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根榮
摘要:教師在初中思品教學中應當強化教學研究,讓思品教學生動活潑起來,重點應當抓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創設良好氛圍引領學生快樂開展學習;二是搭建思維探究平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三是運用生活案例強化課堂學習理解效果;四是結合學生思維困惑進行針對疏導教育。
關鍵詞:初中思品;教學生動性;分析研究
強化教學改革研究對于思品教學成效的提升具有積極意義,筆者在思品教學中,注重深入貫徹新課程改革理念,立足教學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環節,進行研究,充分推動教學改革,提高思品學習生動活潑效果,讓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一、創設良好氛圍引領學生快樂開展學習
良好的學習氛圍能夠輔助教學活動有效開展,對教學工作的深入進行具有促進功能,尤其是對于思品學科這一拓展性開放性較強的學科而言,表現更為明顯。部分教師在思品教學中教學機械枯燥,整個課堂籠罩在沉悶的氛圍之中,教師沒有綻放出激情,學生也沒有煥發出生機與活力。筆者在教學工作中注重營造良好師生關系,創設良好氛圍引領學生快樂開展學習。對教師而言,良好的師生關系能夠提高學生學習中的向師性,有助于學生全身心投入思品學習之中。筆者尊重每一位學生,讓學生感受到人格的平等,可以消除學生因為學習成績滯后而引發的消極情感。其次,筆者在教學中注重提高學生積極情感的體驗,多鼓勵表揚學生,讓他們在思品學習中感受到內心的喜悅、興奮,幸福感滿足感油然而生。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階段,他們心理更加敏感,對教師的評價格外注重,教師給予學生正面積極的評價,能夠在學生中營造濃厚的氛圍,對學習活動產生強大的推動作用,思品教學能夠得以順利開展。另外,筆者在教學中還充分發揮信息化手段的作用,通過演示鮮活案例、開展情感滲透等,使思品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活潑,這一點也有助于學生增強學習的積極情感,讓他們充分體悟到思品學習的快樂因素,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更加投入。
二、搭建思維探究平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初中生在學習活動中探究欲望強烈,渴望表達自己的觀點,和其他同學進行交流。許多教師在思品教學中并沒有注重為學生創設這樣的載體,導致學生思維狹隘,整個思維過程處于淺表層面,沒有充分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教師應當強化教學方法的改革,以教學互動模式的創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學方式轉變體現了新課程改革中培養學生綜合能力、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等方面的要求,能夠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與課堂的主角。其次,筆者在教學中注意設置思維線索,引領學生開展學習,以任務驅動法為抓手強化對學生的引導作用,讓他們自主開展學習研究。例如《維護合法權利》教學中,筆者分別設置了三組思考題,要求學生分析合法權利包括哪些內涵,如何維護合法權利,從中受到哪些啟發,逐層深入地推動學生強化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讓學生能夠在這一過程中把握關鍵知識節點,并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分析研究能力。這樣的思維線索與探究平臺,讓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活躍的狀態,大家一起分析研究,共同探討問題答案,讓學生思維處于興奮狀態,思維的寬廣度、深刻性都得到了顯著提高。在思品教學中搭建思維探究的平臺,對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了參與的平臺、合作的機會,自己的觀點能夠得到表達,對觀點的不同可以進行辯論,不僅有效鞏固了學習理解的成果,而且達到了明辨視聽的效果,這一點是其他傳統的教學模式所無法比擬的。
三、運用生活案例強化課堂學習理解效果
初中思品教學應當充分體現對學生健康成長的促進和導向作用,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受到正能量的引導,樹立積極的思想理念,能力得到同步發展。尤其是結合生活因素對學生進行教育,能夠讓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及時糾正自己身上存在的問題,端正心態培養良好行為習慣,深化了課堂學習內容的理解,而且對學生健康成長具有積極影響。筆者在教學中注重結合學生的生活感知提高教學的針對效果,例如在《積極的生活態度》教學中,筆者引導學生分析什么樣的生活態度是積極的,并列舉出相應的事例。學生通過列舉身邊人、身邊事的方式,總結出保持一顆上進的心、面對挫折不灰心、具有頑強的毅力、百折不撓等,這些都屬于積極的生活態度。在引導學生分析研究的基礎上,筆者和學生共同進行了梳理總結,對積極生活態度的內涵、范疇取得了統一的認識。接下來要求學生對照自己的初中生活,回顧自己存在著哪些方面的不正確理念,如學習存在畏難情緒、對前途迷茫心態,以及不思進取、得過且過等,這些方面都是在學生中存在的思潮,如不加以疏導有可能愈演愈烈,不僅對學生的影響在變大,而且蔓延的范圍也將擴大。筆者引導學生進行認真思考,結合自身存在的問題進行自我剖析、相互點評,采取小組討論、成員互評、組長點撥的方式,加深對積極生活態度的理解,從思想上認識到每一個人都必須保持積極的生活態度,無論是生理、心理還是行為習慣、態度情感,都要積極地融入到學習與生活之中,及時糾正不正確的思想理念、不恰當的行為習慣,保持青少年應有的斗志、激情、活力,積極改正不足、完善自我,投入到下一步的學習與生活之中。從教材內容的分析到學生交流,再到相互點評、改正和完善自我,整個教學過程以學生的生活案例為抓手,逐層深入、步步為營、扎實推進,讓學生對積極生活態度的概念、涵義、價值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時對照自我進行了分析研究,有效內化為自己的情感體驗,這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幫助非常明顯。
四、結合學生思維困惑進行針對疏導教育
初中階段是學生成長中第一個沼澤地,各種思潮的碰撞讓學生無所適從,花花綠綠的世界、魚龍混雜的思潮、社會中的各種誘惑,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發揮著不同的作用。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進行分析研究,準確認識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在這樣的過程中達到明辨是非、獨善其身的效果。教師重點應當針對學生思想中存在的一些困惑進行疏導,在《授人玫瑰手留余香》教學中,針對有些學生存在的“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思想,筆者組織了專題討論,以某一件事、某一個案例為載體,引導學生分析事例中不同主人公的言行,對他們的所作所為進行分析定性、評價。對于樂于助人還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兩種思潮,有學生產生了碰撞,較為典型的是當前社會上被頻頻炒作的扶老人被訛詐的事件,筆者引導學生進行分析,首先充分肯定助人為樂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其次對于社會上存在的一些負面典型案例,無論是南京彭宇案還是各地發生的案件,引導學生以辯證的目光看待,一分為二地對待,不能因為社會上一小部分或極少部分人的惡劣行徑而以偏概全,對所有的人一概否定,讓學生從妖魔化的負面輿情事件中走出來,正確地看待和全面地分析,不再以偏概全、一葉障目。另外,還通過介紹社會正能量的典型案例,讓學生明白整個社會發展的主流是好的,是積極上進的,個別現象、個別人的惡劣行為阻擋不了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主流,從而讓學生糾正一種消極應對的思想,認識到幫助他人、助人為樂不僅是社會的傳統美德,也是個人品行的外在表現。經過這樣的疏導,學生內心的困惑豁然開朗,由此可見,針對學生的心理困惑開展疏導,可以為學生健康成長掃清障礙,撥開烏云還他們一片陽光燦爛的天空。
綜上所述,初中思品教師要注重教學改革與創新,為學生打造優質的教學過程,使思品學科對學生身心健康和成長的促進功能充分凸顯出來。
參考文獻:
[1]李敏.淺析如何學習初中政治[J].青年文學家, 2011,(12) .
[2]李南京.淺談如何提高初中政治的教學質量[J]. 群文天地,2011,(12).
編輯∕岳 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