連KM 21(下)——KM 1(上),SB1常閉(右)——SB2常開(左)后引KM 1(上)——X2(上),SB1常閉(右)——X2(下);
在節點4,除接觸器KM 1常開觸點(下),接觸器KM 1線圈(左),常開按鈕SB2(右)和常閉按鈕SB2(左)外,還隱含端子排X 3,五個點,按照節點定律,需要4根線,再按照合并同類型,先連后引的原則,配線用符號表示為:
先連KM 1常開(下)——KM 1線圈(左),SB2常開(右)——SB2常閉(左)
后引KM 1常開(下)——X3(上),SB2常開(右)——X3(下);
在節點5,除接觸器KM 22常開觸點上,常閉按鈕SB2右和常開按鈕SB3左外,還隱含端子排X 4,四個點,按照節點定律,需要3根線,再按照合并同類型,先連后引的原則,配線用符號表示為:
先連SB2常閉(右)——SB3常開(左)
后引KM 22常開(上)——X4(上),SB2常閉(右)——X4(下);
在節點6,除接觸器KM 22常開觸點下,KM 2線圈左和常開按鈕SB3右外,還隱含端子排X5,四個點,按照節點定律,需要3根線,再按照合并同類型,先連后引的原則,配線用符號表示為:
先連KM 22常開(下)——KM 2線圈(左)
后引KM 22常開(下)——X 5(上),SB3常開(右)——X 5(下);
在節點7,分布接觸器KM 1線圈(右)和KM 2線圈(右)及FU2(下)三個點,按照節點定律,需要2根線,因此處無按鈕,也不再需要端子排,配線用符號表示為:
KM 1線圈(右)——KM 2線圈(右),KM 1線圈(右)——FU2(下);
通過運用節點法對電控線路的定量分析,我們清楚知道了在這個電路中,共用到了20根線。其中節點1處1根,2處3根,3處4根,4處4根,5處3根,6處3根,7處2根。再按照導線走線方向上進下出,左近右出的原則,在同一個節點處,先合并同類型,按照先連后引的原則,一個一個的節點的完成接線。通過這種方法,無論對多復雜的電路,只要做到節點分布清晰,就能實現對電路的定量分析,從而做到準確而迅捷的完成配線。
[1]張勇主編.電機拖動與控制[J].2001年機械工業協會.
[2]譚政,劉希村主編.電工實用技術[J].中國電力出版社.
[3]李偉群,王貴主編.綜合布線技術與工程實踐[J].清華大學出版社.
玄春朋(1977-),男,山東膠南人,講師,青島港灣職業技術學院實訓中心實訓教師,本科,研究方向:電工、電子實驗實訓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