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指導】
“有文采”是在“語言通順”基礎上提出的更高一級的寫作要求,即考查考生語文的綜合素養。關于“有文采”,高考語文《考試大綱》的要求是:
1.用詞貼切,句式靈活。著重考查考生遣詞造句的能力,要求考生寫作時能選用最恰當的詞表情達意,力求一字傳神;寫作時能根據語言環境的特點和表達的需要,在不改變意思的情況下,恰當地選用句式,靈活地變換句式,使句式呈現出多樣性,對不同的思想內容會用不同的句式來表達,同一個意思也能用不同的句式來表達,行文活潑自由,不生硬,不呆板。需要注意的是詞語生動不等同于堆砌辭藻。華美的詞句固然能夠為文章增色,但堆砌辭藻則不一定能正確地表達思想。
2.善于運用修辭手法。運用修辭手法可以化抽象為具體,變枯燥為生動,令人百看不厭。“善于運用”則要求考生用得恰當,靈活而有創意。
3.文句有表現力。要求表情達意時,語句不能太直白,應該含蓄委婉,有意留下空白,給讀者以想象與刨造的空間,即“言有盡而意無窮”。
考場作文,因為時間有限,要想做到“有文采”,需要有厚實的語文積累,但并不是每個考生都能做到這一點。對于那些沒有太多這方面積累的考生而言,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也可以化腐朽為神奇。
一、醒目位置要講究文采
這里的醒目位置包括標題、文章開頭與結尾。標題是文章的眼睛,一定要富有詩意或簡潔明了,才能顯示作者的文采,切忌用話題代替(命題作文除外)。作文題所提供的話題或材料只是引子.往往是生硬的,甚至大而無當。至于點題,則須在醒目的位置不斷出現能夠體現思想感情的語句,使得自己的感悟得到強化突出,又能加深閱卷者對你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的印象.使閱卷者知道你要表達什么,而不是看了半天不知所云。
二、生動細膩的描寫與議論有機結合
記敘類文章離不開生動形象的描寫,籠統的概括會使描寫對象干癟,形象的描繪則能讓描寫對象豐滿可感。這就需要考生對描寫對象進行全方位的描摹,即繪其神態狀貌。但是只有這些還不夠,適當的議論也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往往能夠收到意想不到的表達效果,甚至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當然,在議論類文章中,形象的描繪也是不可或缺的。
三、恰如其分地引用或化用格言、名言警句、古詩詞名句
考場作文很難達到字字珠璣,很多句子都是倉促之間一揮而就,根本沒有足夠的斟酌時間。如果考生能把平時積累的名句借機嵌入文章中,能顯得語言“有文采”。
四、句式靈活多變
句式的靈活多變,給人一種錯落有致、張弛有度之感,不至于沉悶壓抑。長句利于表達豐富而復雜的情感,但整篇文章都是這樣的句子,讀起來就比較費勁,讓人沒有興趣讀了。短句靈活多變,適于表現緊張而急促的場面.然而如果整篇文章全是這樣的句子,讓人的神經繃得緊緊的,愿意讀的人也就不多了。所以考生要將長句和短句結合起來使用,使文章錯落有致,張弛有度。被字句與把字句、肯定句與否定(包括雙重否定)句也應交替使用。
【例文展示】
讓“微雙贏”成為理所當然
河南一考生
獨木橋上,雙方隊員相互拖住對方,轉身換位,雙雙順利過橋。這一舉動閉爍著一種發于細微的“雙贏”理念之光。在對這種行為表示肯定的同時,我們還應該對現場的爭論有所思考——這種“雙贏”的理念遠沒有深入人心,遠沒有成為理所當然。這里的“雙贏”遠離了“互惠互利”的皇皇大端,但它的光芒卻無時無刻不閃爍在平凡瑣碎的細枝末節中。這種“雙贏”就是所謂的“微雙贏”。“互惠互利”或許更像國與國之間的外交辭令,而“微雙贏”則是公民與公民之間細微而溫暖的橋梁。
“微雙贏”是消弭人與人之間戾氣的一劑良藥。“微雙贏”本身存在著為他人利益著想的思想特質,并通過一定的方式使雙方同時獲益。當下許多社會戾氣難以消除,如緊張的醫患關系,食品安全得不到保證等,其根本原因在于對他人利益的踐踏及對自身利益的過分追求。假如每個人都采用“微雙贏”的思想,醫者有仁,商家有德,消費者理性,各方同時保持一種良好的關系,那么社會就會達到一種“雙贏”的境界。
“微雙贏”不求“物美價廉”,而求“物美價平”——一個公道的價格能使雙方同時受益。
“微雙贏”符合和諧社會的建設理念。路遇農民工,我遞去一個微笑;身旁有乞丐,我俯身留下一枚硬幣。此時的“微雙贏”已經上升到一種用積極的心態同周圍的一切事物“講和”的境界。與人生“微雙贏”,我們收獲一個靚麗的人生;與工作“微雙贏”,我們收獲一份成功的事業;與中國“微雙贏”,我們收獲一個繁榮昌盛的國家。
當這種極為廣泛的“微雙贏”理念在人群中建立起來時,通過基數十三億的社會正能量放大器,這個發于細微的理念,必將收獲悠長而悅耳的社會交響曲……
“微雙贏”,必須從個人自身做起。作為有擔當的青年人,我們需要抵制唯利是圖的小市民習氣,我們需要為對方著想的溫文爾雅。以此輻散,今日之篳路藍縷必將在日后收建設之事功,歷千萬年而永榮。
比賽中同學們的“微雙贏”,反映了他們作為新時代高中生的良好素養。我們應把這種精神素養培養推廣,以期給追夢的“中國號”巨輪發動機注入一支清涼的潤滑劑。我們應從建設精神文明的高度來審視“微雙贏”,揚起笑臉,攜手向前……
點評
文章在開篇點明主旨的基礎上,闡釋了“微雙贏”的概念。“微雙贏”是一種“發于細微”“遠離了‘互惠互利’的皇皇大端.但它的光芒卻無時無刻不閃爍在平凡瑣碎的細枝末節中”的人生素養。這句話可謂是石破天驚,新穎別致。在如此醒目的位置,作者不僅點明了自己的思想觀點,而且語言頗為辛辣老練。隨后作者沒有泛泛而談,故弄玄虛,而是緊扣現實,深入剖析,從醫患矛盾到食品安全,對社會戾氣進行詳細闡述,句句入理,發人深省。在此基礎上,作者沒有一味地批判,而是找出了解決問題的良方——采用“微雙贏”,醫者有仁,商家有德,敢于擔當,抵制唯利是圖,提升公民素養。如此,則國泰民安,社會和諧。文章恰如其分地運用一系列的四字成語,不僅形成一種形式美,而且也使得語言更為文雅含蓄。此外,文章還運用了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使得文章說理生動而有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