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稱霸財富榜
中國人習慣把出身豪門不務正業的富家子弟稱為“紈绔子弟”,沃倫·巴菲特則將這些人統稱為“幸運精子俱樂部成員”(Lucky Sperm Club Members)。雖然社會一直對這些人持有偏見,但如今看來,他們具備很強的事業心。最近,安娜·博坦接替了父親的職位,出任西班牙桑坦德銀行行長,成為歐洲銀行業最具影響力的女企業家。
50年前,經濟學家曾預測在國有企業的沖擊下,家族企業會逐漸喪失競爭力,淡出人們的視野。然而昔日叱咤風云的家族企業在今天卻依然屹立不倒,其中就包括沃爾瑪、瑪氏、寶馬和三星。這些家族企業在早些年為自己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使得他們能順利渡過后來的金融危機。在商業競爭愈加激烈的今天,家族企業積極爭搶國際市場,成功穩固商業霸主的地位。
在美國《財富》雜志評選出的“2014財富世界500強”中,家族企業占到了19%,較2005年的15%略有上升。全球著名管理咨詢公司麥肯錫公司近日透露,自2008年以來,美國家族企業的年銷售總額以每年7%的增速飛快增長,比非家族企業整整高出1個百分點,而且差距還在不斷拉大。從2005年以來,“財富世界500強”中的亞洲企業越來越多。在東南亞,有約85%的企業是家族企業,總產值高達10億美元。在拉美地區,家族企業的比例占到75%,在印度和中東比例分別為67%和65%。
一些新興市場國家缺少規模大,流動性強的資金市場。這些國家的很多企業無法依靠本國的資金市場擴大企業規模,只能轉型為家族企業,將所賺利潤投入到新項目的投資中,實現“自給自足”。如今,家族企業的數量不斷攀升,很多家族企業走向國際市場,紛紛選擇上市。
家族企業為何能稱霸全球?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家族企業的掌門人往往是極具天賦和領導能力的企業家。他們有野心、有魄力、也有超人的膽識,懂得靈活地管理企業,管理股東。就算他們去世了,他們的后代依然可以遵循祖父輩創下的傳統,再結合新的時代背景,創造出更適合企業發展的全新管理模式。
此外,家族企業的掌門人十分具有遠見卓識,懂得用長遠、發展的眼光為企業的未來制定新的發展目標。西班牙IESE商學院教授海因里?!ち惺慷厥康亲⒁獾剑羌易迤髽I往往只注重短期利益,只投資“小成本,大利潤”的項目,相比之下,家族企業則更有“放長線,釣大魚”的遠見,有時寧可犧牲暫時的收益也要為長遠發展做考慮。
家族企業往往很少背負債務,就算企業資金一時周轉不開,也不會輕易向銀行或信貸公司求助,因為這些企業家十分清楚,一旦負債,企業將會永遠籠罩在“還債”的陰影中。雖然此舉有時會令企業錯失投資發展的好機會,但這令企業更具靈活性,一旦企業家們決定終止一個投資項目,他們可以很快撤資,無需擔心債務問題。
當然,家族企業不僅注重維系家庭紐帶,還十分注重與員工建立友好信任的合作關系。美國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霍爾格·穆勒教授解釋道:“家族企業的員工十分信任他們的雇主,他們始終堅信企業會持久深遠地發展下去,而且企業家們承諾給他們良好的報酬和舒適的辦公條件,如果這些承諾由國企做出,恐怕誰都要產生懷疑?!迸c非家族企業不同,家族企業在做出企業內部重組等重大決策時,都會先與企業中的工會進行溝通,從這一點看來,家族企業的企業家十分尊重員工,他們擅于在企業內部營造“家”的氛圍。
家族企業的企業文化往往優于非家族企業。麥肯錫公司曾在分布在五大洲的12個國家對不同種類企業的員工進行調查,結果顯示,73%的員工表示更喜歡家族企業的企業文化。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人們會將日化巨頭莊臣公司(S.C.Johnson)稱為“一個像家一樣的企業”。
現在我們可以理解為什么巴菲特會諷刺那些“幸運精子俱樂部的成員”了,他認為如果只懂得享樂,不懂得如何更好地經營企業,那么“富二代”的優勢也只能體現在基因上。正因如此,巴菲特才一直希望兒子霍華德能成為懂得經營和保護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企業文化的優秀繼承者。從巴菲特收購投資的企業名單中不難發現,巴菲特是家族企業的忠實粉絲。比如,他在去年10月份收購了美國最大汽車經銷商范圖爾集團(Van Tuyl Group)。和著名家族企業路易威登喜歡收購高級時裝公司一樣,巴菲特十分熱衷收購企業,他的收購宣言是:如果你想賣掉你的公司但還想留住你的企業文化,和我聯手將是你最明智的選擇。
家族企業面臨的挑戰
然而家族企業能否一直穩定發展還要看家族內部人員是否團結。一旦家庭紐帶出現斷裂,企業將可能瞬間瓦解。去年夏天,美國連鎖零售公司購物籃公司(Market Basket)上演了一場“亞瑟大戰”。亞瑟S.德謨拉斯曾是購物籃公司的董事長,但他的表弟亞瑟T.德謨拉斯卻將他掃地出門。亞瑟S.德謨拉斯是個出了名的好企業家,在員工中有很高的聲譽,倍受員工們的愛戴?!皝喩髴稹遍_始后,購物籃公司的員工紛紛選擇擁護老東家,于是發起了大規模的罷工運動,所有超市不得不暫時停業,最后在政府的出面協調下,公司才得以正常營業。
家族企業的危機通常爆發于兩代掌門人交接之際。2002年宏達實業有限公司創始人德魯拜·阿姆巴尼謝世,他的兩個兒子穆克什和阿姆尼展開了“王位之爭”,最終,宏達實業被一分為二。類似的例子數不勝數。但有時即便在兩代掌門人交接時沒有出現危機,也并不代表家族企業會一直順風順水。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于去年10月公布的數據顯示,在全球40個國家的2400個家族企業中,有超過84%的企業的員工表示,在企業掌門人更換后,他們對企業的未來表示擔憂。
為了幫助下一代為接管公司做準備,很多家族企業的企業家選擇讓自己的子女早早參與到公司的各項事務中。作為一個已經延續了兩個多世紀的企業帝國,瑞典瓦倫堡家族的事業現在掌握在馬爾克斯·瓦倫堡和雅各布·瓦倫堡的手中。二人在17歲時起就開始涉足公司在市場和財務方面的業務。
然而有些家族企業卻面臨一個十分棘手的問題,家族的年輕一代對家族企業并不感興趣,他們不愿過早地插手公司的任何事情。因此,家族企業的企業家們不得不花重金聘請“外人”來管理公司的重要部門。據普華永道公布的調查結果,全球有約40%的家族企業選擇雇傭有豐富管理經驗和超強業務水平的專業人士擔任高管。但即便如此,企業家們還是不放心讓“外人”對公司的業務大包大攬,他們依舊凡事親力親為,有時甚至對這些有著多年從業經驗的“外人”毫不信任。意大利著名眼鏡制造商陸遜梯卡(Luxottica)公司的前首席執行官在工作十年之后毅然選擇辭職,就是因為無法忍受公司創始人德爾·維吉奧對其管理手段始終持懷疑態度。
時代更迭,年輕的繼承者們肩上承載的不僅是父輩對他們的寄托,還有未知的挑戰。他們需要用一生的時間去學習如何平衡家族和事業間的關系。在經營家族企業時,年輕的繼承者們始終會將企業利益放在制高點,正如電影《教父》中邁克·柯里昂說的一句話:“這件事無關乎自己,只關乎事業?!?/p>
[譯自英國《經濟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