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林(黑龍江省辰能環境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哈爾濱 150028)
淺談危險廢物的處理處置技術
張瑞林
(黑龍江省辰能環境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哈爾濱150028)
危險廢物的危害特性包括:毒性、易燃性、腐蝕性、反應性和感染性等。本文簡要地介紹了危險廢物的危害和黑龍江省危險廢物處置現狀,其次分析了危險廢物處理處置方式和存在問題,最后對危險廢物處理方法和最終處置進行分別闡述。
危險廢物;處理處置;技術
依據國家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法》中相關定義,危險廢物是指依據國家制定的危險廢物鑒別方法和標準鑒定后符合危險廢物有關規定的或在國家危險名錄內的。危險廢物的定義是:具有一定的毒性、易燃性、腐蝕性和感染性等一種或幾種危險特性的廢棄物。對于不能排除危險性的物品,對環境或人體可能造成破壞或損傷的,應按照危險廢物的管理規定進行管理。危險廢物的危害包括:通過水體(地表水和地下水)、大氣等環境傳播造成人身健康受到損害或環境受到破壞的物質,其特點在于具有長期性、嚴重性、潛在性,且難處理和恢復。危害通常長期危害和短期危害兩種。
依據對黑龍江省的危險廢物的相關調查得知,黑龍江省在危險廢物集中處置場處置范圍內所產生的危險廢物量為25.4萬噸/年。危險廢物內所含成分較多,產生的來源也較廣泛,其中產生較多的行業包括:化工行業、制藥行業、石化行業、金屬冶煉行業等;到2002年為止,各企業產生的危險廢物據統計,種類已經超過30種以上。危險廢物已處理量約為23.5萬噸/年,需處置量約1.9萬噸/年。其中醫療廢物占需處置危險廢物總量3.2%。工業危險廢物占總量的96.8%。
(1)在進行有關的調查走訪后發現,大多數企業沒有專門的危險廢物處置和回用的設施,通常產生的廢物就地進行貯存在企業內部,這種情況對企業的影響巨大,有些企業甚至因此不得不停產或半停產。(2)大部分的危險廢物只是進行簡單處理,處理的工藝簡單、處理設備落后、處理的規模較小,且缺少污染防治的有關設施,造成了污染的加劇。(3)經過回收利用的廢物,由于其技術較為落后,規模較小,相關的操作人員的專業水平和知識缺乏,造成使用危險廢物進行成產的現場,導致生產過程中對人身健康造成了極大的損害,并對土壤、空氣和水造成的嚴重污染。(4)危險廢物存在隨意存放的現象或進行簡單的填埋,而不采取正確的安全處理措施,對填埋區域內的水體、大氣和土壤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5)存在某些企業對危險廢物危害程度認識不足,且缺乏相關的法律意識,將危險廢物隨意的偷拍到水體中或將危險廢物和生活垃圾進行混合,對人身健康和生活環境造成了極大的安全隱患。
危險廢物處理的最終目標是達到無害化要求。在對危險廢物進行最終處置前須對其進行處理,處理的方法多種多樣,主要是改變危險廢物的物理化學性質,來達到無害化的目標,比如中和、容積減量和消除有毒成分等。危險廢物的處理方法很多,但目前較為常用的方法包括以下幾種:物理處理、化學處理、熱處理、固化處理和生物處理。
4.1 熱處理
熱處理的原理是通過改變固體廢物的成分結構組成和通過高溫將其破壞,能夠達到減量化、無害化和綜合利用的目的。熱處理包括的方式有:熱解、濕式氧化和焚化等。由于焚燒處理可以對危險廢物的體積進行大幅度的減少,因此對于危險廢物的減量化處理效果較好。我省目前就是采用旋轉窯焚燒爐技術處理危險廢物,焚燒產生的煙氣經過二燃室高溫處理后,由余熱鍋爐降溫和急冷塔快速降溫,再采用干法初步除酸并噴入活性炭吸附有害物質。經過處理的煙氣進入袋式除塵器過濾、除塵后,采用濕法進一步脫除有害物質后,經煙囪達標排放。
4.2 物理處理
物理處理方法是通過相變或濃縮的方式來改變危險廢物的結構,通過減小廢物的體積,方便廢物的貯存、運輸和處置。物理處理方法包括:萃取、壓實、吸附和破碎等。
4.3 化學處理
化學處理是通過化學方法對固體廢棄物中的有害成分進行破壞,或將其轉變為容易處理和處置的物質。主要的方式是通過改變物質的化學性質來達到無害化處理目標。我國危險廢物最終處置前,常用化學處理作為預處理工藝對危險廢物進行處理。常用的化學處理方法用于無機廢液,如酸、堿和油等,方法包括點解、沉淀、絮凝和中和等。
4.4 生物處理
微生物具有分解危險廢物中可降解有機物的作用,將危險廢物的危害降低且適合再利用。主要的生物處理方法包括:好氧處理、厭氧處理和兼性厭氧處理。生物處理與化學處理相比,其優勢在于降低能耗且處理費用較低,目前應用較廣泛,但處理效率較低,更需進一步研究。
4.5 固化處理
固化處理的過程是采用固化基材將危險廢物進行包裹,然后包裹好的危險廢物運輸到安全的地方存放,降低對環境的污染。固化處理的主要應用于放射性危險廢物的處理處置,固化體的容積要超過危險廢物的體積。
各種處理方法的特性不同決定著其適用危險廢物處理的方式不同,危險廢物的成分、性質和組成各不相同,因此需要對危險廢物的特性充分了解后,選擇合適的處理方法進行處置。
固體廢物的最終處置方法有:堆存法、填埋法、土地耕作發、深井灌注法和海洋處執法。
堆存法和土地耕作法一般適用于危險廢物不易溶解、不腐爛變質和不含有重金屬等危害周圍環境的物質,對其成本的要求較嚴格,對于有毒有害物質不適用,以防止有害物質進入生物循環系統;深井灌注法主要用于那種轉化和破壞較難的危險廢物,不能應用現有處置方法合理處置或處置的費用極高,例如高放射性廢物,深井灌注法是將固體廢物液化,形成溶液的處理方法;海洋處置法目前應用較少,我國是不贊成海洋處置危險廢物的國家,并且制訂了相關的海洋傾倒廢物管理規定,防止發生海洋傾倒危險廢物的現象,如符合傾倒的要求,也需進行嚴格的審批;土地填埋法作為國際上應用最多的一種最終處置方法,其對于危險廢物的最終處置效果較好。
[1]鄧志文,陳敬軍等.淺談危險廢物處理處置工程的規劃及設計[J].礦冶,2006(01).
[2]蔡同鋒,張艷艷.危險廢物處理技術進展及若干建議[J].污染防治技術,2010(02).
[3]勾紅英,羅智文等.危險廢物處理現狀研究[J].內江科技,2011(04).
張瑞林(1960-),男,畢業于哈爾濱市化工學院,化工工藝專業,大專,工程師,主要從事給水、污水處理工程的設計施工及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