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菁
我國現行個人所得稅制存在的問題
文|楊菁
個人所得稅是一種個人收入來源應該繳納的財政,它的主權是國家在征收稅。個人所得稅稅收作為一個收入標準的測線,靈活收入分配和促進經濟增長的優勢。在英國已經有200年的歷史,在世界得到廣泛推廣和發展,已成為一些發達國家中的一個最重要的稅收和稅收結構。
個人所得稅稅率,在很多國家一直處于上升的趨勢中,目前在一些發達國家的個人所得稅收入在地方政府收入的27 %。世界經濟高速發展和政府經濟政策的實施,導致個人所得稅在這一時期快速發展,為了減少窮富之間的矛盾,為了擺脫危機與社會沖突,需要調整個人所得稅,從原來的分類所得稅制度,到現在的綜合所得稅,可以說,個人所得稅是社會矛盾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品,是適合經濟的發展。在今天的世界上。個人所得稅稅率不僅是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也是政府對國民經濟實施宏觀經濟調控的重要經濟杠桿和控制標準。
單一的分類所得稅制產生的不公平問題。以我國現行的個人所得稅分為11類,不同應稅項目實行不同的稅率和不同的費用扣除標準。實行年、季、月的優點是可以廣泛應用的法律淵源,稅源監控,防止偷稅漏稅,征收簡便,易于區分不同收入稅率的規定。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公民的收入來源越來越廣泛,客觀上已經不可能所有項目收益,不能衡量納稅人的真實能力,導致多個所得稅收入少,并減少所得稅的收入來源,納稅違背了稅收公平原則,難以有效調節高收入和低收入之間的差距和矛盾。例如,A一個月收入1600元,由工資和薪金收入。B一個月收入1800元,其中1000元的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800元。然后一定的應納稅所得額:(1600-800)×10%=80(元)。B應付工資:(1000-800)×5%=10(元),報酬:800-800=0(元)。A的稅金額為80元,B收入較多需要繳納0元, A和B的不公平現象是顯而易見的。
收集方法落后,稅個人所得稅漏稅嚴重。中國的個人所得稅代扣代繳是當前納稅人義務,可是,現在偷稅漏稅現象普遍。同時,在稅法沒有明文規定偷稅漏稅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承擔什么法律責任,這有助于其逃避責任。受計劃經濟體制和粗放型經濟增長的影響,成本意識薄弱,奢侈浪費嚴重;此外,混亂的分配秩序使個人收入多元化難以控制。在除了工資薪金個人所得可以監控,其他隱性收入,灰色收入基本上失去了控制。另一方面,為本地的個人所得稅,大大削弱了中央政府對市場經濟的宏觀調控和經濟運行的穩定性,不能有效地調節個人收入分配,貧富差距拉大。
稅收調節貧富差距的作用在縮小 。社會財富是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主體。在我國,收入來源主要依靠工薪階層繳納的個人所得稅,其工薪階層個人所得稅占全部個人所得稅收入的45.8%;上層階級包括私人老板,歌手,演員,明星和建筑承包商等,他們繳納的個人所得稅僅占個人收入的3%,他們上交個人所得稅,無法明確他們具體收入多少,一般這些比較富有的人他們具有多元化的收入渠道,在銀行沒有一個統一的帳戶,銀行不明確,稅收不太清楚。這些富裕的人有時現金較多,與銀行的個人賬戶沒有直接接觸,收入難以控制。因此,工薪階層成為個人所得稅的主體。
實行稅收指數化調整。個人所得稅制度的膨脹變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虛構收入,實際上并不能反映實際收入的真實水平;二是自然收入水平的提高,因為納稅人名義收入造成的通貨膨脹將提高納稅人到一個更高的收入水平,從而受制于高稅率。這兩種失真的通貨膨脹無疑將帶來個人所得稅制度的不公平。為了消除不公平的影響,發達國家普遍使用“稅收指數化”,對于稅率結構的指數化,各國一般都根據所有收入水平實行指數化調整;對稅負減免而言,各國的普遍做法是對納稅人扣除等實行指數化,并對受通貨膨脹影響較大的生計扣除等予以相應調整。
修改相應的稅率,個人收入來源的有效控制。現在中國的個人所得稅費扣除的實施具有確定性,扣除限額扣除相結合的綜合推理方法,但在實現中有很大差距,不能體現量的原則。根據美國和其他國家的所得稅稅率,同時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勞動收入和經營收入應該是相同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可降低至3~4級,最多不能超過5,最高邊際稅率也應該向下做適當調整。合理確定費用扣除標準:一是支付能力原則,根據納稅人的婚姻,對于人口確定不同的扣除標準;二是費用扣除考慮維持家庭工人和員工的教育和培訓費用,并與失業,養老,醫療,住房和其他系統相匹配,力爭實現稅收公平;第三是“費用扣除標準”指標的實現,扣除成本和有關的價格指數,根據零售物價指數調整扣除額,使稅收負擔合理,反映個人所得稅的收入分配調節功能。在實名制的基礎上,借鑒國外經驗參加保險,銀行存款,就業服務和納稅申報,并統一網絡管理,有助于稅務機關控制。為了有效地擴大稅基,適應個人收入來源
的主營業務利潤率與權力凈利潤尤為突出,同時該地區上市公司另外兩個指標也處于領先地位,表明其整體盈利能力較強。站在每股權益的角度來看,東北部地區上市公司優勢明顯,其投資回報率較高。
成長性與發展能力。相關數據顯示,在發展能力這一方面不同的地區存在較大的差異,其中中部公司發展能力最優,多項指標均排名第一。相反東部公司在前幾項指標的表現良好,但其成長性與發展能力卻存在一定的不足。
根據上文各類實證分析,本文將我國零售業上市公司財務狀況特點總結為以下幾點:東部地區零售業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處于一個領先的地位,其資本結構與償債能力通過指標分析可以得出是幾個地區中最好的,并且具有不錯的盈利能力。然而在成長性分析中可以看出東部企業的成長性有待提高。
就綜合發展情況而言,中部企業的財務狀況處以一個最均衡的狀態。其存貨管理能力、償債能力較強,具有不錯的盈利能力,尤其通過成長性分析可以得出其成長性在幾個地區中排名第一。
西部企業與東北部企業盡管在部分指標分析中展現出一定的優勢,例如西部公司的資產管理水平最高,東北部公司的應收賬款與流動資產管理水平較好,并且其成長性也不錯。但是從整體水平來看,這兩個地區的財務狀況并不理想。
2004年我國零售業按照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全面實施對外開放,目前國內外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因此,為了更好地了解與認識我國零售業的經營情況,必須對我國零售業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進行深入的研究與分析。
天津振津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個人所得稅作為財政政策工具,對調節收入分配具有重要的作用。從中國個人所得稅的起源和發展來看,通過對中國個人所得稅的現狀分析,指出個人所得稅制存在的問題。如由單一的分類所得稅制不公平問題;稅收結構不合理,造成稅負不公平;公民納稅意識,逃稅現象嚴重;個人所得稅征管制度不健全;稅收優惠政策,漏洞。并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在中國,個人所得稅的改革措施,以完善個人所得稅制度,建立綜合采集和部分征收相結合的稅制模式;調整稅率結構,公平稅負;提高公民納稅意識;完善征管手段,流量的減少稅收流失,擴大征稅范圍;規范稅收優惠政策。在政治上更有效地發揮個人所得稅的積極作用,經濟和社會生活。

我國自1980年開征個人所得稅,在調節收入分配,增加財政收入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隨著社會和經濟發展,環境與居民的收入分配不斷變化,個人所得稅改革和完善已經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