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境師 邱毅 趙冬艷等

摘要在漸進式探究性教學理念引導下全新構建食品理化檢驗技術的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以工作崗位調研結合行業需求,從職業標準逆推構建食品理化檢驗技術的漸進式理實一體化課程框架,對教學內容進行多樣模塊化建構,可靈活調配。相應的課程考核方式從專業技能和素養兩方面真正實現了過程評估。該教學模式從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專業課程學習與未來職業的“零距離”對接。
關鍵詞食品理化檢測技術;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課程框架;教學內容;考核方式
中圖分類號S-01;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517-6611(2015)28-377-02
Establishment of Teaching Mode Combin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for Food Physical &Chemical Testing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Gradual and Inquiry Teaching System
ZHANG Jing, SHI Qiuyi, ZHAO Dongyan, et al
(Faculty of Food Science, Zhejiang Pharmaceutical College, Ningbo, Zhejiang 315100)
AbstractGuided by the progressive inquiry teaching philosophy, a new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eaching mode for Food Physical & Chemical Testing Technology was constructed.Combination the job research with the demand of industry, construc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curriculum framework for Food Physical & Chemical Testing Technology was done backstepping from the professional standards.At the same time, teaching content was organized through diversified module, which can be deployed flexibly. The corresponding course examination mode was truly achieved process evaluation from both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literacy.Such teaching model can reach the“zero distance”docking between teaching and occupation in the true sense.
Key wordsFood Physical &Chemical Testing Technology;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eaching mode; Curriculum framework; Teaching content; Examination mode
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社會對“專業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有了全新定位。黨的十八大也指出“要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因此,現在的職業教育已步入以提高質量為重點的新階段,以高職高專為代表的職業教育迫切需要進一步加強內涵建設、辦出特色。確立適合各自課程特征的教學模式以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求是加強內涵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1-4]。
教學模式是在一定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較為穩定的教學活動結構框架和活動程序,必須與教學目標相契合,要考慮實際的教學條件,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來選擇。傳統教學模式都是從教師如何去“教”這個角度進行闡述,忽視了學生如何“學”這個問題。杜威提出的“反傳統”教學模式,使人們認識到學生應當是學習的主體,由此開始了以“學”為主的教學模式的研究[5]。
1食品理化檢驗技術課程傳統教學模式
食品理化檢驗技術是高職高專食品檢測類專業的必修課程,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和實操性,在食品專業創新人才培養和素質教育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長期以來采用理論與實踐相分離的教材、專業技能訓練和理論教學分離進行的形式,使技能和理論互相割裂、自成體系。此種模式導致食品理化檢驗課程的實踐與理論脫節,進度交錯。通常是開始技能訓練時,理論知識還未講解;或者是在進行集中技能訓練教學時,大部分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已忘記較多;再者課時有限,實踐課上教師不能講解過多、過細,使得學生在沒有完全領會技能操作所必需的理論知識的情況下進行“照方抓藥”式的技能訓練,使驗證性實驗失去了原本開設的意義,最終使技能訓練達不到預期效果,學生則會認為理論課程太抽象,學習起來無從入手。因此,學生對所學的理論知識難以體現學以致用,不能有效轉化為專業技能,更不能從真正意義上實現與未來職業的“零距離”對接。為適應當前新形勢下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構建一種“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勢在必行。
2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的確立及構建
理實一體化教學是最切合高職高專人才培養目標、生源特點與課程特點的教學模式。它秉承了“教、學、做合一”的教育理念,以行業和企業人才需求標準為參照基準,以技能型人才培養為目標,以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突破了以往理論教學與實踐相脫節的現象,將具象與抽象合理融合;強調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通過設定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讓師生雙方邊教、邊學、邊做,全程構建素質和技能培養框架,豐富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環節,提高教學質量。整個教學環節中,理論和實踐交替進行,直觀和抽象交錯出現,沒有固定的先實后理或先理后實,而是理中有實,實中有理。突出學生動手能力和專業技能的培養,有效克服了純理論教學的枯燥無味,充分調動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6-7]。
2.1在工作崗位調研基礎上,結合行業需求,從職業標準逆推構建食品理化檢驗技術漸進式理實一體化課程框架
食品檢驗工的職業標準定義為“使用檢測設備,用抽樣檢查方式對糧油及制品、糕點糖果、乳及乳制品、白酒、果酒、黃酒、啤酒、飲料、罐頭食品、肉蛋及制品、調味品、醬腌制品、茶葉等各類食品的感官、理化、衛生及食品內包裝材料等指標進行檢驗”。而漸進式教學是按照能力從簡單到復雜,從單一到綜合的順序逐漸展開課程,逐步實現能力的累積。因此,對于食品理化檢驗漸進式理實一體化課程框架進行如下建構(圖1)。
第一步,以驗證性實驗為引導完成通用技能原理及操作學習。這是一個“講為主,練為輔”的階段,教師需對所有通用技能邊講邊演示。
第二步,通用技能在單項目檢測中的應用。該階段是對第一階段各項技能的即學即練,“練為主,講為輔”,啟發建立探究性思維。
第三步,各項技能綜合應用。以某類食品為對象,依據國家標準開展全部規定項目檢測教學,該階段主要實現學生對前兩個階段認知技能的全面回顧及正確應用,同時有新技能的補充,所占課時為總課時的1/3。教師在該階段與學生同步完成測定項目,進行比對、分析,因此“討論”為該階段的主要節奏。
2.2多樣模塊化建構教學內容
根據目前已出版的食品檢測類的相關教材可以看出,教學內容的安排主要有兩種方式,或按照分析技能安排,或依據食品種類建立,但是不論哪種安排最終都會產生交錯不清的現象,由此給教師的講課、學生對知識的接受和理解帶來混亂。如圖1所示,該文將教學內容首先從不同角度進行模塊化,然后在不同階段采用由不同角度劃分的各模塊進行學習。
課程框架的第一步和第二步的教學內容是通用技能原理、操作方法及其在單項目檢測中的應用,因此將“通用技能的原理和操作技能”掌握設為第一個教學包。而對于食品檢驗工,各項工作的完成主要依據為各項標準,如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等,食品標準的解讀與應用列為該教學包的第一個模塊,同時,認識營養標簽和分析數據的評價也納入該模塊;第二個模塊為理化分析通用技能,包括樣品制備、重量分析、容量分析和物理檢測手段;第三個模塊為儀器分析通用技能,包括光譜、色譜和聯用技術。教學內容均以典型食品檢測實例引入講解、練習,再練習、再講解。
課程框架第三步安排的教學內容為第二個教學包,圍繞具體的檢測樣品,結合當地生產特色及國家對食品的分類標準建立學習模塊,如水產品及其制品檢測、焙烤食品檢測、肉及肉制品檢測等。該種情況下,教學內容的選擇確立相對較靈活,教材可從傳統形式過渡為各類標準。
2.3課程考核
漸進式探究性教學體系下對學生的考評應是一個全方位能力的評估。該課程考核主要設置專業技能和素養兩大指標體系,考核方式采用過程性考核,具體考核內容包括:遵守實驗管理制度及操作規程、團隊合作能力、現場管理能力、自學能力、基礎知識掌握、專業表述能力、專業技能應用能力、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共9項指標。具體實施中,應進一步統一細化考核方案,同時根據情況有所調整,有所側重。
3結語
該研究旨在構建一個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并體現出對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進行遞進式培養的食品理化檢驗技術課程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工作崗位、行業需求和職業標準為構建該模式框架的依據。課程框架總體設置為講到練→練到講→練講并行,即一個典型的學練交替漸進體系。對于教學內容,多樣模塊化建構(技能模塊+樣品模塊)是其最大特點,克服了傳統教學內容安排上容易產生交錯不清的問題,而且各模塊內容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靈活調配。最終的課程考核方式也從專業技能和素養兩方面真正實現了過程評估。這是一個能從真正意義上實現專業課程學習與未來職業的“零距離”對接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 馬琰,蘇君.基于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養課堂教學的研究[J].職教論壇,2015(5):70-73.
[2] 徐穎.高職教育改革與創新型人才培養[J].中國成人教育,2014(18):119-121.
[3] 張境,師邱毅,趙冬艷,等.構建高職高專食品檢測類專業實踐課程的漸進式探究性教學體系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4(24):8428-8430.
[4] 徐涵,周樂瑞.新世紀以來我國職業教育課程政策的發展軌跡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15):25-29.
[5] 余文森,劉家訪,洪明.現代教學論基礎教程[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6] 宋釗.高職理實一體化課堂教學操作層面若干問題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35):54-56.
[7] 米賢文,馬俊,張申,等.基于問題的啟發式和探究式理實一體化衛生理化檢驗教學改革[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15(1):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