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陽鄭君仲辯,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錢。憂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指大盈握①,近拇之指皆為之痛,肢體心膂②無不病者。懼而謀諸醫,醫視之,驚曰:“此疾之奇者,雖病在指,其實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傷身。然始發之時,終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③。終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藥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將延乎肝膈④,否亦將為一臂之憂。非有以御其內,其勢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為之。”君從其言,日服湯劑,而傅⑤以善藥,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復。
余目是思之:天下之事,常發于至微,而終為大患;始以為不足治,而終至于不可為。當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顧;及其既成也,積歲月,疫思慮,而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
(選自《指喻》)
[注]①握:四寸為一握。②膂:脊骨。③瘳:病愈。④肝膈:泛指人體內臟。⑤傅:涂。
閱讀上文,按要求回答下列各題。
1.下列句中的“以”與“始以為不足治”中的“以”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可以一戰
B.孰視之,自以為不如
C.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
D.事無大小,悉以咨之
2.下列對文章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本文記敘了一位健壯的人,因手指上生了一個小疹子,不及時求醫,險些送命的事例。
B.文章以小見大,引喻恰當,娓娓而談,頗有警示作用。
C.鄭君確定了它是什么,把它給別人看,但是看的人都笑他,所以他對此很擔憂。
D.本文告訴我們:世上的事情,常起于極細小的地方,但不加關注,就可能釀成無可挽救的大禍。
3.解釋下列句子中的黑體詞。
(1)君疑之,以示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三日,拇指大盈握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始發之時,終日可愈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忽之而不顧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將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然始發之時,終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始以為不足治,而終至于不可為。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