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
腰椎間盤突出癥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指由于腰椎間盤髓核突出壓迫其周圍神經組織而引起的一系列癥狀。我們知道,腰椎間盤在脊柱的負荷與運動中承受強大的壓應力。大約在20歲以后,椎間盤開始退變,并構成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基本病因。此外,腰椎間盤突出癥與下列因素有關。
外傷:對臨床病例的觀察表明,外傷是椎間盤突出的重要因素,特別是兒童與青少年的發病,與之密切相關。在脊柱輕度負荷和快速旋轉時,可引起纖維環的水平破裂,而壓應力主要使軟骨終板破裂。亦有研究表明,外傷只是引起椎間盤突出的誘因,病變原因在于無痛的髓核突入內層纖維環,而外傷使髓核進一步突出到外面有神經支配的外層纖維環,從而引起疼痛。
職業:職業與腰椎間盤突出癥的關系十分密切。例如,汽車和拖拉機駕駛員長期處于坐位和顛簸狀態,以致在駕駛汽車時,椎間盤內壓力較高,可達0.5kPa/cm2,在踩離合器時壓力可增加至1kPa/cm2,容易造成腰椎間盤突出。從事重體力勞動和舉重運動者因過度負荷更易造成椎間盤退變,因在彎腰狀態下,如果提20千克的重物,椎間盤內的壓力可增加到30kPa/cm2以上。
遺傳因素:腰椎間盤突出癥有家族性發病的報道,在國內材料較少。此外,統計數字表明,印第安人、非洲黑色人種和因紐特人的發病率較其他民族的發病率明顯偏低,其原因有待進一步研究。
腰骶先天異常:腰骶段畸形可使發病率增高,包括腰椎骶化、骶椎腰化、半椎體畸形、小關節畸形和關節突不對稱等。上述因素可使下腰椎承受的應力發生改變,從而構成椎間盤內壓升高和易發生退變、損傷的因素之一。
腰突癥的預防
加強鍛煉,強身健體
腰椎疾病的基本病因是腰椎間盤退變、腰部外傷和積累勞損。因此通過鍛煉,骨骼和腰背肌就會堅強有力,神經系統反應就會敏捷,于是在從事各種活動中,動作才會準確、協調,腰椎才不易發生損傷;同時運動有利于減輕腰椎負荷,延緩腰椎間盤的退行性變,從而防止腰突癥的發生。鍛煉的方式可因人而異,因地制宜,如做廣播操、健美操、打太極拳等各種體育活動均可。
保持正確的勞動姿勢
正確的姿勢不但可以提高勞動效率,而且能防止腰部肌肉勞損,延緩椎間盤退變,從而有效預防腰椎疾病。下面是幾種有助于保護腰椎的常用姿勢。
站立勞動者:髖、膝關節微屈,以15°左右為宜,自然收腹,雙側臀部肌肉向內收縮,使骨盆前傾,腰椎變直。
坐位工作者:調整坐椅的高度恰好使雙膝關節能自由屈伸,上腰椎與靠背椅貼近,保持脊柱伸直。椅子坐板不能太窄,應能托住雙側大腿為宜。
因工作性質需要半彎腰的勞動者(如炊事員、理發師等):保持下腰部伸直,兩足分開與肩平行,使重力落在雙髖關節和雙足上。彎腰搬重物時應先伸腰部,然后屈髖下蹲,再用力伸直髖、膝關節,挺腰將重物搬起;集體抬動重物時,要挺胸直腰,先屈髖下蹲,然后再托起重物。
做好勞動保護、改善勞動條件
經常彎腰勞動者或挑重物者,可用寬腰帶加強腰部的穩定性。但寬腰帶只能在勞動時應用,平時要解下,否則會導致腰部力量減弱,甚至腰肌萎縮,反而產生腰背痛。
無論什么勞動,什么職業,在某個固定姿勢下,勞動時間都不要太久。特別是彎腰或反復扭轉身體的工作,要定期更換姿勢,使疲勞的肌肉得到休息。
汽車駕駛員長期在坐椅上承受顛簸、震動,久而久之,腰椎間盤承受的壓力增加,易引起椎間盤退變,導致椎間盤突出。所以駕駛員要有一個設計合理的坐椅,注意坐位的正確,避免或減少震動。駕駛期間要適當的讓腰部活動和休息。
風寒濕的侵擾,可使機體免疫功能降低,小血管收縮和肌肉痙攣,引起腰腿痛。腰背肌肉持續性痙攣,可導致椎間盤內壓力升高,誘發腰突癥。因此,無論是在生產勞動中,還是日常生活中,都要避免風寒濕的侵擾。
婦女在妊娠期和哺乳期,由于內分泌的改變,下腰部和骨盆的肌肉、關節囊及韌帶松弛,下腰椎負荷增大,椎間盤內壓升高,容易發生腰突癥。因此,在妊娠期、哺乳期應避免重體力勞動。
腰椎滑脫癥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脊柱外科主任梁裕教授對腰椎滑脫癥做了詳細介紹。在引起腰痛的許許多多原因中,有一種是相鄰的腰椎在排列上出現了問題。我們知道,正常情況下,腰椎從前面看是直的,而從側面看,腰椎呈現一個向前的和諧的弧度。腰椎一共有5節,它們工整地排列,彼此對齊。而在某些情況下,腰椎之間出現了“錯位”(這種錯位往往是上面的腰椎向前滑移),我們把這種腰椎之間的移動和錯位稱為“腰椎滑脫”。
引起腰椎滑脫的原因有很多。對于青少年,臨床上最為多見的是由于腰椎骨上的某一部分(椎弓峽部)斷裂,醫學術語稱為“椎弓崩裂”。椎弓峽部在維持腰椎的彼此排列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旦出現斷裂,腰椎將不能承受正常的生理負荷,久而久之,就會出現滑移。而成年人腰椎滑脫的主要原因多是由于腰椎間盤的退變及相關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變。如果腰椎滑脫越來越嚴重,可能會造成神經的壓迫,必要的時候需要手術治療。
在腰椎滑脫癥的原因中,首先是遺傳因素,椎弓崩裂可能具有一定的遺傳傾向。有些患者天生椎弓峽部就比較脆弱,因而特別容易斷裂,加上青少年時期生長發育的加速,就促成了腰椎滑脫的發生。
其次是勞損。某些運動項目,如體操、舉重和足球等,對腰椎椎弓峽部造成經常性的重復應力;此外運動過程中腰椎的持續過伸動作也是一種不良的應力,這些因素的結合會引起一側和雙側的椎弓峽部斷裂。
再就是退變。腰椎的退行性改變會造成腰椎之間間隙的狹窄,椎間小關節發生不穩定和過度活動,對椎弓峽部的應力大大增加。其它如腦癱等因素也是引起腰椎滑脫的可能原因。
許多存在腰椎椎弓崩裂或腰椎滑脫的病人,尤其在早期,可能并沒有明顯的癥狀。有些人下腰部可有彌散性的疼痛,疼痛的性質類似肌肉的扭傷。還有的人可以出現下腰部的痙攣和僵硬,以及下肢后方的腘繩肌緊張,造成姿勢和步態的改變。如果滑脫加重,就會造成神經的壓迫和椎管的狹窄并引起癥狀,如下肢的放射性疼痛、不能持續行走(間歇性跛行)等。
腰椎滑脫一經明確診斷,應首先考慮保守治療。運動員應停止訓練,直到癥狀減輕或消失。可以應用非甾體類的消炎鎮痛藥物如布洛芬等來緩解疼痛。應用腰椎的支具可以對腰椎的穩定性提供一定的補充。進行硬膜外的激素注射可以減輕局部的炎性反應,從而起到鎮痛的目的。在癥狀改善后,可以逐漸重新開始活動。病人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腰背部和腹肌的操練,以增強腰椎的穩定性,減少發生應力性骨折的可能性。
同時,還應進行階段性的X線攝片,以判斷滑脫是否有進一步的加重。如果滑脫加重、或局部癥狀經過保守治療無明顯改善,應考慮手術治療。一般說來,腰椎滑脫癥的手術應包括兩個主要內容:一是解除神經所受到的壓迫;二是確保腰椎的穩定性。前者專業上稱為減壓,即要切除一部分壓迫神經的骨性結構、增生的韌帶、疤痕組織等,必要時還應切除突出的椎間盤。如此可以解除神經的壓迫,同時也能減輕神經的炎性反應,從而緩解癥狀。但這一操作有時會進一步削弱腰椎的穩定性,所以應該對腰椎進行融合,以增進腰椎的穩定。
金屬內固定器械在多數情況下有助于對滑脫的復位和固定。所以金屬內固定器械的出現,在某種程度上豐富了腰椎滑脫的手術治療的手段,提高了療效。當然,金屬內固定物也有相應的問題,比如治療的成本提高了,手術時間和手術創傷有所增加,有時還會出現一些與之相關的并發癥,如內植物的斷裂、松動等。所以,應該嚴格掌握手術的適應證。
腰椎骨質增生
腰椎骨質增生好發部位以腰三、腰四最為多見。臨床上常出現腰椎及腰部軟組織酸痛、脹痛、僵硬與疲乏感,甚至彎腰受限。如鄰近的神經根受壓,可引起相應的癥狀,出現局部疼痛、發僵、后根神經痛、麻木等。如壓迫坐骨神經可引起坐骨神經炎,出現患肢劇烈麻痛、灼痛、抽痛、串痛、向整個下肢放射。腰椎骨質增生發病緩慢,早期癥狀輕微不易引起重視,僅表現為腰腿酸痛,時輕時重,尤以久坐、勞累后或晨起時疼痛明顯,適當活動或休息后減輕。當椎間盤退變后,椎體變形,相鄰椎體間松弛不穩,活動時自覺腰部僵硬,疼痛無力。退變后形成的骨贅刺激,可使腰部僵硬感更加明顯,休息時重,稍事活動后減輕,過勞則加劇。一旦增生使脊神經受壓,可引起腰部的放射痛,也可以出現腰腿痛及下肢麻木。若椎體的后緣增生而導致椎管狹窄,壓迫馬尾神經,出現馬尾神經受壓綜合征,臨床有間歇性跛行癥狀。椎體前緣增生及側方增生時,可壓迫刺激附近的血管及植物神經產生機能障礙。
在治療方面,要結合實際情況合理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才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癥狀,恢復正常生活。這就需要對腰椎骨質增生的防治方法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因為腰椎骨刺既有內平衡(腰椎骨、關節、椎間盤等)結構的退變、增生、錯位、炎癥及自身免疫性反應等病理改變,又有腰部肌肉、韌帶等外平衡的失調。在治療時要同時兼顧,內外同治。治療腰椎骨刺的關鍵不是消除骨刺,而是在于消除骨刺周圍的無菌性炎癥。如果有疼痛,可用消炎鎮痛藥或封閉治療進行對癥處理,也可輔助采用熱敷、理療、按摩與牽引等促進血液循環,使局部肌肉放松和緩解疼痛,或用小針刀減輕對神經的壓迫。
目前國內國際上一般建議腰椎骨刺患者在日常的家庭護理康復治療中使用藥物導入熱療儀,它是利用低頻調制中頻脈沖電流導引藥物,將中頻電和藥物導入結合在一起,達到對疾病的治療作用,可單獨使用,也可配合外用藥物來使用,配合外用藥物時除自身的效果以外,還可使藥物的效果加倍。適用于腰椎骨刺,操作簡單易懂,使用安全,易于攜帶,特別適用于診所及家庭使用。老年人發現有明顯骨刺后,適量運動仍要進行,但要避免長期劇烈運動,因為長期的劇烈運動可使骨骼及周圍軟組織受力不均、負荷過重,加重疼痛。同時要注意防寒保暖。
腰肌勞損
慢性腰肌勞損或稱“腰背肌筋膜炎”、“功能性腰痛”等。主要指腰骶部肌肉、筋膜、韌帶等軟組織的慢性損傷,導致局部無菌性炎癥,從而引起腰骶部一側或兩側的彌漫性疼痛,是慢性腰腿痛中常見的疾病之一,常與職業和工作環境有一定關系。
引起腰肌勞損的常見原因很多,勞動中長期過度固定某一種不平衡的姿勢是造成慢性腰肌勞損的重要原因,如經常彎腰負重或單肩扛重物等。另外腰部損傷未愈,時間一長,局部出現的滲出液便慢慢地形成纖維性變,從而壓迫或刺激背神經后支,引起經常性腰痛。再有就是先天性畸形,如單側的腰椎骶化、橫突肥大或腰椎兩側小關節發育的不對稱,均可使腰部失去正常的穩定而出現疼痛。本病表現為一側或兩側疼痛不適,時輕時重,并與氣候有一定關系,但腰部的活動功能都無明顯障礙,只有一部分人有脊柱側彎、腰肌痙攣及下肢出現牽引痛等癥狀。
如今,腰肌勞損的病人越來越多了,骨科專家說,這一疾病的出現會讓大家的腰或腰骶部疼痛,反反復復、時輕時重,嚴重影響到患者的生活與工作。那么,腰肌勞損要怎樣去預防?下面來看看具體的介紹。
避免穿過高的高跟鞋。這一般是女性朋友應該注意的,骨科專家說,穿太高的鞋,容易增加腰部的勞累,長期站立、行走者盡量少穿。高跟鞋能夠塑造女人的優美體態,但是也是女性健康“殺手”之一。提醒女性朋友在休閑的時候盡量脫下高跟鞋,讓腳部得到放松,同時緩解腰部的勞累。同時,生理期、哺乳期盡量不穿低腰褲。
預防腰肌勞損要進行適當鍛煉。經常鍛煉可以緩解自己的腰部肌肉的僵硬狀態,所以可以經常參加一些像游泳、放風箏、打球這樣的活動,多做左右腰部側彎、回旋以及仰臥起坐。只要適當預防,腰肌勞損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矯正不良姿勢。正確的坐姿不僅讓大家有一個好的身形,還能預防各種身體疾病,所以不要總是彎腰或斜坐。抬頭、收腹、挺胸,維持脊柱正常的生理弧度,避免頸椎和腰椎過分前突,睡覺時也應保持脊柱的適度彎曲。平時工作中要注意自我調節,避免長期固定在一個姿勢,工作、學習間隙可以蹲一蹲,做做廣播操。
避免受寒。注意腰間保暖,盡量不要受寒,以免疾病嚴重化。避免著涼和貪食生冷之物,不要長時間待在空調下,這樣對腰部同樣不好。加強腰背部的保護。
注意飲食。平時的生活中,患者應多注意飲食的平衡,平時應多吃一些含鈣量高的食物,如牛奶、奶制品、蝦皮、海帶、芝麻醬、豆制品等,有利于鈣的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