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春波 王長平 賈永全等
摘要以我國高等農業院校實踐教學的研究為切入點,結合高等農業院校實踐教學現狀與發展趨勢,系統科學地分析了高等農業院校實踐教學的特征,以及實踐教學體系構建應遵循的基本原則,以期為高等農業院校的實踐教學改革提供有益借鑒。
關鍵詞高等農業院校;實踐教學;特征;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S-0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0517-6611(2015)28-375-02
實踐教學是高等農業院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以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為教學核心,以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為教學目標,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促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都有著特殊的作用。我國教育主管部門為此出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舉措,國家教改領導小組按照“頂層設計、試點先行、穩步推進”的原則,全面推進我國教育改革的總體格局,并在《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要“構建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要求高校完善課程設置,強化創業實踐,努力提高大學生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這就需要高等農業教育培養模式不斷變化,培養出具有實踐動手能力和積極創新的高層次、復合型農業技術人才[1]。但是,如何科學合理構建實踐教學體系已成為高等教育工作者亟需解決的重大問題。因此,筆者對我國高等農業院校實踐教學現狀與發展趨勢進行深入剖析,并在此基礎上系統分析高等農業院校實踐教學的特征,以及實踐教學體系構建應遵循的基本原則,以期為高等農業院校實踐教學體系的科學構建及教學管理提供有益指導。
1高等農業院校實踐教學的特征
高等農業院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農學學科以及相關專業為主體的綜合性農業院校,是我國現代農業高級人才培養、儲備和輸出的基地,為我國的農業現代化提供強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撐,具有鮮明的行業特性,對社會進步與經濟發展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而實踐教學又是高等農業學校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其他教學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2],系統而全面地分析與研究農科專業的實踐教學特征,以便有針對性地開展實踐教學的組織管理工作,具有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同課堂理論教學及其他教學活動進行比較與分析,高等農業院校的實踐教學特征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1實踐教學的教學性
教學性是實踐教學的根本屬性,實踐教學是在學生具備一定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在指導教師的組織下,以實踐操作為主,綜合運用所學專業知識分析和解決生產中的實際問題,以期獲得感性認識和基本技能,最終可以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一系列教學活動的組合。實踐教學的教學性集中體現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必須將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學條件、教學考核等環節進行合理規劃與管理。
1.2實踐教學的專業性
高等農業院校的實踐教學必須立足于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結合各個專業特點,如種子科學與工程專業培養人才的核心任務是培養學生具備種子的培育、加工、貯藏、檢測、營銷及其相關領域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而動物科學專業人才的培養是要求學生在認識和掌握家畜的遺傳、育種、繁殖、營養、管理等生命規律的基礎上,為人類提供質量多質好的動物產品。由此可見農科類專業的多樣性,其實踐教學體系也應體現出鮮明的專業性,從而表現出高等農業院校實踐教學活動的行業針對性。
1.3實踐教學的應用性
在高等農業院校實踐教學改革下,更加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3]。實踐教學已成為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教學手段,特別是農學類的本科教育中,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著理論教學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4]。應充分認識實踐教學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地位,學以致用,強化應用,作為實踐教學的核心思想,積極探索實踐教學改革模式,以抓住培養學生社會急需的技術應用能力為關鍵。在應用實踐教學過程中逐漸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素質,進而提高其實踐能力與水平。
1.4實踐教學的勞動性
實踐教學本身就是一個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過程。其勞動性就是進行勞動實踐活動所體現一種教學特征,尤其在高等農業院校的實踐教學諸多環節中更為突出。實踐教學的主要職能就是將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掌握生產技能,采取科學方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
1.5實踐教學的獨特性實踐教學的獨特性體現在該教學活動的開展有一定的時效性與地域性。如農學類專業研究對象的不同,如大田作物、果蔬、花卉等植物的生長時期不同,動物科學類研究的各種畜禽如奶牛、生豬、蛋雞、肉雞、鴨鵝等相應的生長周期也不同,進而就形成了農科類實踐教學很強的時效性;同時,開展上述相應實踐教學的地理位置都具有一定的固定性與區域性。這種實踐教學的獨特性就使同一教學內容的開展受到極大限制。
1.6實踐教學的廣泛性
基于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大學生除了要有優秀的品質、過硬的專業技術知識外,更重要的還是要學習獨立思考的方法,培養舉一反三的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際交往和溝通能力。這些素質與能力,不是從書本課堂中直接獲取的,而是需要在社會實踐中學習、鍛煉和提高的。因此,實踐教學的廣泛性特征體現在實踐教學中是一個綜合素質的提高和培養的教學過程,它不僅僅是學生對所學專業進行實踐的過程,也是對自身思想品質、工作作風、創新能力、交際能力、體能素質等方面獲得不同程度的鍛煉與培養的過程。
1.7實踐教學的系統性
實踐教學是由多項教學內容組成,按照特定的規律集合起來,具有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也稱之實踐教學系統。系統性就是其根本屬性。因此,在整個實踐教學體系的設計中,首先必須科學構建實踐教學的各個環節,其次要注重各個實踐教學環節之間的相互關聯,這樣才能保證整個實踐教學體系的有效運轉與功能發揮。
2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基本原則
科學構建實踐教學體系是高等農業院校進行實踐教學改革,提高實踐教學質量水平的前提基礎,建立實踐教學體系應著重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2.1行業需求的原則高等農業院校要以應用為主旨和特征,科學構建實踐教學體系,強調滿足社會行業的需求,緊緊圍繞行業崗位需要的各項技術能力來構建實踐教學體系的各項內容與環節。防止出現高校人才培養與用人單位需求脫節,造成高校畢業生找不到滿意的工作,而用人單位招不到合適人才的結構性矛盾[5]。
2.2校企結合的原則校企結合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有效途徑, 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必需,更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需。通過校企合作,共同研究培養方案,制定切實可行的實踐教學培養目標,用人單位會根據自身業務和經營規模提供不同層次的實踐訓練崗位,供大學生進行選擇與進行實際鍛煉[6]。同時,也為提高教師專業素質提供了實踐平臺。
2.3系統整體性原則實踐教學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它不只在某些具體教學環節中實施,而是貫穿于整個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教育教學活動。要用系統性的觀點來看待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兩者的關系,既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又相互促進、相互加強。
2.4相對獨立的原則高等農業院校的實踐教學體系具有相對獨立性,以實踐能力提升為人才培養中心目標,自行構成一個完整的系統。同時,實踐教學在內容與組織形式上也表現出鮮明的獨立性,如實驗室、校內實踐基地、校外實踐基地的實踐內容及組織形式既有內在關聯,又具有相對獨立性。因此,針對實踐教學內容與形式的不同,在其教學安排、教學環節、考核方式環節都應差別對待。
2.5突出個性原則
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要依據各個專業特色,不同專業的實踐教學內容與形式也差異很大,就同一專業來說,因各個農業院校所處地域不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不同,服務面向不同,依托行業不同,其實踐教學體系構建也會有各自的特點,具有自身鮮明的個性。
2.6與時俱進的原則
新時期高等農業院校專業人才的培養必須具有先進性,實踐教學也要及時跟蹤了解與吸收最新的科學成果,使其內容必須作到及時調整,不斷更新,要充分體現實踐教學的技術先進性與領先性。
2.7反饋評價的原則實踐教學已成為高校農業院校教育教學研究的重點之一,科學而準確地評價實踐教學質量,也必然成為實踐教學體系構建過程中的重要內容,在實踐教學的各環節中必須篩選出具有代表性的指標,然后對篩選的諸多指標進行定性與定量分析,從而評價整個實踐教學體系的教學效果,再依據評價結果信息反饋到實踐教學體系各環節中,最終使該實踐教學系統的內部結構進一步優化,實踐教學效果的功能得到最大的發揮。
3結語
高等農業院校的實踐教學工作具有的七大特征是對高等農業院校實踐教學現狀的全面剖析,有助于深刻掌握實踐教學體系的內涵。同時,根據高等農業教育的發展趨勢,并結合社會對人才培養的質量要求,該文提出了新時期高等農業院校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七項基本原則,為實踐教學體系合理建構與實施奠定了堅實基礎。實踐教學“七大特征”與“七項基本原則”的提出,進一步完善了實踐教學的理論體系,對高等農業院校的實踐教學改革工作具有積極影響與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 王悅,張海清,陳光輝,等.大學農學專業實踐教學的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5(7):177-178.
[2] 張賽男,王偉.農業院校本科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1(5):149-150.
[3] 湯巖. 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高等農業院校信科類專業實踐教學改革[J]. 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4(2):80-81.
[4] 朱文碧,劉海學,馬文芝. 高等農業院校實踐教學現狀及改革措施:以天津農學院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10(7):3854-3856.
[5] 房三虎.協同創新視角下農業院校實踐教學改革與實踐[J].高等農業教育,2015(1):73-75.
[6] 孫京新,馮婷,王寶維,等.國內5所農業大學的實踐教學特色與啟示[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5(3):176-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