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慶環
以1883年美國國會通過的《彭德爾頓法》為切入點,對19世紀中后期美國官場的腐敗亂象進行審視,梳理和總結美國聯邦政府治理腐敗的過程和成功經驗,發現:第一,迄今為止,腐敗是世界上許多國家在發展中遇到的一個不可回避的現實問題,近代西方民主國家也不例外。并且,腐敗多高發在社會轉型時期。第二,根據19世紀中后期美國聯邦政府治理腐敗的經驗,健全法制和強化輿論監督是反腐敗的關鍵所在。通過《彭德爾頓法》和文官制度改革,美國聯邦政府廢除了“政黨分贓制”,在法律和制度上界定了官員的身份和權限,對用人上的腐敗進行了強有力的治理,堵住腐敗源頭,防患于未然;同時利用和強化輿論監督,對腐敗發起強大攻勢,使其難有藏身之地。經過這次治理,腐敗在美國逐漸呈現下降趨勢。
(《求是學刊》2015年第3期)
責任編校 王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