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錢鐘書在寫作《管錐編》時殫盡心力那樣,我們只有用心才有成就偉業的可能。
巴托爾迪在塑造自由女神像的時候也是如此.精心選料,仔細雕刻,雕出人物的情態,刻出那個時代的自豪。女神桂冠之上的頭發,即使人們的目光無法企及,他也反復打磨,精心雕刻。近十年光陰見證了他超越常人的熱情、細致和追求。將赤誠之心投入自己的事業,于是他獲得了極高成就。
阿拉斯加,山高路遠,寒冷徹骨,但星野道夫欣然起程,毅然前往。他深諳大自然的恒久魅力,熟稔萬物都是無限天機所傾瀉的柔光.堅持所有攝影作品的返璞歸真與盡善盡美。他攝到恢宏的日出,拍得瑰麗的黃昏,捕捉到茫茫雪域和無垠荒原里每一個瞬間。在作品被譽為世間至寶的同時.他的心靈也在與自然的相遇、砥礪與契合中得以凈化和超脫。將虔誠之心投入自己的事業,于是他獲得了心靈之超脫。
成就作品極致之心與造就心靈盡善之心已屬難能可貴,但站在巨人肩膀,文化脊梁的高遠之心卻會使目光更為高遠。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傾注了他對文化的全部心血。他用最誠摯的心遍訪文明遺跡,用清澈的目光穿透歷史的霧靄,用堅定的腳步丈量文化的長度,用溫熱的心靈感受文明的深度。不顧舟車勞頓的難耐苦楚,不管山高水遠的艱辛跋涉,他一次次朝山謁水,叩經問史。對于作品里的每一種文明細節,他都字斟句酌,細細推敲,終于覓得陽關措措朔風里風干的青史,探得道士塔幽幽塔群里滴血的敦煌文明,訪得都江堰滔滔江水里踴躍的喧囂生命。哪里有古跡,哪里有落寞的古老傳奇,他欣然前往,默默求索,苦苦追尋,以一個朝圣者的姿態,完成了對《文化苦旅》每一個細節的琢磨,完成了對中國文化的解讀。將高遠之心投入自己的事業,于是他獲得了文明的密碼。
凡成事,心必入之。成功的全部目的,從來不是為顯赫與昭示,它掂量的是容納其中的所有用心。
心若深入,偉業自成。
點評
作者提出“心入之,必成之”的觀點,然后據此選擇典型事例,巴托爾迪、星野道夫、余秋雨三例漸次入文,且逐層遞進,把讀者一步步引向理性思考的峰頂。作者根據行文需要,靈活地采用了邊敘邊議的論述手法,三個分論點在敘議結合中得以凸顯,有力地支撐了“心入之,必成之”這一中心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