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波明
《科學生活》:馬主任,您好!什么是淚囊炎?它由什么原因引起?
馬主任:淚囊炎是眼科的一類常見病,根據其病程可分為急、慢性兩種,眼科門診最為常見的是慢性淚囊炎。正常情況下,我們的眼睛通過淚腺不斷分泌淚液,淚液具有屏障、抑菌、殺菌及免疫調節等多種功能,在保護眼球、營養眼表組織及完善視覺功能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淚液通過眼睛與鼻腔相連通的管道(鼻淚管)排入鼻腔,行成鼻腔分泌物的一部分。當出現眼部疾患,如沙眼、淚道外傷等,或鼻腔問題,如鼻炎、鼻中隔偏曲、鼻息肉、下鼻甲肥大等時,常常會導致鼻淚管的阻塞或狹窄,淚液不能排入鼻腔而長期滯留于淚囊內,導致細菌滋生,刺激淚囊壁,引起淚囊黏膜慢性炎癥,產生黏液性或膿性分泌物。常有老人說年紀大了眼睛容易出油,這其實就是慢性淚囊炎的一種表現。
《科學生活》:慢性淚囊炎都有哪些表現?什么人容易得淚囊炎?得了淚囊炎是否會有嚴重的后果?
馬主任:慢性淚囊炎多表現為易流淚,眼睛分泌物較多,擠壓內眥處有黏液或膿溢出,且患眼淚道沖洗不通暢。老年人易患慢性淚囊炎,農村多見,女性發病高于男性。
長期的慢性淚囊炎嚴重威脅眼部健康,可引起角膜感染、潰瘍或眼部貫通傷等。如進行內眼手術(如白內障手術)還可引起全眼球炎,甚至失明。
《科學生活》:按照傳統的治療方式,淚囊炎該如何治療?
王醫生:慢性淚囊炎的治療原則:除去淚囊感染灶,建立鼻內引流通道。眼科保守治療方法包括抗生素滴眼、淚道沖洗和淚道擴張等,這些方法常不能達到根治效果,最終還需通過手術解決。眼科醫生的手術方法為經眼部皮膚切口將局部鼻腔黏膜和淚囊吻合在一起,建立引流淚液的通道,達到徹底治愈的目的,并且降低了復發率。但術后眼部遺留疤痕,影響美觀。如果患者為瘢痕體質,術后疤痕就更明顯,并且不容易消除。
《科學生活》:貴院如何治療淚囊炎呢?哪些人群可以受益?
馬主任:近年來,隨著鼻內鏡技術的發展,該技術已經延伸到越來越多的鼻眼相關疾病的治療領域。有關慢性淚囊炎的鼻內鏡手術我們稱之為“鼻內鏡下淚囊鼻腔吻合術”。這一術式的廣泛應用主要得益于兩方面原因:一方面,耳鼻咽喉科醫生更了解鼻腔解剖結構,手術操作中除了建立引流淚液的通道外,還會盡量保護鼻腔黏膜的完整性,有效避免了術后引流口的再狹窄;另一方面,鼻內鏡技術使淚囊手術在鼻腔內微創進行,避免了鼻外切口后遺留的面部疤痕,術后效果好。
引起淚液過多或溢淚的疾病除鼻淚管閉塞外,常見的還有:淚小點瘢痕狹窄或閉塞、淚小管狹窄或閉塞、結膜炎或瞼炎、眼瞼錯位(眼瞼錯位可使淚小點不在其固有位置,因而收集淚液困難),這些相關眼疾需眼科醫生治療。除此之外的慢性淚溢均可接受鼻內鏡下淚囊鼻腔吻合術。
《科學生活》:如果病人有慢性鼻炎,還能進行鼻內鏡下手術嗎?有哪些病人只能采取傳統療法?
馬主任:慢性鼻炎不是鼻內鏡下淚囊鼻腔吻合術的禁忌證。鼻腔內淚囊吻合術受鼻腔因素的影響很小,如患者術前鼻內鏡檢查有鼻中隔偏曲、中鼻甲肥大、鼻息肉、鼻竇炎及鼻腫瘤等,可與淚囊手術同時進行,以保證淚囊手術的成功率。
鼻內鏡下淚囊鼻腔吻合術創傷小,術后恢復快。能接受傳統手術的患者均可進行鼻內鏡下淚囊鼻腔吻合術。
《科學生活》:鼻內鏡下手術還可以治療哪些疾病?
馬主任:隨著鼻內鏡手術技術的不斷成熟,手術設備的日臻完善,手術適應證已經突破了鼻腔鼻竇的范圍,向鼻眼、鼻顱底等相關區域擴展。就鼻眼相關外科而言,除淚囊鼻腔吻合術外,鼻內鏡還可應用于眶減壓、眶內異物取出、眶內腫瘤切除及視神經減壓等手術,為廣大眼科患者帶來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