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手持設備的興起,改變了大眾的生活方式。人們更多的娛樂、生活由傳統電腦轉移至移動設備上,性能逐漸強大的移動設備在不斷證明著自己絕非簡單的通訊工具或者玩物。它們是可以將用戶的碎片化時間有效組織起來的強大生產力工具,讓我們收獲著“輕辦公”的效率。目前,iOS、Android以及Windows 8均推出了各種的辦公套裝,由此可見“輕辦公”正在高速地發展,如何在移動設備上做到“輕辦公”就是本文所要討論的。
觸控輸入導致生產力低下
從功能和學習成本上來考慮,預裝了Office 2013的Windows 8平板是筆者“輕辦公”的首選平臺和設備。在擁有雙桌面Windows 8的支持下Office2013提供了與筆記本相當的生產力,在“輕辦公”下,Office2013仍舊有一定的競爭力,在7~10英寸屏幕上,我們可以利用虛擬鍵盤實現流暢的文字輸入,但在使用虛擬鍵盤的情況下,屏幕上所預留的空間很難讓我們有良好的輸入環境(如圖1),由此可見配備了實體鍵盤的Windows 8平板才能具備完整生產力,這同樣也適用于Andiord或是iOS設備上,不過這兩者的虛擬鍵盤在尺寸上比Windows 8要小巧許多,可以為用戶提供良好的文字輸入與可操作空間。
在小型化的便攜智能設備上(3.5~5英寸),這一缺陷更為明顯,菜單、工具欄都使得目前觸控辦公注定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云服務才是基礎
iCloud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網盤”,它完全融入了iOS與Mac OS X系統。iPhone、iPad、Mac上產生任何文檔,都可以在同一個Apple ID下的任何設備上實現同步,過程無需用戶任何干預。但是由于iOS本身的封閉性,蘋果不允許其他廠商的云服務在iOS設備上進行本地同步,因此iOS并不適用“輕辦公”。
微軟OneDrive客戶端目前已經覆蓋了全部平臺,在Windows設備上“三屏一云”的優勢已經體現無余(如圖2),雖然在其他平臺上不能對云空間內容進行修改,但是Android設備可以將文檔下載至本地,處理完后再手動上傳,已經具有“輕辦公”的完整解決方案。而被大眾所看好的Google Drive,由于網絡環境的關系它已經無法正常使用。
最好用的輕辦公應用
國產輕辦公應用WPS對于iOS與Android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它不僅內置有大量本土化的模板,而且深度整合了金山快盤,并且可以直接訪問Google Drive、One Drive網盤。WPS具有強大的兼容性,因此不少國內用戶將它作為Office 2013的替代品。當然了,筆者使用它的原因就是,WPS的輕辦公應用。換句話說,WPS的輕辦公本質上就是云盤,只不過它在功能上更適合文檔、表格以及PPT的預覽和處理。
運行輕辦公后,系統會提示用戶注冊ID以便文檔的儲存。完畢后,即可進入輕辦公的主界面,我們主要會運用到私人空間以及圈子兩大功能(如圖3)。在私人空間中,我們可以通過本地上傳以及云端新建來完善我們需要存儲在云端的資料庫(如圖4),任何存儲在私人空間中的文檔、表格或演示文件都可以點擊打開進行編輯或是預覽,而文件的工具欄則提供了更多的功能操作,例如下載、地址以及備注等等。
當然了,這些都是輕辦公的個人功能,圈子則是能讓整個團隊的工作效率變得更高(如圖5),在文檔預覽界面中的云編輯與備注會讓文件的審閱過程變得更加便捷且環保(無紙化操作),圈內討論功能則是為備注功能進行了一個補充,畢竟即時通信工具的效率會比它優秀得多。
OCR掃描快速轉檔
為了實現輕便的辦公,我們需要丟開一切煩瑣的操作。當我們將紙質資料或是文章導入電腦中,手工輸入總是比攝像頭掃描要來得慢許多,“全能掃描王”就能頂替傳統的鍵盤輸入,應用提供的高識別率與標記功能保證了資料電子化存儲的準確性。
全能掃描王采用直觀且簡潔的交互界面,用戶可以直接選取下方工具欄中的相機或是本地相冊來實現紙質文本的掃描。開啟拍照功能,就能實現掃描記錄工作。完成后拍攝后,應用會自動裁減多余的空白部分,如果對自動裁減不滿意,便可使用手動裁減。確定剪裁后即可點擊屏幕上的“√”選項,這時系統會自動對相片進行二次處理,針對剪裁后的圖片進行增強、增強并銳化、灰度模式以及黑白文檔四種色彩校正,每一種模式在特定的使用場景中都有不錯的表現,特別是增強并銳化功能能為用戶提供非常不錯的圖片文字識別能力(如圖6)。
完成紙質文字的掃描處理后,應用會在主界面將其添加為新文檔,點擊進入后,我們可以對其命名操作。當然,這并不是文字最終的處理,當我們在查看文字資料時,可選擇下方的“OCR”將掃描的文字生成更利于我們修改或標注的Word文本格式(如圖7)。
移動互聯與便攜式設備讓“辦公”變成了一種生活方式。移動輕辦公逐漸會成為職場人士的主旋律,臺式電腦與移動設備組成了一套完整的生產線,究竟如何搭配硬軟件才能獲得最出色的輕辦公體驗?不同需求的用戶肯定都會有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