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為貴,貴為和。
我這里要說的“和”,不是大和,而是小和。所謂小和,是關于我們自身的,人的心靈與生活之間的和。
和,與我們個人的思想境界有關。“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過著田園生活,晨起晚歸。他披星戴月地耕田,按常理說應該很忙很累,可是他卻說“悠然”。他的心態讓我佩服。一個人獨自在田野之中躬耕,卻只感到生活的愜意,這種境界,不是每個人都能達到的。他以這種繁忙的生活,保養著心靈深處的悠然;以悠然的心靈,平衡著繁忙的生活。
和,與我們人生的意義有關。有一種人把工作就當作是工作,把思維只局限于現實意義,生活自然單調乏味,人生自然不能達到心靈與生活相協調;然而另一種人則把工作當作是一種享受,把思維擴展到最大,從而在工作中得到許多的知識以及豐富的體驗。“我個人的時間都去哪兒了?當然是都被工作占去了。”國家主席習近平接受俄羅斯媒體專訪時,如是說道。他的人生意義就是為國家發展努力。我們要明確自己的人生意義,要遵循心中的聲音,莫被現實麻痹,否則人活著與行尸走肉有什么區別?
和,也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行人川流不息的街口,車鳴聲不絕地響著,自然的聲音卻默然。這個世界忙得不像話,有多少人能真正靜下心來去體會一下“和”?當我們在生活中被人問道:“最近都干什么呢?”回答常是:“最近忙啊。”忙,我們究竟在忙什么呢?忙工作,忙學習。因為我們總是擔心,擔心如果工作做不好,會不會被炒;擔心如果學習不好,會不會遭到別人嘲笑的眼光或看到家長們失望的眼神。我們害怕不好的結局,因為害怕,所以我們才要不斷努力,忘記了“和”,沒有時間問候我們的“和”怎么樣了。要做到和,我們必須善待自己。旅行或者漫步不失為一種提高境界的辦法。看一道好的風景,可以開拓人的眼界,放松人的心情。讀一本好書陶冶自己的性情,在快節奏中加些慢節奏,生活能才更豐富,才能進入一種別樣的境界。
好的人生應該要有好的思想、好的目標、好的生活,然后才能提升人生的境界。
和為貴,但愿我們都找到“和”的方法。
【作者系江蘇省揚中高級中學揚帆文學社社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