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成昱 等
摘要我國海水魚類的養殖歷史最為悠久。400多年前的明朝,人們就開始鯔魚的人工養殖。改革開放至今,我國海水網箱養殖得到迅速發展,現已成為繼藻類、貝類和對蝦養殖之后的又一水產支柱產業,并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海鱸的養殖水域十分廣泛,其在常見的淡水池塘、海水池塘、淡水工廠、海水工廠、網箱、內陸鹽堿水域中都能很好生長,優異的環境適應能力、較強的抗病力以及飼料來源廣泛等優點使其成為我國優良的人工海水養殖品種。目前海鱸年產量突破10萬t,穩居海水養殖魚類之首。
關鍵詞海鱸;深水抗風浪網箱;池塘養殖;病害
中圖分類號S965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0517-6611(2015)28-132-02
Status of Breeding Sea Bass and Breeding Technical Analysis
WEI Chengyu,LIU Xilei*,DU Yulan et al (Fangchenggang Haishitong Foods Co.,Ltd,Fangchenggang,Guangxi 538021)
Abstract There is documented as early as the Ming Dynasty farmed on mullet,so far,400 years of history.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especially the development of marine cage aquaculture is particularly rapid,is another pillar industry after aquatic algae,shellfish and shrimp farming and the rise and has great potential for development.Sea bass in a variety of water for farming,such as freshwater ponds,water ponds,freshwater plants,water plants,cages,inland saline waters in farming,but also has strong adaptability and nutritional needs are not high for feed,disease resistance and many other advantages.Currently sea bass output exceeded 100,000 tons,ranking the first of marine fish.
Key words Sea perch; Antistormy waves sea cage; Pond aquaculture; Disease
遠在鄭和下西洋的明代,我國人民就開始對海水魚類養殖的探索。我國的海水魚類養殖歷史雖然沉淀頗深,但前期養殖技術沒得到突破性發展,相當長的一段歲月只停留在粗廣的養殖階段,單位面積的海水魚類產量始終處于較低水平。20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我國海水魚類養殖才開始大規模發展。海水網箱養殖業的崛起尤為迅速,目前已經成為繼藻類、貝類和對蝦養殖業之后的又一大水產支柱產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1]。
得益于中共中央、中央人民政府對改善“三農”工作的高度關注,漁業得到迅速。在農業部黨組的正確領導、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對漁業工作的大力幫助下,通過廣大漁民群眾的辛勤勞動和漁業系統干部職工的協同努力下,2012年在全國生產總值534 123.04億元,全社會漁業經濟總產值占3.24%,達到17 321.884億元,全年全國的水產品總產量達5 907.68萬t,水產養殖面積808.84萬hm2,其中海水養殖的面積達到218.09萬hm2,全國魚蝦貝蟹藻等水產品養殖產量4 288.36萬t。漁民人均純收入持續、穩定增長,達到11 256元[2]。2012年全國GDP增長7.75%,漁業各經濟指標同樣表現出平穩發展。漁業生產量保持穩步攀升,產業結構得到不斷升級、優化,成功實現了穩中有進、良好發展的宏觀態勢。
1我國海鱸養殖的現狀
海鱸(Lateolabrax japonicus),又名花鱸魚,隸屬鱸形目、鮨科、花鱸屬。中文學名日本花鱸,俗稱海鱸或七星鱸,是一種名優特經濟魚種。體長橢圓形而側扁,背部稍隆起,頭中等大,略尖。其鱗為櫛鱗,鱗較大,近似正方形。海鱸具有典型的兇猛肉食性魚類表型特征,屬于廣溫、廣鹽性,淺海近岸中下層魚類。海鱸是東北亞特有種類,在我國主要分布于黃海、東海、南海,臺灣省其蹤跡分布在北部及西部海域,國外常見于日本沿海。海鱸養殖的經濟效益良好,并能夠在海水、半咸水及淡水水質下養殖。
海鱸最適生長鹽度為16‰~17‰,最適生長溫度為16~27 ℃。因為海鱸具有很廣的適鹽性,喜好棲息于河口的陸地水匯入大海的咸淡水區,所以在黃河入??诘貐^泥沙沉降,海礁叢生的特殊自然環境成為鱸魚重要棲息地,也是當今我國野生鱸魚的主產區。近年來,人們生活方式和質量發生改變,市場上鱸魚供不應求,過度捕撈使得黃河三角洲的野生鱸魚資源逐年減少[3]。這是對鱸魚資源保護未引起足夠重視是重要原因之一[4]。
海鱸的大規模人工養殖可以有效解決供求關系。海鱸魚的人工養殖水域養殖十分廣泛,常見的淡水池塘、海水池塘、淡水工廠、海水工廠、網箱、內陸鹽堿水域中都可以穩定生長[5]。海鱸具有環境適應能力強、對飼料營養無特殊要求、抗病能力優異等優點。目前海鱸年產量突破10萬t,穩居海水養殖魚類之首。最近幾年,隨著養殖技術的更新迭代,傳統人工養殖海鱸的方式逐漸向近??癸L浪網箱養殖模式發展,以鱸魚的特殊生物學性狀為基礎,綜合分析抵抗潛在的風險能力,在實踐和探索中總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養殖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6]。
在池塘養殖方面,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增加,海鱸養殖面積逐年擴大且呈集中趨勢。珠海水產養殖區,2013年的海水魚養殖總面積約有2 000 hm2,鱸魚的人工養殖面積約達到1 333 hm2,約占該地區海水魚類養殖面積的2/3。其中,魚米之鄉的斗門白蕉鎮最為集中,鱸魚養殖占地近1 000 hm2,占珠海鱸魚總養殖面積的3/4[7]。截止2014年底,珠海區域人工養殖鱸魚總面積有1 367余hm2,與2013年同比增長率為2.50%。鱸魚養殖核心重鎮斗門白蕉的鱸魚年養殖面積達到1 067余hm2,同比增長了6.67%,占珠??傳|魚養殖面積的3/4以上。這表明鱸魚養殖從分散型的個體戶和企業轉化成集中的地區特色產業[8]。
2海鱸養殖模式及技術分析
2.1池塘養殖
2.1.1池塘養殖海鱸的條件與準備工作。
池塘面積根據具體情況從0.33 hm2至0.80 hm2,水深為1.7~2.5 m,池塘養殖所需的通水、通電、增氧設備、通路等基礎設施需施工和調試完畢,池塘底部淤泥應控制在10~20 cm,放養前需干池清淤、消毒、平整護坡,塘基牢固而不滲漏[9]。
2.1.2魚種暫養與放養。
目前,我國的海鱸苗種來源主要有人工育苗和海捕魚苗,對于野生苗種的選購應遵循規格相對整齊、健康生猛、體表無損傷的原則。通常情況下,魚苗在經過長途運輸后魚體會有不同程度損傷,殘食現象也會在運輸過程中不同程度地出現,因此在運輸時應注意控制密度、適當降溫等。運輸后,為提高放苗的成活率,可將新購進的海鱸苗種先進行中間暫養,待魚苗穩定后再進行放養。通常情況下,海鱸在進行幼苗中間暫養長至10 cm左右后,需以1.5尾/m2的養殖密度移至養成池中[9]。
2.1.3養成管理。
目前,海鱸養成階段的餌料以低值雜魚為主,輔以人工配合飼料。由于海鱸搶食能力強,食量較大,因此定時、定量地投喂飼料在養殖過程中至關重要。飼料投喂應以海鱸吃飽又不浪費餌料為原則。每次投料時,先進行少量投喂,以吸引魚上浮搶食,當海鱸大量上浮后再加大投喂量。投料過程中,如果發現海鱸下沉不搶食時,應立即中止投喂,防止污染水體以及浪費飼料,日投餌次數和投餌量根據季節性進行小幅度調整。在海鱸生長發育最為迅速的適溫季節,每日投餌次數4~5 次,投餌量最低為魚體重的10%,最高為最體重的30%,保證鱸魚快速生長所需營養需求。在早春、晚秋的寒冷季節,日投放飼料改為2~3 次,投喂飼料量約占魚體重的1%~10%即可,以使鱸魚安全過冬。
在海鱸養殖過程中,應進行早晚巡塘觀察,若發現異常應及時處理。養殖人員根據自身養殖經驗對鱸魚活動、水體透明度、氣味、顏色變化及池塘防逃設施和敵害等進行合理判斷和及時處理。
2.2網箱養殖 20世紀90年代,李宏宇等在六橫島臺門港內進行鱸魚網箱養殖,發現鱸魚在淺水海區進行網箱養殖是可行的[10]。21世紀初,鄒付軍對鱸魚的水庫網箱高密度養殖研究取得了階段性成功[11]。隨著市場對高品質海鱸需求量的不斷增加,在供需關系嚴重失衡的條件下海鱸海水網箱養殖日益受到重視,鱸魚的海水網箱集約式養殖方式得到迅速推廣與應用,隨著很多技術性難題的逐一解決,鱸魚的安全養殖技術日趨成熟[12-16]。加上海鱸養殖周期短、肉質嫩滑鮮美、營養價值豐富、現階段經濟效益高等特點,因此其發展潛力很大,現已逐步發展為我國最重要的水產養殖品種之一,朝著產業化、規?;a方向穩步發展。
2.2.1目標網箱養殖的海區選擇。
養殖海域要有合適的水質,水深為4~10 m,水質清澈、無污染、水流暢通。切記避風,風浪需較小,勿置于臺風正面襲擊頻率多發地區,遠離航道。養殖區域海底底質需平坦,以泥、沙或沙泥底為佳。
2.2.2網箱的結構、安裝及固定。
根據具體條件選擇網箱,常見的近海網箱支架為長度6 m,直徑15 cm的優質圓木,并且保證受重力不變形,牢固耐用。網衣一般選擇無結節網片扎制而成的5 m×5 m×3.5 m和5 m×5 m×4 m即可,前期的網目0.5~3.5 cm,具體尺寸根據養殖魚體的大小配合選用,隨著鱸魚個體的生長應及時更換。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條件下,應盡量選擇HDPE型網箱,該結構材料網箱具有較強的抗風浪效果,有效地保證了養殖生產的安全性。
2.2.3魚苗的購進與放養。為了保證網箱養殖的順利進行,應盡可能減少魚苗投放后的應激問題而帶來的損失,應定購經過池塘馴化培育、活力較強、攝食能力強及無病害受傷的較大規格苗種。在海上網箱養殖中,與小規格苗種相比大規格海鱸苗種的養成成活率較高,生長速度也快。放養密度需適當,網衣為5 m×5 m×3.5 m時普遍情況下3~10 cm的海鱸幼苗放養密度應控制在每箱4 000尾為佳,10~20 cm中等魚苗每箱投放2 500尾即可,20 cm以上時每箱投放1 800尾為宜。
2.2.4生產管理。
海鱸養殖過程中,應及時分箱和更換網箱。海鱸屬于兇猛的肉食性魚類,若養殖過程中管理不善很容易發生殘食現象。殘食現象在海鱸小苗期尤為明顯。因此,在海鱸整個養殖過程中要加強管理及時分箱,及時投餌防止出現過多的殘食現象。當殘食現象出現頻率較高時,應及時篩魚,分箱。另外,隨著魚體的不斷生長,為保證充足的活動空間,也要求及時更換網箱。
網箱養殖海鱸主要以低質冰鮮小雜魚為主,輔以5%的合成餌料粉沫經絞肉機絞合而成。剛購回的海鱸魚苗應每天按作息時間3次投餌,每次0.4 g/尾。隨著魚個體的增長,需要不斷增加投餌量,以保證良好的生長發育所需營養要求。海鱸增長至大規格時投餌量需增加至15 g/尾,操作者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酌情確定投餌量,投餌次數減至早晚2次即可。
為更好掌握海鱸的生長情況和調整飼料投喂量,在網箱養殖海鱸過程中最好的做法是定期對魚體測量。同時,為了防盜以及網箱破損造成的不必要的損失需在網箱養殖過程中嚴加看管,船只過往及風浪較大時需要及時巡查。
3疾病防治
隨著科技的發展,很多的水產品病害防治技術出現并得到實施,但是養殖魚類病害問題依然是制約我國海水魚類網箱養殖的亟需解決的最主要因素之一。網箱養殖經濟效益使其得以迅猛發展,而網箱養殖帶來的水環境不斷惡化卻在遏制著其發展,造成海水網箱養殖魚類的病害范圍有不斷擴大、程度不斷加深的趨勢,帶給漁業養殖越來越多的經濟損失。目前,所有養殖種類都已經受到不同病害的侵害和困擾。導致海鱸養殖魚類病害的常見病原體主要有存在于自然水體中的病毒、細菌和寄生蟲3大類。此外,還有養殖環境帶來的真菌性、營養性及污染引起的疾病[16]。長期的養殖實踐表明鱸魚在23~26.8 ℃的高溫時極易爆發魚病,預防措施需在7~9月定期投喂藥餌。根據養殖專家的意見,合理配制藥餌,每14 d投喂1次。對于鱸魚病毒性疾病,目前尚無有效的藥物和治療方法。目前,病毒性疾病仍停留在病原學、病理學研究階段,鮮見突破。
海鱸魚的疾病防治任重而道遠。海水養殖魚類主要疾病的病原生物學和流行病學研究在我國仍處于起步階段,開發快速檢測病原的簡便高效且廉價的產品迫在眉睫。在病害防治中,要強化以防為主的方針,注重科學管理和健康管理[17]。
參考文獻
[1]吳群風.2012年海水魚調查:海鱸金鯧再陷寒冬[J]. 當代水產,2012(10):21-24.
[2] 董金和.《2013中國漁業統計年鑒》解讀[J]. 中國水產,2013(7) :19 -20.
[3] 李正柱. 黃河三角洲地區成淡水池塘養殖鱸魚技術[J]. 中國水產 2009(2):38-39 .
[4] 畢庶萬,于光薄,時光營,等.黃渤海的鱸魚資源及增養殖概況[J]. 水產科技情報,1995,22(4):181-183.
[5] 楊朝浪,黃曉俞,向俊偉. 四川鱸魚池塘養殖技術介紹[J]. 海洋與漁業·水產前沿,2013(1):78-79 .
[6] 丁增明,滕世棟. 鱸魚養殖技術之三淺海抗風浪網箱養魚實例[J]. 中國水產,2005(8):46-47.
[7] 龐觀宏.2013年珠海鱸魚養殖產業分析[J]. 當代水產,2014(1):26-29.
[8] 龐觀宏,馬學坤. 2014年珠海鱸魚養殖產業分析報告[J]. 海洋與漁業·水產前沿,2015(2):90-93.
[9] 趙霞. 鱸魚池塘養殖[J].農民致富之友,2013(4):198.
[10] 李宏宇,陳波.鱸魚在海水網箱中的養殖試驗報告[J]. 水產科技情報,1989(6):176-177.
[11] 鄒付軍. 水庫網箱高密度鱸魚養殖技術[J].河北漁業,2002(3):14.
[12] 汪學杰,胡隱昌,羅建仁,等.鱸魚養殖技術之一 絲足鱸池塘高產快速養成技術[J].中國水產,2008,24(6):116-120.
[13] 劉興旺,張海濤.鱸魚養殖技術之二花鱸淡水池塘標準化養殖技術[J].中國水產,2008,24(6):121-126.
[14] 方國升.鱸魚養殖技術之三利用硬顆粒飼料養殖加州鱸技術[J].中國水產,2008,24(6):127-131.
[15] 魏玉蓮,蔡輝,路兆寬,等.鱸魚養殖技術之四鹽堿池塘條紋鱸套養技術[J].中國水產,2008,24(6):132-137.
[16] 唐紹林,周國清. 池塘養殖海鱸的主要疾病及防治[J].海洋與漁業,2015(3):46-47.
[17] 張雅芝,蘇永全.論我國海水魚類網箱養殖的可持續發展[J].海洋科學,2001(7):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