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東
摘要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消費者對農產品質量安全要求越來越高,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農產品生產開始轉向數量質量協調發展,綠色食品產業將成為農業適應經濟新常態的發展重要抓手,綠色食品監管關系到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提高與監管能力提升。簡要分析了當前綠色食品基層監管工作現狀與存在問題,并初步探討了新常態下基層監管工作思路。
關鍵詞綠色食品監管;基層屬地管理;工作思路;探討
中圖分類號F407.8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517-6611(2015)28-293-02
1 綠色食品基層監管工作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隨著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越來越受到關注,當前黨中央國務院將其提升到關乎執政能力的高度。綠色食品監管作為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一個重要內容,在適應經濟發展新形勢、促進農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提高人們生活水平等方面,已經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當前綠色食品現已建立并推行了企業年檢、產品抽檢、市場監察、產品公告4項基本監管制度。通過企業年檢檢查督促落實綠色食品標準化生產;開展產品抽檢發現和處理質量不合格產品;實施市場監察糾正違規違法使用標志行為,查處假冒產品;發布產品公告公開獲證和退出產品信息。有效加強了國家、省、市級三級監管體系建設,全面推進了綠色食品監管措施落實,有效保障了綠色食品質量安全,推動了綠色食品產業穩步發展。但是,當前有些基層綠色食品監管責任落實不到位:綠色食品監管責任意識不強,責權不清的問題比較突出。部分縣鄉存在著重認證輕管理,重年檢輕日常監管的現象;監管力度不夠:各級綠辦在監管方面投入的力量遠小于在認證方面的投入[1];監管信息化進度慢,尚未將相關基層單位納入信息化體系,尚未實現與外界平臺的信息資源共享和交互[2];生產經營主體自律意識不強,仍然存在一些不規范行為;監管工作相對比較薄弱,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融合不夠,與農業部綠色食品管理辦公室、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工作要求,與社會廣大消費者希望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存在一定的監管薄弱環節與漏洞,亟需進一步完善監管措施、切實提高基層綠色食品監管能力。
2綠色食品基層監管工作思路探討
依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督管理工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有關工作”[3]等法律條款規定,逐步建立以行政執法為主導,行業自律為基礎、屬地管理為保障的監管工作體制。督促綠色食品監管員履職盡責:實施企業年檢、監督巡查、監督抽檢、標志市場監察,做好咨詢服務及綠色食品宣傳培訓工作[4]。通過完善監管體制機制,落實屬地原則,明確企業主體責任,逐步建立起“以行政執法監督為主導、工作機構監管為保障、企業自律為基礎”的監管體制機制,堅持并完善問題企業和產品退出淘汰機制。
2.1建立健全綠色食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體系
2014年底,農業部與食藥總局聯合印發的加強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意見,也將綠色食品列為市場準入、追溯體系建設的基礎。每個獲證企業要盡快建立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體系,及時錄入基地準出的每批次綠色食品產品生產信息,詳細錄入生產日期、產品批量、原料產地、生產管理人員、生產主體、聯系方式、質保期限、產品規格及質量標準等準確生產信息,引入二維碼產品身份識別與詢功能,逐步完善更新維護平臺數據,面向消費者進行公開查詢方式,接受社會公眾監督,維護消費者的知情權與監督權。江蘇地區可以按照《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規范基本要求》地方標準建立綠色食品質量控制與保證體系,通過建立覆蓋企業基本信息、投入品采購、生產批次管理、作業管理、上市質檢、標志管理與交易等關鍵環節的全程信息管理,達到對追溯單元的信息追溯要求[5]。同時,借助江蘇省農產品質量安全追隨管理示范單位項目財政資金支持建立企業內部綠色食品質量追溯管理應用系統,申報主體限“三品”生產企業[6]。
2.2認真做好綠色食品證后年檢工作
監管員對轄區內綠色食品標志使用權的企業在一個標志使用年度內的綠色食品生產經營活動,產品質量及標志使用行為實施監督、檢查、考核、評定等。依據《江蘇省江蘇省綠色食品企業年度檢查工作規范實施辦法》規定開展年檢工作,及時發放收取《綠色食品企業年度自查表》,選擇適當時期,最好選擇在產品集中上市期間開展綠色食品年度監督檢查,依據事實填好有關質量控制評價表,采取召開座談會、查閱工作資料、隨機訪談員工以及實地查看各環節等檢查方式,重點檢查產品生產過程中農業投入品使用與管理、產品包裝標志使用、生產操作行為、產品有效質量證明憑證和質量追溯措施等關鍵環節關鍵措施落實情況。客觀公正地予以評價,依照評價表項目逐條評分,不合格項或需要說明情況予以標明,當場向生產經營主體反饋檢查結果,說明有關整改要求或有益建議,充分聽取被檢查者的情況說明及有關問題的陳辯,雙方無異議后,現場履行有關年檢檢查手續,對于檢查合格或者在規定時限完成整改并經檢查合格后予以證書蓋合格年檢章,并將有關年檢工作資料整理歸檔。
2.3扎實開展綠色食品證后監督抽檢
配合各級農業主管部門做好綠色食品專項監督抽檢工作,原則上在3年證書有效期間至少開展1次監督抽檢,鼓勵與督促生產經營主體每年自行開展綠色食品產品自行送檢1次,同時地方農業行政部門可以主動聯合質監部門定期開展初加工綠色食品產品質量監督抽檢,在重大節假日期間加大產品抽檢力度,嚴格市場準入把關,保證綠色食品生產源頭質量合格,切實提高綠色食品的社會公信力與認可度。對于抽檢不合格產品及時通知企業召回有關批次不合格產品,開展問題調查,找出問題根源,指導企業整改,對于問題嚴重,存在嚴重的違法違規生產行為的企業堅決予以注銷綠色食品證書,堅決讓其退出市場。鼓勵地方把綠色食品產品納入日常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對象、納入風險監測對象、專項整治對象,定期或不定期開展抽檢工作,緊逼綠色食品生產主體自覺按照綠色食品標準加強自身生產管理,始終繃緊質量安全管理這個弦,把綠色食品標準措施落實到位。江蘇省每年開展一輪“三品一標”農產品監督抽檢工作,地方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開展綠色食品監督抽檢與風險監測抽檢。
2.4合力開展綠色食品生產監督巡查切實把綠色食品監管工作上升到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層次,地方可以把綠色食品日常監督管理列為地方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監督巡查的一項重要內容,組織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農業執法、種植業技術指導、畜牧獸醫、動物衛生監督等部門聯合開展綠色食品生產專項監督巡查,也可以納入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對象開展綜合性監督巡查,力求巡查全年全部覆蓋到位,嚴肅查處違法違規行為,切實規范綠色食品生產行為。同時,大力培訓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員與村級協管員,普及綠色食品生產有關法律、法規、技術標準等有關知識,有益補充擴大綠色食品監管員的候補人員隊伍,初步推廣綠色食品監管深入到鄉村最底層一級監管模式,解決監管最后一公里不足問題,切實形成強大的綠色食品監管網,切實保證綠色食品質量穩定、優質營養的公共品牌形象。江蘇省鄉鎮一級可以結合農鄉鎮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三定一考核”網格化監管模式加以落實,就是“定人員、定對象、定任務、年度績效考核”[7],確保綠色食品監管對象全覆蓋。
2.5廣泛宣傳綠色食品品牌,倡導綠色食品消費
像抓食品安全宣傳一樣抓好綠色食品宣傳,面向社會廣泛宣傳綠色食品質量品質與品牌美譽度,引導消費者正確選擇綠色食品,正確辨別綠色食品真偽,維護好消費者權益,吸引社會關注綠色食品產業,提高消費綠色食品愿望,積極監督綠色食品生產,主動拿起法律法規武器維護好自身生命健康權,為政府層面綠色食品監管管理建言獻策,集社會智慧共同監督管理好綠色食品生產。保證綠色食品公信力,增加綠色食品消費需求,逐步提高綠色食品生產效益,促進綠色食品生產與消費良性發展。積極探索專業流通體系建設,支持專業物流企業及綠色食品協會等社會機構推廣綠色食品專業營銷網絡,促進廠商合作、產銷對接[8]。地方政府可以通過參加或舉辦各種優質農產品展銷會積極推介與宣傳地方綠色食品產業,對外擴大綠色食品知名度,如:參加全國農產品展銷會、江蘇省優質農產品國際洽談會、江蘇省優質農產品上海交易會、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等,也可以通過媒體廣告宣傳、旅游觀光推介、網絡銷售平臺等形勢推銷地產綠色食品。如:開辦淘寶、京東網店、加盟江蘇省放心吃網、設立景區土特產品專賣區等。
2.6嚴肅查處綠色食品生產經營違法違規行為認真開展綠色食品市場監察,完善綠色食品標志使用與管理規范,細化假冒標志、造假摻假、以次充好、使用違禁藥物等行為法律責任,加大懲處力度,提高違法違規成本,切實用制度約束好生產經營行為,全國上下開展1次綠色食品拉網式市場大檢查,徹底清除冒牌、劣質、包裝不規范的產品,依法依規從嚴處罰,該整改的及時責令整改,該注銷商標堅決注銷、該重罰要從高標準處罰,構成違法行為及時移交司法機關處理,同時視情況面向獲證企業進行內部通報,警示獲證企業以此為戒,自覺放棄尚懷有各種不正當競爭的僥幸心理或自行消除各種違法違規行為。例如:宿遷地區每年6月食品安全宣傳周期間,農業部門聯合工商、食藥部門開展綠色食品市場聯合巡查行動,嚴厲打擊綠色食品冒牌、劣質、一標多用等違法違規行為,有效遏制違法違規行為發生。
2.7及時處理好綠色食品社會性突發事件
當轄區內發生綠色食品突發性事件時候,綠色食品監管員要保持鎮靜,積極妥善處理好有關事項,首先要及時向有關領導與上級主管部門報告事件發生情況與態勢,未經允許不得隨意泄露或傳播事件信息,建議地方政府及時采取強制措施封存有關產品,召回有問題產品,控制有關違法行為發生,對組成事件調查小組迅速介入調查,評估事件有關危機風險,研究落實有關事件處理措施,有效控制事件勢態發展,及時消除綠色食品生產經營問題,視情況及時發布事件調查處理的進展,消除事件造成的社會信任危機,逐步穩定平息事件的影響,鞏固與提高綠色食品的社會公信力。對于轄區外的綠色食品突發事件,監管員應向部門領導報告并提出有關應對措施,摸清轄區內綠色食品生產經營狀況,必要時候開展專項監督抽檢,掌握事件中產品質量安全狀況,依檢測法律憑證進行查處,及時排查消除轄區內相應問題,保證轄區內不發生不可控制的類似事件。同時,加強綠色食品風險預警工作開展,加強預警信息員隊伍建設,2015年重點開展稻米產品風險隱患排查[9],在江蘇地區加大綠色食品稻米監測力度,適當增加轉基因成分監測項目。
2.8完善基層綠色食品監管信息平臺建設積極推動省、市、縣3 級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化建設,實現監管等信息的縱向和橫向串聯[10]。借鑒江蘇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中建立省級監管信息平臺舉措,嘗試建立以省級為單元的綠色食品監管信息平臺,要求以一個省內的所有監管員工作納入監管平臺進行考核管理,及時上傳年檢信息、監督檢查信息、產品包裝使用信息、宣傳培訓信息、監管對象基本信息等,有條件地方可以推廣應用平板電腦終端移動監督方式,第一時間上傳監督檢查信息,各監管員可以通過監管平臺交流學習,上級監管部門可以發布工作通知、最新綠色食品標準、行業動態等,現有的綠色食品標志審核平臺(金農工程)可以鏈接到監管平臺之中,實現監管與審核高度信息化,有效提高綠色食品工作效率。宿遷地區目前正在籌建地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信息平臺(包括“三品一標”監管內容)。
參考文獻
[1] 楊朝暉,趙欣.綠色食品監管現狀、問題和對策[J].中國食品與營養,2007(8):62.
[2] 常筱磊,趙輝.綠色食品信息化業務平臺建設現狀及發展思路探討[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5(3):23-25.
[3] 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總則[A].2006.
[4] 綠色食品標志管理辦法,標志使用管理,監督檢查[A].2012.
[5] 王坤,何旭平.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規范基本要求:DB32/T2368-2013[S].2013.
[6] 關于申報2015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示范單位的通知(蘇農質〔2015〕3號)[A].2015.
[7] 鄉鎮監管工作評價,開展2015年江蘇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績效評價的通知(蘇農質〔2015〕8號)[A].2015.
[8] 王運浩.2014年我國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重點[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4(2):16.
[9] 王運浩.在全國“三品一標”工作會議上講話[R].2015.
[10] 陳曉華.2014 年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成效及2015年重點任務[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5(1):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