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手游緣何開始青睞海外市場,敢于和國外頂級手游開發商硬碰硬?這其中不乏內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不過,從起初國外手游大舉“走進來”,到現如今中國的手游開發者嘗試著帶著自己的作品“走出去”,這種轉變背后也正是國內手游市場大發展的一種體現。
生意愈發難做的本土市場
從中國本土市場來看,目前整個中國手游市場都已經趨向于飽和。
一款手游即便能紅,也會有大量的同類產品出現,而維權手段卻相當匱乏,維權成功率更是不值一提。現如今,手游開發商特地成立法務部門,專門用于規避版權風險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而即便真正訴諸法律,甚至幸運得以勝訴(比如像之前的《爐石傳說》狀告《臥龍傳說》),其所能獲得的賠償相對于被侵權手游自身的價值也寥寥無幾,可以說是得不償失。
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之下,不少手游明知被侵權,也不愿意走法律途徑,寧愿“私了”,或者從渠道上面對侵權者進行施壓。而對于侵權者而言,一旦這種情況發生,只要迅速換皮,就能規避相關風險。也因此,一款手游在其他同質化作品的夾擊下,自身應有的壽命都無法得到保證,更不用提什么“瓜分市場”這種大話了。
除此之外,整個中國手游市場在高速膨脹的過程中,也必然夾雜著無數的亂象,且不提放衛星者有之,整個市場的付費習慣都尚未養成。雖然蘋果App Store為中國市場帶來了特別的“China Only”,但在媒體們驚呼“蘋果一夜之間改變了中國玩家的付費習慣”之后沒多久,無數手游不管自己是否適合付費模式,紛紛擠入付費榜之中,將付費榜變成了一個純粹的游戲榜。
“人人都趕時髦”之后,就是“人人都不時髦”——付費榜的權威性大減,在不少玩家開始尋找新的替代品的同時,一些真正有價值的出色手游也被埋沒其中,難有出頭之日。同時,那些高付費的優質手游依舊難被發掘,比如FRAMED當初出來的時候一片叫好聲,但卻因為30元人民幣的售價而使其在登榜之后不久迅速被一群“China Only”給踢下了榜,在截稿前也只拿到了129個評價。對于像FRAMED這樣的手游而言,其研發成本就已經注定了它們賣低價靠薄利多銷的模式風險極高,在玩家又重新不愿意為付費榜游戲花錢,自己又無法保證在其中能熬到出頭之日的時候,不少手游轉戰海外也就變得在情理之中了。
最后,一款手游在中國市場的成功與否,現在已經不再僅僅依賴于游戲本身的質量,還要看渠道商和運營商自身的水平。渠道暢通、運營商會來事兒,那么即便手游本身質量堪憂也未必不能盈利。而對于開發商而言,手游從上架一開始,就必須面對渠道商和運營商的層層“盤剝”,在他們“吃”夠了之后,才能輪到自己來“吃”,甚至自己還有可能面臨虧損的風險。
國內發行平臺環境如此惡劣,難怪像藍港的《蒼彎之劍》、中手游的《英雄本色》和《超神學院》等都紛紛轉戰海外市場,像觸控這樣的老牌手游開發商更是早在2010年就已經開始在海外實現盈利。對于他們而言,海外市場的競爭對手固然也不是吃素的,但他們更為規范有序,只要了解其中規則,自己就有可能獲得更多機會。
海外市場,中國手游的伊甸園?
海外市場緣何受到了越來越多的中國手游開發商的青睞?除了國內市場日趨惡劣外,海外市場也具備一些其他目前國內市場在短時間內仍不會具備的優勢。
首先從游戲種類來看,海外市場能夠容納更多不同類型的游戲。在中國市場被跑酷、三消和卡牌三板斧給弄得烏煙瘴氣的時候,海外市場卻依舊百花齊放——不論是MMORPG、FPS,還是AVG甚至是GALGAME,不同類型的手游都有相當的用戶群,不同的地區也會有不同的流行題材。比如,北美用戶更青睞于休閑、角色扮演、益智、策略和模擬經營游戲,而法國玩家則更青睞于拼圖、體育和賽車游戲。在德國玩家群中,更有70%的玩家為付費玩家,更青睞于體育、射擊和文字游戲。
同時,一款手游成名之后也不會帶來大量的同質化作品——并不是其他開發商不想做,而是他們首先要考慮到版權方面的問題。像當初Threei進入中國市場時,不僅要取名為《小三傳奇》這種奇葩名,還要蹭著2048這種山寨游戲的光環上位。在國外市場,這種鳩占鵲巢的奇葩事件并不多見。
其次,在玩家付費習慣上,海外市場也比國內市場顯得更為成熟。在像北美這樣的市場,玩家認為在體驗一款好游戲之前為其買單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他們更喜歡“先付費再體驗”,這就讓不少無法做IAP的手游提供了生存空間。而對于那些“先體驗再付費”的免費手游,他們也顯得相當寬容卻不狂熱,那種一擲干全的“大R(大量付費玩家)”少了,換來的是更多的“小R(少量付費玩家)”入場,帶來更為理性的消費觀。從游戲后續發展來看,是更為有利的。
要知道,國內市場僅是13億人的市場,而海外市場則需要面對60億人的市場。雖然目前其中有不少地區手游產業尚未發達甚至還沒有開始起步,但也正是因此才更讓那些在苦苦尋找藍海市場的開發商傾倒。更何況,作為手游玩家重要的參考依據——手游排行榜,在國外也顯得更為規范透明。雖然砸錢也能砸出個好名次,但每個平臺總會留下一隅之地相對客觀地為用戶評價當前手游,這也讓一些實力派手游更樂于在這種平臺中發行。
最后,就是渠道的問題。在海外市場雖然同樣有各種不同的渠道和平臺,比如韓國的Android平臺就有Google Play、Kakao、T-sto re和N-store等,但它們的規則更為規范透明,這使整個手游的潛在營銷成本也隨之大幅度降低。盡管對于中國手游開發商而言,海外手游發行渠道基本被外資公司壟斷,中國企業在渠道和品牌兩方面都缺乏足夠的市場資源,但這也意味著中國手游開發商,在海外市場上他們站在了同一條起跑線上。
從“引進來”到“走出去”
近年來,雖然國外手游大作引進風看似風頭不減,但那種一邊是“數個平臺哄搶一個國外知名手游”,一邊是“國內優秀手游乏人問津,或者只能接受各種渠道的層層盤剝”的現象卻越來越少,不少國內優質手游也開始享受到過去只有國外手游才能享受到的種種“福利”。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這些作品已經不再需要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中,而是可以海外市場和國內市場內外兼修。在這種環境下,平臺與開發商之間的平衡關系也在開始發生微妙的轉變。而發生這種轉變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國手游與國外頂級手游之間的差距在日益縮小。
盡管中國手游多多少少背負著“山寨”的原罪,但不可否認的是,在零基礎的情況下,想要快速與國際接軌,山寨是最方便也是最有效的做法。昔日Android能夠迅速趕上iOS,其核心也在于“山寨”,從這一點來看,一味指責中國手游開發商只會山寨而喪失了原創精神并不靠譜。至少這種“山寨”最終給予了中國手游在不被國外手游產品壓垮整個手游市場的前提下,以“走出去”的底氣。
除此之外,中國手游走出去,也意味著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國際先進手游開發和運營規則被“引進來”。對于那些繁雜交錯的手游發行平臺而言,雖然可能會因此而經歷陣痛,但對于整個中國手游市場而言,卻是一件好事。正如同當年《植物大戰僵尸:長城版》的熱銷讓國外巨頭EA重新審視中國市場一樣,如今中國手游在海外成功上架的事實也讓不少后來者獲得了難能可貴的經驗。比如,風際游戲旗下的《三劍豪》與韓國Nexon之間的合作,不僅是風際游戲走出國門的試水之旅,更是Nexon代理中國研發的重度手游“處女作”。在這種互相試探的過程當中,國內國外的手游市場規則都會朝正方向推動。
同時,中國手游的一些“潛規則”無疑也在走海外市場的過程中影響著世界手游產業。當年《藍精靈村莊》的紅果系統層出不窮的BUG以及坑爹的收費模式,為游戲帶來多少了非議?而現在不少手游卻已經學會投其所好,挖空心思拋出各種IAP。由此可見,在中國手游走出去時,并非只是單純地去適應世界市場,有時候世界市場會反過來因此而發生改變。
從咿呀學語到奮起直追,中國手游終于開始正式參與瓜分海外市場。這也意味著也許某一天,中國手游市場也將成為頂級手游的夢工廠之一。而“China Only”也許也將變成過往,逆襲成為世界通用的手游收費規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