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情分析
論述類文本主要包括論文、雜文、評論等。它是現代文閱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2015年全國15套試卷中,對論述類文本的考查呈現出以下一些特點:
1.文本內容廣泛,彰顯了語文大教材觀。首先,選材文化氣息濃郁,文化特征明顯,給考生以強烈的文化熏陶。如廣東卷的《文化的生與死》、四川卷的《兩漢經學》、安徽卷的《中國經典》等。其次,選文富有藝術品位,引導學生重視人格或藝術品格的培養。如新課標卷Ⅱ的《藝術是什么》、江蘇卷的《羅丹的雕刻》、山東卷的《性格組合論》等。此外,選文關注人類的生存環境,包括科技文明、新能源、新家園等,緊貼考生生活實際。如重慶卷的《關于傳統技藝的傳承》、天津卷的《自然世界與社會世界》、湖南卷的《生物電池》等。選取的文本篇幅一般在千字左右,而且語言規范、難易適中、文體鮮明。
2.題型豐富多樣,設題難度增大。主要有以下幾種題型: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主觀簡答題,填空題,探究應用題。
3.考查重點明確,略有變化,體現了高考穩中有變的特點。論述文閱讀常常涉及“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歸納內容要點”“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等考點。總體來看,2015年高考論述文閱讀同往年相比,基本沒有變化。但側重考查了以下幾個方面的能力。
(1)理解能力。這類試題側重考查對文中關鍵性詞語、句子的理解,要求考生從表情達意、理清思路出發,立足于篇章和主旨去分析句子。如重慶卷第4題:下列對“傳統技藝”的表述,不準確的一項是( )。再如廣東卷第14題:文化為什么“具有歷史性”?請結合文本回答。
(2)分析綜合能力。①篩選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所謂篩選整合信息,就是根據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將文中相關而又分散的信息提取并集中起來,加以處理。以此立意的試題具有較強的綜合性,既是對文本信息的高度綜合,又是對考生綜合能力的考查。如北京卷第7題:漢字激光照排系統的成功研發有何意義?請根據以上三個材料回答。②歸納內容要點。所謂“要點”是指作品全文或段落層次中的主要內容或基本觀點,既可以是幾句話、一個段落、一個層次或幾個層次的內容,也可以是整個作品的內容。對歸納能力的檢測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將抽象的含蓄的內容加以闡發、解釋,使之具體化;二是將具體的內容進行準確的概括,提煉出其核心內容。如江蘇卷第17題:羅丹給雕刻帶來的“根本性的變革”體現在哪些地方?請簡要概括。重慶卷第6題:根據原文提供的信息,傳統技藝“生產性保護”的途徑是什么?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這類試題側重考查考生是否具有獨立思考、質疑探究的能力,同時也體現了對考生思維嚴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的關注與考查。如浙江卷第10題:在文章末尾,作者認為“心靈和心靈之間的直接交流”“在心理上也是不可能的”,為什么?根據文本內容說明理由。④考查文章思路結構。這類試題多從文章開篇構思或段落間關系入手,考查考生對作品結構脈絡的把握能力,以及在整體感知基礎上分析段落之間及段落內部層次關系的能力。如福建卷第11題:請簡述文章的論述思路。
(3)探究應用能力。這類試題在考查篩選分析、提煉概括等基本能力的基礎上,重點考查考生的思維發展能力。如江蘇卷第18題:請結合文章,闡釋文末“開向生命的窗子”的內涵。
二、趨勢預測
1.定位更加清晰,命題難度適中。社科類文本側重于選取文化教育、文學藝術和歷史學等方面的文章,越來越注重對考生基本閱讀理解能力的考查,總體來說設題難度并不會很大,同時,分值權重與選考部分也會基本相當,設題會盡可能貼近考生實際。
2.命題式樣穩定,調整幅度不大。大多數省市將會繼續沿用單項選擇、多項選擇再加上簡答題的命題樣式。簡答題的設題上會盡可能避免一題多問,同時,將逐步增加分析、探究的成分。
三、備考策略
1.研讀考綱,明確考點。考生在平時要認真研讀《考試大綱》,明確考查方向和重點,然后著重加以訓練。
2.探究真題,對癥下藥。認真研究和試做真題、樣題,有利于考生對考試形成直觀感性的認識。做題時,考生要認真研究每一道題目,并與考綱逐一對照,以此明確命題人的命題意圖。
3.細讀文本,把握用意。要逐字逐句細讀文本,逐段總結,步步為營。明確文本中作者贊成什么,反對什么;喜歡什么,厭惡什么;歡迎什么,拒絕什么等等。弄清了這些,也就弄清了作者的觀點和態度。
4.審讀題干,理清要求。社科類文本和文學類、實用類文本是有本質區別的。對社科類文本的考查,除了包括對詞語、句子的理解外,還包括對段落、主旨的理解,即作者的論點、論據和結構安排等。做題時應當針對具體題目審讀題干,按要求作答。
5.掌握方法,區分正誤。尤其是針對論述文的選擇題,要依據題干的要求,判斷命題者所列信息的正誤。方法一般分三步:吃透閱讀材料,把握全文觀點(讀)——在閱讀材料中找到與選項對應的文段(找)——將選項與閱讀材料中的句、段細加對比,求同尋異(比)。即做題時首先要確認與題目要求有關的信息區間,然后把所給選項的信息與原句中的語句內容進行對應比較,最后緊扣語境,結合題干中的相關要求準確篩選。
6.善于總結,積累經驗。做題是必要的,但做題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要借做題積累解題經驗,努力做到“一題一得,題題有得”。
7.積淀文化,有備無患。要適當積累一些文學知識,在做題中,也要關注文本討論的對象;對于文化交流與碰撞等熱點問題,社會科學的新發現、新觀點也要進行關注。總之,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開闊視野,觸類旁通,對解題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