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迪
中國是個熱衷于炒作概念的國家,這不,“黃太吉”的煎餅和“西少爺”的肉夾饃正熱著,“互聯網思維”還方興未艾,又忙不迭地把“工業4.0”炒將起來了。就和言必稱“互聯網思維”的人大多數都解釋不清“互聯網思維”到底是個啥玩意一樣,如今見人就是“工業4.0”的這批人也鮮有幾個能把“工業
4.0”到底是什么給解釋清楚的。
其實,工業4.0是來自德國的舶來品。2011年由德國工業科技研究聯盟提出,該聯盟于2012年聯合德國科學與工程學會專門成立了工業4.0工作小組,在德國全面推廣工業4.0。根據工業4.0工作小組最終提交給德國政府的工業4.0戰略建議報告,工業4.0指的是企業將產品、機械、物流系統、生產設施、服務通過信息物理融合系統(CPS)和物聯網(IOT)整合成一個全球網絡。在生產環節里,這種CPS網絡由智能機械、智能倉儲系統和智能生產設施組成,這些組成部分之間能夠獨立自主地交換數據和信息、觸發行動指令和交互控制。這種CPS網絡將根本性地改變生產制造、工程設計、材料使用、供應鏈和產品生命周期管理等環節。每一個智慧產品都是可以通過數據標簽來確定的,隨時在線,隨時可定位,記載自己生命周期的全部歷史,目前狀態完全可查,并且實現目標狀態的路徑可選。傳感器等數據捕捉設備嵌入制造系統當中,通過CPS和IOT,這些制造系統在企業內部和業務流程(比如售后服務)垂直聯網,在企業外和分散的價值網絡(value networks)平行聯網。從客戶購買下單到產品出廠后的物流過程,這些垂直網絡和平行網絡都可以實現即時管理。有鑒于此,這些利益相關者需要主動地采用并依賴終端對終端的工程設計來維護整個價值鏈。
和“互聯網思維”各種忽悠不同,從工業4.0的定義上來看,還真是辦實事的,那就是要提升制造業的附加值,這一點很符合德意志民族的實干精神。你知道中國最好找的工作是什么嗎?那就是銷售。筆者當年求職的時候,滿眼都是各種賣產品和服務的工作,真正制造產品和服務的工作卻相對難找很多?!盎ヂ摼W思維”就是銷售的路數,工業4.0就是實在的創造產品和服務。通過CPS、IOT和大數據,工業4.0將極大地提高制造業的附加值含量。
上一篇專欄已經提到過,由于中國制造業成本特別是人工成本的上升,再加上人民幣升值的因素,許多制造業已經開始撤離中國,移到了其他新興國家,有的甚至回流到了歐美。如果再不提高除成本之外的核心競爭力,中國將面臨嚴重的去工業化問題。
中國不能任由制造業枯萎。制造業是價值鏈的核心組成部分。工廠撤走了,會帶走與之相關的高附加值環節的專長和就業:比如產品研發、設計、品牌和營銷。富于創新和創意的制造業是維持高端服務業的基礎。這一點不少人都忽視了,大家都忙于尋找風口上的豬,務虛去了。
創新、自動化和精致的流程設計是制造業成功的基礎,是維持其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工業4.0是拯救中國制造和防止中國經濟轉型掉入務虛陷阱的康莊大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