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
馬曉勇是陜西大荔縣安仁鎮紅星村人,50多歲的他任前進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多年來,在冬棗的栽培管理、推廣和創新過程中嘔心瀝血,同時也帶領村民逐步走上了一條科技致富路。站在碩果累累的冬棗園里,馬曉勇笑容滿面。講起栽培管理冬棗的經驗,他津津樂道。
1 大家公認的“冬棗專家”
在激烈競爭的市場環境下,馬曉勇認識到,要想帶領村民增收致富,就必須創新思路,給冬棗產業尋找一條與眾不同的發展道路。
在經過一系列的參觀考察后,馬曉勇成立了公司。“村里成立了公司,我們可以來公司打工,還不耽誤地里的活,有了兩份收入,生活更富裕了,這都要感謝馬經理。”一村民說。
馬曉勇積極學習冬棗管理技術,他到山西、山東參觀學習棗樹的種植經驗,虛心向各位專家學者請教,把冬棗專家請到自己的田間地頭來上課。經過十幾年的努力,馬曉勇成了遠近聞名的“冬棗土專家”。近年來,馬曉勇科學作務冬棗的經驗被大家廣為傳揚,在管好自家果園的同時,經常東家指導剪枝,西家傳授嫁接修剪技術,忙得不亦樂乎。同時,他還被山西果農請去做技術顧問,指導200多畝棗園的管理工作。
2 發掘引進新型肥料
“冬棗施肥一定要以有機肥為主,少上化肥,還要把肥料倒到樹旁30厘米深的坑里,不能倒在土壤表面,否則根系無法充分吸收養分,肥料就都浪費了。”馬曉勇信心滿滿地說。他同時坦言,“今年我這七畝冬棗大棚全部用上了一種高科技產品——由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歷經二十年的研究成果——殼寡糖。殼寡糖在冬棗上應用,花前花后噴施具有提高坐果和促進幼果膨大的作用,增加果實亮度和脆度、提高含糖量。同時無論哪個階段使用均能增加樹體的抗逆性和抗病性,增強免疫力,能替代和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量和次數,是生產綠色、原生態、無污染冬棗的保障。”
3 自主研發“雙膜多功能鋼架大棚”
科技創新是公司不斷發展和壯大的推動力。在公司成立前,馬曉勇就認識到這一點。經過多年努力,多方查找資料和請教專家,不斷學習和借鑒他人成功經驗,成功研發出適合冬棗栽植的“雙膜多功能鋼架大棚”。這種溫室大棚具有造價低、土地利用率高、高保溫、高節能等多種特點,應用于冬棗栽植中有產量高、品質好、成熟早等優點,在山東、山西、陜西等多地成功推廣,均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這位從冬棗地里成長起來的農民有個夢想,那就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的棗農成為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讓冬棗產業的發展更有奔頭,讓棗農的生活更有質量!
(據《農業科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