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瑩婕 文兆明 白先麗


摘要 對廣西桂林茶葉科學研究所茶園主要害蟲天敵蜘蛛進行了系統調查。結果表明,在茶園中獲得蜘蛛標本687個,蜘蛛34種,隸屬2亞目14科27屬,其中廣西新記錄種綏寧獾蛛1種;蜘蛛是茶園害蟲的重要的留守式天敵類群,具有分布廣、數量大、持續時間長、捕食力與抗逆性強等特點,對假眼小綠葉蟬成、若蟲和茶尺蠖低齡幼蟲等有較強的捕食作用;茶園蜘蛛種群在每年6月中旬后明顯增大,高峰期在7~8月。
關鍵詞 茶園蜘蛛;田間調查;種群動態
中圖分類號 S47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5)19-084-03
茶園蜘蛛是害蟲的主要捕食性天敵,保護茶園蜘蛛在害蟲防治中具有重要意義。研究茶園蜘蛛的種類及其生態活動,可以有效地判斷茶園生態環境,配合農藝及其他有益生態環境保護措施,保護茶園蜘蛛及多種自然天敵,增加生物多樣性和植被多樣性,從而有效調控茶園生態,控制病、蟲、草害。為此,筆者對廣西桂林茶葉科學研究所茶園主要害蟲天敵蜘蛛進行了系統調查,旨在為桂北茶區害蟲防治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調查地概況 選取廣西茶葉科學研究所園區內“桂綠1號”品種茶園,面積為0.13 hm2,5年生良種茶園,葉層厚約60 cm,樹高為85~95 cm,株距為35 cm,行距為1.5 m。
1.2 試驗方法 采用陷阱法。每塊茶園選取60個采樣點(4次重復,每個重復15個點),每點間隔,橫向3 m,縱向10 m。每個采樣點在靠近茶樹根部布置1個陷阱,使用2個
一次性塑料杯鑲嵌埋入茶園作為陷阱,杯口與地面相平,使用鐵絲支撐的塑料碗做棚。陷阱容器由2個口徑為7.2 cm、深為10.5 cm、容積為300 ml的塑料杯組成。陷阱溶劑主要由4%福爾馬林加少量甘油和洗衣粉水配制而成,每次添加的陷阱溶劑為杯子高度的1/3。每次收陷阱時更新溶劑和杯子,將蜘蛛放入盛有75%乙醇的小瓶分別標記保存。
1.3 調查方法 每次采用平行跳躍法調查15個樣方,樣方是面積為1 m2的茶行,將其一分為二,用力拍打茶枝,以塑料薄膜承接,統計15個樣方內的蜘蛛個體數量,鑒定蜘蛛的科和種。
2 結果與分析
2.1 蜘蛛種類 在茶園中查得蜘蛛687只,蜘蛛34種,隸屬2亞目14科(表1),其中廣西新記錄種綏寧獾蛛[1]1種,主要優勢種為條紋蠅虎[2]、綏寧獾蛛、草間鉆頭蛛[3]、黑色蠅虎等,微小體形蜘蛛的個體數量較大。
2.2 蜘蛛活動規律 據調查,茶園主要天敵有蜘蛛、蜂類、瓢蟲、草蛉和其他天敵類,分別占調查總量的77.99%、7.40%、6.40%、3.91%和4.30%,其中以茶園蜘蛛發生量最大,且以7、8月數量最多,4~8月蜘蛛總量不斷上升,每月上升3~5個百分點,8月蜘蛛數量占各類天敵總數的24.03%(圖1)。一年中的4~10月均可見大量蜘蛛在茶叢中活動。
不同科蜘蛛的發生盛期也不同。皿蛛科在6月盛發,主要為草間鉆頭蛛,占同期蜘蛛量的47.00%~52.00%;狼蛛科在8月盛發,占同期蜘蛛量的20.20%~30.10%;球腹蛛科在10月盛發,占同期蜘蛛量的14.20%~17.80%;園蛛科在8月至9月下旬盛發,占同期蜘蛛量的9.80%~12.70%(圖2)。
2.3 影響蜘蛛種群變動的主要因素
2.3.1 氣候條件。從氣象資料和茶園觀察看出,氣候對蜘蛛有較大影響。桂林地處低緯,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境內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光照充足,熱量豐富,夏長冬短,四季分明且雨熱基本同季。年平均氣溫為18.9 ℃。7月最熱,月平均氣溫為28.0 ℃,1月最冷,月平均氣溫為7.8 ℃。2010年平均無霜期為309 d,年平均降雨量為1 949.5 mm。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 670 h。故蜘蛛在1和7月發生量較小。
2.3.2 化學農藥。茶園施用化學農藥能直接毒死蜘蛛或將其驅出茶園而使數量銳減[3]。2010年廣西桂林茶葉科學研究所按照無公害茶園要求打藥,蜘蛛蟲口基數變化較小。2011年加入農藥試驗站后使用新型農藥,蜘蛛基數變化較大,施藥期間蜘蛛活動明顯減少,但農藥毒性過后又再度出現。調查結果表明,4月份害蟲比天敵多356頭,5月份相差下降至119頭,到6月份害蟲比天敵多416頭,差數下降,7月份只多出141頭,但到8月份天敵種群反超34頭,9月份害蟲又維持種群多數,比天敵多420頭,達到差數最大月份,與6月份持平。
2.3.3 農事活動。農事活動對蜘蛛的影響廣泛。例如,茶園深翻、抗旱施肥、中耕除草、修剪臺刈等大規模農事操作常使蜘蛛遭到巨大殺傷。每次大規模的農事操作可使蜘蛛數量下降30%~50%。
2.3.4 作為食物的害蟲。食料是影響蜘蛛數量的一個重要因子,直接影響蜘蛛數量的消長。調查結果表明,茶園蜘蛛數量隨著可食害蟲(如小綠葉蟬等)數量的增加、減少而上升、下降。
2.3.5 茶園生境。該茶園為良種茶園,茶園枝多葉茂,通風、通光性差,小氣候變化小,適應蜘蛛生存。茶園周圍環境較單一,且人為活動頻繁,沒有較復雜的適合蜘蛛遷徙的環境。
2.3.6 天敵。蜘蛛天敵的種類很多,專門捕食蜘蛛的有蛇、蜥蜴、蟾蜍、蛙、蜈蚣、鳥類、蛛蜂等。專門寄生蜘蛛的有小蜂、繭蜂、姬蜂、寄生蠅、蚤蠅、蚊、虻等昆蟲及螨類、線蟲、寄生菌。試驗茶園周圍環境較單一,人為活動較頻繁。天敵影響相對較小。
2.3.7 種內及種間競爭。蜘蛛有互相殘殺的習性。當茶園缺乏食料時,蜘蛛便互相捕食,尤其是一些小型蜘蛛更易被捕食。因此,種間競爭對蜘蛛數量消長也有一定的影響。蜘蛛的數量消長受到多方面生態因子的影響,在保護利用時應全面考慮生態因子間的主次關系,以達到預期效果。
3 結論與討論
調查結果表明,蜘蛛對環境溫度非常敏感,適溫范圍為15~30 ℃。夏季溫度超過30 ℃和寒冬時,大部分蜘蛛在落葉和土壤縫隙中潛伏越冬。在正常情況下,茶園蜘蛛與被獵食的害蟲之間處于相對平衡的狀態,制約著害蟲。蜘蛛喜陰濕,專捕活蟲,在食物缺乏時常自相殘殺,對化學農藥敏感[4]。
茶樹是多年生常綠作物,枝葉繁茂,陰涼地多,小氣候變化小,適合蜘蛛的棲息繁殖,保護利用茶園蜘蛛控制害蟲的前景大。由于蜘蛛只捕活蟲,缺乏食物時又互相殘殺,不能群體飼養,故保護蜘蛛需從生態環境入手。
在病蟲害防治過程中,應合理用藥,盡量局部噴藥,輪換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茶園能用的安全農藥,配合農藝措施,如修剪、采摘、行間鋪草、防寒、人工機械等,綜合協調,充分營造和保護蜘蛛棲息環境,利用大的茶園蜘蛛來控制害蟲。
維護茶園生態平衡,可充分結合茶園管理措施來保護蜘蛛,如適時修剪擴大樹冠、提早封行、園周植樹,有利于改善蜘蛛棲息環境,增加庇蔭棲居場所。另外,夏初、冬前茶園行間覆蓋稻草或山箐,人工降雨等抗旱、防寒措施也有利于蜘蛛的度夏和越冬。
參考文獻
[1] 張永強.廣西蜘蛛名錄[J].蛛形學報,2008,17(1):54-63.
[2] 朱明生.中國動物志,蛛形綱,蜘蛛目,園蛛科[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
[3] 尹長明.中國動物志,蛛形綱,蜘蛛目,球蛛科[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7.
[4] 李劍泉,趙志模,候建筠.植保領域的蜘蛛研究進展[J].植物醫生,2000,13(6):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