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艷遇“女王”
10月下旬,為了考察水庫的魅力,我們造訪了深秋時節的日本“水庫王國”群馬縣。利根川水域如同日本首都圈的“水罐”,為幾千萬人提供著生活用水,幾座巨大的水庫鎮守在利根川上游,將河流環抱在內。這個水庫群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建筑風格亦豐富多樣,堪稱“水庫王國中的王國”。
與這個王國中“女王”的相見可謂一場艷遇。道路沿著陡峭的山壁向右轉彎,眼前的視野驟然開闊,巨大的巖塊躍入眼簾。這就是奈良俁水庫,白色的“軀干”為秋日的溪谷環繞,愈加顯得美麗,水庫之大也使它不負“女王”之名。大壩高158米,棱線如婚紗一般向下舒緩地張開。大壩之所以呈現出白色,是因為它的主材料是花崗巖。這些花崗巖采集自距離水庫4公里左右的山中,工作人員稱其為“原石山”。
奈良俁水庫管理所所長山下祥弘解釋說:“奈良俁是用石頭和土建成的‘堆石壩’。因為可以就近取材,這種石壩與水泥建造的混凝土大壩相比更加經濟。”堆石壩的特征是壩體以平緩的角度傾瀉而下,這種形狀可確保龐大的體積,構建出蓄水所需的壩身高度與強度。山下所長說:“奈良俁水庫與大自然和諧相融,造型沉穩,給人留下女性一般的柔和印象。有些游客表示,看著它就想到了母親。奈良俁水庫將永遠保留下去,我很高興人們認可了它的美。”
佇立的哨兵
公元616年建成的狹山池水庫是日本歷史上最古老的水庫。這座水庫是用土簡單堆成的土壩,從使用天然原料這一點來看,狹山池水庫與奈良俁水庫屬同一類型。與之相對的是混凝土水壩,后者大致分為弧線式和重力式兩種。
我們乘坐直升機飛越水庫王國的上空。位于“女王”下游方向的藤原水庫使用了重力壩,通過自身重力消減水的壓力,那屹立的身軀宛如堅定的哨兵。奈良俁水庫上游方向的矢木澤水庫則是弧形壩,通過兩岸巖壁呈現出的優美弓形曲面,分散水庫湖形成的壓力。矢木澤水庫與“女王”的知性風格完全相反,蓄水四散開來,飛流直下,令人感受到強烈的王者氣息。
我們一路飛到臨近的櫪木縣,深切地感受到水庫的豐富魅力。僅僅利根川支流鬼怒川周圍就有重力式的五十里水庫、弧線式的川治水庫和川俁水庫,黑部水庫則罕見地將重力式與弧線式結合在了一起。
日本的大壩約一半是土壩,另有四成是重力式混凝土壩,一成是堆石壩,弧線式混凝土壩僅占總數的2%。水庫有著多種多樣的形式與用途,修建時需要考慮建造水庫的目的是調節洪水、灌溉農作物還是為上游蓄水,還要根據地形、河水流量、降水量等條件選定類別。
“水庫獎”人氣高
2013年年末,一群人盛裝聚集在東京的一個活動大廳里,有人手上端著特制的“水庫雞尾酒”,有人大口品嘗以米為大壩、以辣醬料為蓄水的“水庫咖喱飯”。這里是2013年日本水庫獎的頒獎現場,大獎對做出成績的水庫進行表彰。櫪木縣的川治水庫獲得了“開閘放水獎”,獲獎理由是其非常用水閘的放水檢查均向公眾開放。高知縣的早名浦水庫則因其為改善供水不足作出的卓越貢獻獲得了“低水位管理獎”。最高榮譽“水庫大獎”的得獎水庫可獲得一座金燦燦的“頂壩閘門”獎杯,所謂頂壩閘門就是接近水壩頂部的閘門。
“獲得水庫大獎的是日吉水庫!”主持人荻原雅紀宣布獲獎水庫,會場內響起一片掌聲與歡呼。2013年9月, 18號臺風給日本多地造成嚴重損失,位于京都的日吉水庫頑強地與臺風展開抗爭。雨水不斷涌入日吉水庫,水位達到了正常情況下需緊急放水的高度。但是工作人員將放水時間盡量延后,河水流入量刷新了1998年水庫投入使用以來的最高紀錄。在這一危機時期,日吉水庫儲存了相當于36個東京體育館容積的水,將下游水位的上漲程度降至最低。
狂熱粉絲的推薦
大獎體現出水庫粉絲們對水庫的愛與驕傲。在地形復雜、降水豐富的日本,河道激流多,人們因此修建起多個水庫,對水庫“愛愛愛不完”的愛好者就此產生。
2013年水庫大獎的主持人荻原是一名水庫類文章撰稿人,2000年創辦了以水庫為主題的網站,網站一開通他便收到了20多封來自共鳴者的郵件。
42歲的宮島咲自稱“水庫狂熱愛好者”,她說日本每個月都有水庫愛好者聚會。宮島2011年出版的著作《水庫狂》賣出了6000多本。她說:“水庫有一種奇妙的魅力。它為我們提供飲用水,防洪澇,體積龐大而富有感染力,而且使得周圍環境富含有利人體健康的負離子。”
25歲的琉同樣活躍于水庫愛好者聚會,他常常在水庫主題游中擔任導游一職。筆者請荻原、宮島和琉分別選出5座最喜愛的水庫。
三人的喜好各不相同,只有一座水庫同時得到了荻原和宮島的推薦,那就是高瀨水庫。高瀨水壩是日本第二高的水壩,僅次于2009年春季播出的日劇《黑部的太陽》中講述的黑部大壩。游客們只能乘坐登山專用出租車等特定公共交通工具造訪水庫。荻原說,在到達目的地的一瞬間視覺沖擊力非常強,內心往往充盈強烈的感動。
琉從中學時就開始熱衷于游覽水庫,至今他已經造訪過400多座日本國內的水庫了。他為筆者推薦的最佳水庫是長野縣的小涉水庫。琉解釋道:“小渉水庫的壩體很薄,非常有特色,我今年就去過兩回呢。”
荻原的第一推薦是神奈川縣的宮瀨水庫。因為過于喜愛宮瀨水庫,荻原甚至把戶口遷到了神奈川。游客可乘坐電梯和纜車到達宮瀨水壩的最下面,抬頭感受大壩的壯闊。
宮島將山形縣的月山水庫和京都的日吉水庫評價為“極具設計感的水庫”。月山水庫采用半圓形設計,象征著水源地舊朝日村的“日”與月山的“月”。宮島說:“水庫建成之后就會與周邊環境共存百年之久,我認為選取令當地人自豪的設計很重要。”
運作中的建筑
人們對水庫的喜愛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人們將注意力放在享受水庫與自然的“不一致感”,因為水庫是坐落在大自然中的巨大人造物。
第二階段,愛好者們開始熟知水庫的分類,有人甚至可以通過水庫外觀判斷出施工方,例如紅色閘門的水庫是中部電力修建的,黑色的則出自關西電力之手,水庫愛好者將這些顏色命名為“中電紅”“關電黑”等等。
喜愛水庫的最終形式是關注水庫的實時狀況,從“國土交通省河流防災信息”等網站查詢水庫狀態。臺風來臨時他們會心系水庫,和水庫一起與大自然的威力抗衡。“糟糕,還有10分鐘積雨云就來了,多放一些水比較好。”“儲水量超過90%了,沒問題吧?加油!”
宮島說:“歸根結底,水庫是保持運作的建筑物,出現臺風和暴雨時最能體會到它的巨大作用和魅力。”
[譯自日本《AERA》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