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考生馬上就要進入高考前最關鍵的最后沖刺階段了,如何在有限時間內,理清思路,分析、整理、歸納知識點,查漏補缺,強化能力,是這一階段考生面臨的新任務。
一、建立知識網絡
毋庸諱言.在很多理科老師和學生眼中.語文是最遭非議的學科。常有“語文沒法復習,復習了也沒用”“語文深不可測”等消極看法。考生要打消這種不正確的念頭,建立信心。其實,考生天天都在運用語文,因而從未停止過對語文知識的積累。只要掌握了語文命題的特點,復習是有章法可循的。這種章法不是簡單的幾條規則,而是有操作性可以實踐的,并在具體訓練中補充完善,最終形成的一種能力。如古代詩詞鑒賞.答題要遵循“解讀文本—再造意境一審視題意—組織回答”的思路,養成正確思考習慣。同時還要注意兩點:一是要關注詩詞核心信息的篩選,體察作者的觀點態度和感情傾向,切忌離開原詩去“感悟”:二是掌握一些鑒賞性語言,不僅如此,“悟出”還要能“道出”,而且要“道”得準確貼切。
二、進行針對訓練
1.練練仿寫。作為一種考查形式,仿寫在高考中可謂是“保留節目”。而仿寫的要求,幾乎涉及語言運用的全部要求:簡明、連貫、得體、準確、鮮明、生動,當然也涵蓋了這些要求內部的各子項要求。
2.如果還有不能背誦的必背名篇名句,要每天背誦、默寫一點。不必集中時間,以零打散敲為宜。還可以在復習內容變換的間歇時進行,既調節興奮中心,又做了語文備考。
3.如有客觀條件.可讀一些古代詩歌及其賞析文章。既提高了分析、鑒賞古代詩歌的能力,又擴大了詩歌閱讀量。另外,考生要有意識地在寫作中恰當引用一點新讀到的詩句,給作文增色。
4.寫作訓練至少有兩方面的準備工作要做。一是做思維擴展能力訓練。三五個同學聚在一起,輪流出一個話題.其他同學口頭陳述這一話題可以從哪些角度立意,互相補充、訂正,角度越多越好。這種訓練,可在課間休息、鍛煉之余進行,大家在休息放松的同時,在思路上相互啟發,素材上相互交流,每個人的想象、聯想能力也會由此得到訓練和提高,可謂一舉多得。二是多做一些作文提綱練習。寫作話題可以是曾經寫過的,也可以是同學之間相互提供的新鮮話題。可以練一練“一題多綱”,即一個話題編擬幾個不同的提綱:訓練多話題,用一個近似的思路(骨架)構思。雖說文無定法,但是為文有常法。“刨造性”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它是在常法基礎上的發展創新。這段時間考生宜多看精短美文,收集觀點,便于考試時打開思路;多練寫提綱,不一定都要寫文章。
三、明確訓練方向
這一階段的學習時間有一定的彈性.需要考生自主安排。通過一次次的考試檢驗,每個考生都對自己有了一個基本估量。考生可據此揚長補短,即“織網”之后不忘“補網”。對于個性化錯誤,要從知識掌握、能力水平、思維方法、解題技巧等方面找原因。這里也包括考生將不足反饋給老師,強化訓練。考生要珍惜最后幾輪考試機會,以考代練,對所做的題要弄清所以然,對在哪兒,錯在哪兒。這段時間,考生還應有效地使用課本,尤其是古詩文,要培養語感,積累知識。
四、培養良好的考試心態
一定的知識和能力是高考成功的“硬件”,良好的考試心態和有效的考試方法是高考成功的“軟件”。考生應該兩手都要硬抓.特別是后者.需要充分利用平時密集的綜合測試進行自我反省,自我調整,以最佳的狀態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