佇中區以玄覽,頤情志于典墳。遵四時以嘆逝,瞻萬物而思紛。悲落葉于勁秋,喜柔條于芳春。心懔懔以懷霜,志眇眇而臨云。詠世德之駿烈,誦先人之清芬。游文章之林府,嘉麗藻之彬彬??镀P,聊宣之乎斯文。
其始也,皆收視反聽,耽思傍訊。精騖八極,心遂萬仞。其致也,情瞳嚨而彌鮮,物昭晰而互進。傾群言之瀝液,漱六藝之芳潤。浮天淵以安流,濯下泉而潛浸。于是沉辭怫悅,若游魚銜鉤,而出重淵之深。浮藻聯翩,若翰鳥纓繳,而墜曾云之峻。收百世之闕文,采千載之遺韻。謝朝華于已披,啟夕秀于未振。觀古今于須臾,撫四海于一瞬。
然后選義按部,考辭就班,拖景者成叩,懷響者畢彈?;蛞蛑σ哉袢~,或沿波而討源。或本隱以之顯,或求易而得難?;蚧⒆兌F擾,或龍見而鳥瀾?;蛲滋资?或蛆峿而不安。罄澄心以凝思,眇眾慮而為言?;\天地于形內,挫萬物于筆端。始躑躅于燥吻,終流高于濡翰。理扶質以立于,文垂條而結繁。信情貌之不差,故每變而在顏。思涉樂其必笑,方言衰而已嘆?;虿脔月薁枺蚝炼闳弧?/p>
伊茲事之可樂,固圣賢之所欽。課虛無以責有,叩寂寞而求音。函綿邈于尺素,吐滂沛乎寸心。言恢之而彌廣,思按之而逾深。播芳蕤之馥馥,發青條之森森。粲風飛而猋豎,郁云起乎翰林。
——陸機《文賦》
陸機的《文賦》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是第一篇完整而系統的文學理論作品。
陸機認為,進行文學創作必須觀察萬物,鉆研古籍和懷抱高潔的心情。觀察萬物,可以豐富知識;鉆研古籍,可以吸收間接經驗,學先士之盛藻,得才士之用心,以提高自己的寫作技巧。至于懷抱高潔的心情,即所謂懷霜之心,臨云之志,在創作過程中也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有了這三方面的準備,要進入創作過程,還必須到現實生活中去體驗:“遵四時以嘆逝,瞻萬物而思紛。悲落葉于勁秋,喜柔條于芳春?!蔽囊郧樯?,情因物感,才是創作過程的起點。
有了創作的要求,接著運用藝術的想象:“精騖八板,心逰萬仞”“浮天淵以安流,濯下泉而潛浸…觀古今于須臾,撫四海于一瞬。”藝術想象馳騁于窮高板遠的空間,突破上下古今的限制,然后使得“情瞳昽而彌鮮,物昭晰而互進”,感情更加鮮明,物象更加清晰。于是進入寫作過程,在“拖景者成叩,懷響者畢彈”的眾多形象中.作者進行了選擇乖概括:“或因枝以振葉,或沿波而討源。或本隱以之顯,或求易而得難”;對藝術素材進行著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工作。最后,作者創造出具體而概括的形象:“函綿邈于尺素,吐滂沛乎寸心”“籠天地于形內,挫萬物于筆端”。陸機用詩一般的語言,生動而具體地描繪了藝術創作的壘過程。這個過程從詩人感物生情到窮情寫物,自始至終是在具體的形象而不是在抽象的概念中進行的。
他認為,藝術構思要發揮獨創精神,即所謂“謝朝華于已披,啟夕秀于未振”?!俺A”“夕秀”是指一種新的境界、新的技巧,是兼指意與辭兩方面的。構思過程不論怎樣復雜,最基本的還是要求修辭立誠,表里如一。這即是上文所說的要有高潔的心情.所以說“信情貌之不差,故每變而在顏”。從這樣的角度理解,所以意與辭的關系,還是以意為主,“理扶質以立干,文垂條而結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