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了個咪

HTML5手游現狀
HTML5是一個很奇怪的玩意兒,說它是個新東西吧,它早在8年前就開始立項,在標準還沒完全定下來的這幾年,程序員們已將其標準中的各種奧妙玩得滾瓜爛熟,用它來開發應用和游戲完全沒技術難度。“HTML5很好很強大,跨平臺、成本低、迭代快……”這類關于HTML5的鼓吹語句估計大家耳朵都要聽出繭子了;說它已經很流行了吧,但迄今為止,PC上的網頁游戲的開發技術仍舊是Flash占據大半壁江山,剩下的份額還有Unity(三維游戲開發工具)在攪局,HTML5開發的游戲只能算是一小撮中的一小撮。雖然在對開發者們的采訪中,他們都說會將HTML5作為未來網頁游戲開發的第一選擇,但實際上真正采用HTML5技術的游戲廠商還是相當的少。在大家眼中,HTML5技術就好像晃動的鬼魂一般,若即若離,貌似很近卻又怎么都抓不到。
隨著這兩年手游的火爆,HTML5因為其跨平臺特性很自然地延伸到了這個領域,有不少業內人士執著地認為:HTML5的標準在2014年總算是塵埃落定,而且隨著大家對于HTML5的熟悉,相關的工具和配套環境也越來越好,開發難度還在不停降低,HTML5一定會在手游領域大放光彩。前段時間,有一款叫做《圍住神經貓》的HTML5小游戲席卷微信朋友固,實現了3天1億次的恐怖訪問量,仿佛證明了業內人士們的觀點。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手游市場上還是以原生APP為主,HTML5移動游戲并沒有蹦達出幾個較為硬朗的角色,大多數都是曇花一現,有的甚至還來不及“一現”就被卷沒入茫茫的APP大海中。
輕量級與短命鬼
為什么火不起來呢?說到底HTML5就是一個網頁標準,又因為是在移動設備平臺上運行,在性能上還是沒辦法和原生游戲相比較。手機原生游戲和HTML5手游的特性和關系,與PC端游和頁游很類似。
端游開發時間長,成本較高,但持續盈利能力強,生命周期長;而頁游的特點就是反過來了,開發時間相對較短,但生命周期也很短,一款普通的頁游壽命也就1年到2年,做得糟糕的(比如那些純山寨產品),可能只有不到半年甚至更短的壽命。而在手游這個領域,原生游戲就好像端游一樣,開發成本比HTML5網游高不少,但只要是盈利產品,通常壽命還是比較長的。而目前HTML5手游都是一些輕量級小游戲,缺乏重量級的作品坐鎮,輕量級游戲開發速度快,上線容易,但生命周期相當短。現在HTML5手游給大家的印象就是爆發力很猛,但持久性弱,像那些3天過億的《圍住神經貓》、5天過億的《瘋狂手指》等游戲,一說大家都知道,可能還都上手玩過,但有多少人在2個月后還能繼續沉迷呢?
也因為是輕量級,那就代表山寨起來相當容易,國內的開發環境大家都懂的,原創費勁風險又高,哪有抄襲來得短平快。《圍住神經貓》創始人秦川自己都說過:“《圍住神經貓》火了之后被迅速山寨,有一個時間段,這款病毒傳播上的裂變產品,訪問量是高過《圍住神經貓》的。”抄襲在一定時間內可能還能提升游戲的知名度,但總歸會分流原創者的收入,如果原創者們收入太少,自然也就沒能力再創作新的游戲了,這種做法無異于殺雞取卯,好在國內市場夠大,還不會造成毀滅性打擊,但不論怎樣都會削減該游戲的生命周期。畢竟生命周期短了,游戲公司怎么可能獲得足夠的收入呢?
流量高與變現難
還有一點制約HTML5手游發展的就是變現比較困難,如果是一款普通手游,賺錢的方式有很多種,比如它可以發布在蘋果iOS平臺上直接收費賣游戲本身,也可以做內付費,靠賣游戲內道具或者服務賺錢,還可以采用掛廣告的方式來獲得收入。但這些招式對于現在我們看到的絕大部分HTML5手游來說都不太好用。
首先在蘋果iOS這個平臺上,基本上是不允許發布基于純HTML5技術的應用(也就是大家常說的web APP)的。那些原生HTML5游戲想進入iOS平臺,基本上都是變換了各種花樣,在添加了很多原生游戲的框架和內容之后才能發布上去。有這個大改的功夫,在某些情況下等于重新寫一個原生游戲了。
其次,我們看到的這些火爆的HTML5手游基本上都是依賴于一些本身就是高流量的平臺入口來進行推廣的,比如《微信》。如果這個平臺本身有很多關于變現方面的制約,那么這些制約也會牢牢的卡在游戲身上,不得翻身。曾經有不少HTML5手游的做法是先把游戲做到《微信》里面,然后利用分享功能,把玩家的點擊流量轉移到自己的游戲平臺上(比如7k7k這種小網頁游戲集合平臺),最后通過自己游戲網站平臺的廣告訪問來賺錢。
這種模式既能快速獲得用戶,也能快速獲得大筆收入。但《微信》在發現這種對自己完全沒好處情況后,馬上就關閉該分享功能的接口。對于這些游戲來說,要么放棄《微信》平臺導流量,要么就成為《微信》游戲的一部分,前者是給《微信》白打工,后者《微信》會吃掉很大一筆分成的費用,無論怎么選都很虧。就目前來看,對于小開發者來說還沒找到什么合適的方式,讓HTML5變現的方式變得簡單且豐富。
寫在最后
總的說來,制約HTML5手游發展的從來都不是什么技術問題,如果有更多公司能夠做出足夠好的重量級產品,或者能給輕量級產品想到足夠簡單的變現方法,那么它的前景還是大大的好,只是現在還看不到什么明顯的端倪。現在就看看在2015年,會不會出現奇跡吧!畢竟在移動互聯網上,奇跡并不少見,也許只是需要一定的耐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