炫耀是人之本性,每個人在自己功成名就、志得意滿時都有向別人表現自己的欲望,卻不知這種表現若太過分常常會在無意中傷人,也會因為這種無意而自傷。
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四子李泰便是一例。他才干過人,深受李世民賞識,原本頗有繼承皇位的可能,但他最終卻沒能繼承皇位。李世民駕崩后,李治登上了皇位。《唐書》中關于李泰的失敗,總結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鋒芒畢露,引起了眾臣進諫。如果他當年能含蓄收斂一些,就不會有后來的郁郁而終。但歷史終究不能改寫,他因鋒芒畢露而無緣皇位,也只能由后人哀嘆了。
個人如此,國家亦然。
荷蘭曾在17世紀迅速崛起,發展成為航海和貿易強國。當時,荷蘭的商船數目超過歐洲所有國家商船數目的總和,還在世界各地建立了殖民地和貿易據點,被譽為“海上馬車夫”。此時的荷蘭以為自己天下無敵了,便經常向英法炫耀自己的財富。被刺激了的英法眼紅荷蘭的既得利益,便聯合起來對荷蘭發動了多次戰爭,之后的荷蘭便迅速衰敗。
如今各國研究荷蘭衰敗的原因,一致認為對外炫耀財富是其衰落的“導火索”。假如荷蘭能適時收斂自己的鋒芒,潛心發展生產,也許就不會那么快地衰落了。
讓我們再把目光轉回19世紀的中國清朝。
李鴻章為炫耀先進的工業,讓日本人參觀了天津機器局,緊接著第二年甲午中日戰爭就爆發了。原因就是由于炫耀暴露了自己的實力,讓日本窺得清朝虛弱的本質。
種種事實,都讓我們看到了炫耀的危害性。炫耀,有時是因為太自大,有時卻是因為太自卑。面對一個喜歡炫耀的人,我們無須與之理論,時間自會證明他的實際價值,事實自會懲戒他的可笑無知。
世界之大,偉人之眾,即使一天二十四小時扳著手指頭不停地數,什么時候才能數到我們頭上呢?我們又有多大的本事和成就可以拿出來炫耀呢?所以我們要拒絕炫耀,低調做人,切不可成為可笑之人。
本文語言樸實,思路清晰,啟人心智。最大的亮點是論據充分,從個人到國家,從西方到東方,各類素材信手拈來,運用自如,若不是有廣博的課外知識,絕難做到。
【作者系河北省平山縣外國語中學冶河文學社社員,指導并置評:曹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